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狼》的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西门中学  单娜文

课堂实录:

一、导入:(PPT)成语PK:说说有关于“狼”的成语

生答: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找了一些。

(PPT出示)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师:从以上成语看,狼给我们的印象怎么样?

生:不好,很差。

师:是啊,光是“鬼哭狼嚎”四个字,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了。今天我们来看看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否会有不一样呢?

二、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生沉默)那么老师就要出题来考考大家了啊!

(PPT出示)以小火车的方式检测以下字词,纠正读音

缀行(zhuì)  大窘 (jing)   苫蔽(shàn)  弛刀(chí)  眈耽(dn)  

少时(sho)  瞑(míng)  隧(suì)   尻尾(ko)   顷刻(qng)   黠(xiá)

师:考验升级,请同学们解释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字。注意哦,这里有陷阱,要小心了。

(PPT出示)

前: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犬: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洞: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为动词,钻洞。)

(生答)

师:他们在用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文言文中的特殊现象,称为?

生:词类活用。(PPT出示:词类活用)

师:难度继续加大,这里一共有五组词,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下列标志的词的意思。

A止有剩骨(通“只”只有)          一狼得骨止(停止)

B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C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才)

D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盘算)

E投以骨(把)    盖以诱敌(用来)     以刀劈狼首(用)

生答

读,狼的故事。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

说,狼的故事

师:读完了,就该来讲讲这个故事了。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译读全文。(第一组—1、2段;第二组—3段;第三组4段)(2’),并由代表讲述大意(5’)。

(注意以下句子:

倒装句:A投以骨   B两狼并驱如故  C意暇甚   D身以半入(宾前))

师:这是一场狼与人之间的殊死较量,如果我把第一段故事的开端概括为“遇狼”,那么第二段用什么词呢?把“遇”字替换掉。

生七嘴八舌:恐狼、怕狼

师: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下啊?

生齐:惧狼

师:这是故事发展,那么第三段和第四段呢,又可以怎么概括?

生:第三段是御狼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屠户是在防御狼呢?

生:第三段的屠户他不丢骨头了,而是“弛担持刀”,拿出了他的刀。

师:对啊,这里屠户不再心存侥幸,而是准备反抗,进行防御了,分析得很好,那么第四段呢?

生齐:杀狼

师:这在故事情节发展上,是属于什么部分?

生:高潮和结局

(PPT出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师:屠户杀狼,绝地反击,一举获胜,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则让那个人惊心动魄的故事吧。

生齐读1——4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顺畅,声音很响亮,但是只要读通顺就够了吗?

生:不是,还要读出感情

师:没错,比方说,第二段,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生:害怕、恐惧

师:同学们自己先读读看,读出恐惧、害怕的感觉。

生自读第二段,然后一位同学范读

师:读得非常有感觉,只是漏了一个字。“骨已尽矣”的“矣”,同学们自己再读读看,有“矣”跟没“矣”,哪个好,为什么?

生自读

生:有“矣”,恐惧、害怕的语气就更强烈了。

师:是啊,不要小看这个语气助词,对文章情感的表达可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第二段。

三、文本研读(写,“高”人一等)

师:《狼》,选自蒲松龄的什么作品啊?

生:《聊斋志异》

师:没错,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用一副对联来评价这本书,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PPT出示对联)

师:怎么理解?

生:描写鬼和妖的水平比别人高出一等,对贪官污吏的讽刺又比别人深刻。

两狼一心

师:既然本文题为“狼”,那我们从“狼”入手,看看到底高明在哪。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狼的词句。

生自读课文

一生回答,其他补充

师:老师把同学们找的放在一起了。(PPT出示)

第1段“缀行甚远”;

第2段“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

    第3段“狼不敢前,耽耽向前”;

   第4段“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齐读

师:结合以上语句谈谈,这是两只(PPT)“      的狼”。

生:我从第四段这些句子中看出,狼非常狡猾

师:请你给同学们稍微分析一下

生:一只狼假装睡觉来迷惑敌人,好让另一只狼有时间和机会从后面攻击屠户,很狡猾。

师:原来,狼还用了计谋啊,一定要把屠户吃掉。

生:我从第二段的几句话中看出,狼也很贪婪。吃完了屠户的骨头仍然不满足,还像原来一样紧跟着屠户。

师:看样子狼的目标不是骨头,而是谁啊?

生:屠户

(板书:贪婪、狡猾)

殊死较量。

师:本文除了写狼,还写了——屠户(板书),请同学们自由读3、4段,思考文中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户的?

生:动作

师:那么请从文中圈画出屠户与狼搏斗时的动作,并分析,从中你看到“     的屠户”。(PPT出示)

生读课文

生1:我从“暴起”“劈”“毙”看出这个屠户很勇敢,用刀把狼砍死。

师:这三个词里面,只能看出屠户的勇敢吗?

生1:还有机智

师:从哪看出来的?分析一下。

生2:“暴起”的“暴”,说明屠户是突然起来的,他能够把握时机,趁狼假装睡觉的时候,把狼杀死。

师:这个屠户的确是充满智慧的,你分析得很好。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屠户的勇敢、机智呢?

生3:从“奔倚”也可以看出屠户的机智。屠户倚靠在柴草推边,给自己做掩护,让自己隐蔽起来。

生4:我从第4段中的“断”“毙”等动词也看出屠户是很勇敢的。

师:屠户已经杀死一只狼了,可以离开了,可是此时他却有另一个动作,是什么啊?

生齐:“转视”

师:这又能看出什么?

生:屠户非常谨慎、很小心

(板书:机智、勇敢、谨慎)

师:同学们很厉害,能够抓住关键词分析出屠户的形象。当然,蒲松龄也写得厉害,果然是“高人一等”的。好文章呢,是要反复地读才能读出味道来,我们来个趣味朗读

(PPT出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盖以诱敌”)

请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个“啊”字,来表现不同的语气,同时读出你想象中屠户的心理。

生自读

生1:我想把“啊”加在最后,能够表现屠户恍然大悟的心理。

师:请你读读看

生读

生2:我把“啊”加在“身已半入”的后面,表达一种惊讶的感觉。

师:也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

生读

四、主旨探究(刺,“入”骨三分)

师:从对狼和屠户的描写上,我们看到了蒲松龄的“高人一等”,那他的讽刺“入骨三分”,又体现在文章哪一段呢?

生:最后一段

师:这段是作者在发表自己的一种观点,在表达方式上,属于什么?

生:议论

师:同学们发现没,这篇文章和《伤仲永》在写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前面(生补充叙事),最后一段(生补充议论,叙议结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最后一段。

生齐读,一生翻译

师:在作者眼中,可笑的仅仅只是狼吗?

生:不是。

师:那还笑谁?

生:还讽刺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人。

师:这样的人有什么下场?

生:被杀死,被消灭。

师:那当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人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生: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地跟他做斗争。

师:没错,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更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这也就是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PPT出示本文启示,学生齐读)

师:(PPT出示)正如钱钟书所说的:小说就像一面镜子,多数人都只会看他光滑的正面,而镜子背后,才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察。那么蒲松龄怎么能够写出这样“入骨三分”的文章呢?这又与蒲松龄的生平遭遇有关了。

(PPT出示他的生平遭遇,及《梦狼》中的描绘)

师做简要的解说。

五、作业

师: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二则,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第一则和第三则。

      教学反思:

“活”水源头,延绵长流

蒲松龄的《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叙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面对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恶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如此看来,讲解字词,疏通课文必然少不了,还要整理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探究蒲松龄的写作意图,要学的内容实在是不少,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显然有难度。那么,到底应如何教呢?以下是我基于本课教学的反思。

一、以“活”养“实”。课文读不通,读不懂,怎谈形象分析,主旨探究?因而字词教学,就成了文言文课堂的主宰,老师不厌其烦地从实词讲到虚词,从词类活用讲到特殊句式,慷慨激昂地再三强调,只是不巧,语法也是学生最为厌恶的学习内容,老师越强调,学生记得越少,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后变成老师捶足顿足、扼腕叹息,学生苦不堪言,两败俱伤。当然,不是说字词不教,只是要教“活”,夯实基础。

首先,“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语文教学本也应是教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文言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教授翻译方法远比教授具体字词意思,来得实在,“删、补、换、调、留”这五字,即是箴言。课堂上有意识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指出此处所用的方法,比如说《狼》中“投以骨”、“意暇甚”、“并驱如故”、“身以半入”的翻译时,只是我一句反问,学生便意识到需要调换语序,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其次,老师的“教”不应代替学生的“学”。相信学生,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给予一条“活路”,师只需掌着检测、巩固这两把舵就可以了。因而在教学《狼》时,我设计了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查阅注释和工具书,进而课堂再检测,查漏补缺,补足预习作业未涉及的知识点,双管齐下。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

二、以“活”激趣。古文,“文”虽精妙,“古”字恰当道,学生学起来自然多了几份畏惧,少了几份亲切,真是越“古”越无趣,这样就要看老师怎么耍“花样”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不是一堂好课,那么如何耍好“读”这套剑法呢?形式可多样化。《狼》的篇幅不长,我设计了两次读全文环节,或自读、或齐读,俱是在梳理“狼的故事”一节;抓重点段落反复读,加强朗读指导,比方说重读第二段,指导学生读出屠户与狼对峙时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紧张,尤其是抓住第二段中“骨已尽矣”中的“矣”字,对比朗读、学生个别读、自读体味分析,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趣味朗读,要求学生在“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盖以诱敌”中加入语气词“啊”,来表现不同的语气,同时揣摩屠户当时的心理,披文入情,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呈现时自然就精彩不断。

出其不意,无疑生疑。答案不是我们的追求,得出结论思维过程才是目的。就像课堂上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学生凭着以往的积累和感觉能说出狼的狡猾和贪婪,屠户的机智和勇敢,看似达到目的,实则还尚浮于文本之上,需要老师追问一句“从哪里看出来,请加以分析”,去咀嚼“缀行”、“又”、“暴”、“转视”等词的味道,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增强语言分析能力。

审时度势,于关键处巧知人、巧论世。“文章合为时而著”,蒲松龄能写出“高人一等”的作品固然离不开他的才情,但是写到“入骨三分”的境地,也必然和他自身的遭遇与现实有关,那就不妨学学屠户,把握时机,一举制胜,把作者介绍和背景链接放在最后一段解读之时,显得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方法“活”、形式“活”,方能保持学生新鲜感,才可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三、“简”、“活”并进。课堂45分钟,分分珍贵,定是要重点出击、各个击破,一旦旁枝丫杈满天,课堂就陷入繁琐和复杂,失去活力。

目标简,一课求一得,不必面面俱到,注重积少成多。《狼》的教学目标设计,重点放在了研读文章“高人一等”和“入骨三分”上,情节梳理、字词掌握和积累、背诵占用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目标“简”了,教学内容才能“简”,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可能来实现“活”学、“活”教。

教学思路要清晰,要有主线,这是基础,倘若颠来倒去、东拉西扯,课堂也逃不开支离破碎的命运,那又何来效率和质量之谈呢?但也不是每个环节割裂开来,互不相干,比如整体感知就是情节梳理、内容概括,文本研习就是形象分析,语言鉴赏就是修辞的妙用等等。其实,都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只要拎出一条线,或一句话,或一个词。在教学《狼》时,就是以郭沫若先生对《聊斋志异》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副对联为抓手,从“写,高人一等,表现在哪里”讲到狼和屠户的形象分析,从“刺,入骨三分又从哪里看出”讲到最后段作者的议论,得出本文的其实,两大问题两线串珠,架起整堂课的框架,从文字到文章再到文化,学生听来一目了然。

删繁就简,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重复。《狼》虽然思路清晰,但还是有重复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说,狼的故事”这一环其实是与下文分析狼和屠户形象时重复的,甚至是情节的梳理,都可以融入形象分析的环节中,这样课堂的结构、思路会更清楚。

于漪老师说“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尤其是对作为新老师的我来说,更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努力。

                 3、相关资料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二、问题研究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认为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诸如此类的理解均无不可,但也未必一定要这样理解。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揣摩语言,理解课文主旨。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本题中加点的词语,有的古今义不同(如“顾”),有的用法特殊(如“犬坐”“洞”“隧”),有的生僻难懂(如“苫蔽”“假寐”)。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苫蔽:遮盖。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打洞。隧: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三展开想像,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这是一道开放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进行思考和写作。

 

教学建议

 

一、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熟读成诵。读得琅琅上口了,能背诵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不应忽视诵读,应把诵读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基本熟读成诵。

 

二、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故、前、敌”等,都有不同用法,“意暇甚”“意将隧入”的两个“意”,意思不同,前者指流露的情态,后者指内心的盘算;“投以骨”,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但现在还有“报之一笑”之类的说法;“奔倚”表现的是两个动作,即跑过去,背靠着;“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文中用的是引申义。如此等等,在疏通文义时都应注意。

 

三、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文中第三、四段的描写,精彩生动,值得品味。

 

四、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本文的寓意作者说得很清楚,不必多讲,或过多引申。学生将本文当作一件奇异的故事来读,并理解作者的议论,也就可以了。

 

有关资料

 

一、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映潮《狼》微型教案八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示例之二:思路清晰--【语文潮】-余映潮
听王君聊课(21):又一次执教蒲松龄的《狼》
余映潮??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
胡盼:狡猾的聪明or聪明的狡猾 ———《狼》教后
狼说课稿集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