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岭二首赏析

过岭二首

其一

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其二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投章献策谩多谈,能雪冤忠死亦甘。

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光荣归佩呈佳瑞,瘴疠幽居弄晚岚。

従此西风庾梅谢,却迎谁与马毵毵。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茶亦甘。

有命谁怜终反北,无心却笑亦巢南。

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

赖有祖师清净水,尘埃一洗落毵毵。


从苏轼南迁和北归看其人生价值观的变化——读苏轼过大庾岭诗

修嫄嫄胡泰斌

一代宗师苏轼一生写过二千七百多首诗,因其风格独特,被称作苏诗!。在学术界,研究苏诗!的文章很多,但苏轼被贬岭南南迁和北归途经大庾岭时写的诗却很少引起学者们注意。苏轼一生创作有三个辉煌时期,他曾自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中有两个时期是他在越过大庾岭后所创作的。从他南迁和北归过大庾岭时写的诗中可以看出晚年苏轼政治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梅岭,位于大庾岭中段,其峰独秀,据《大庾县志》载:“今考《史记·吴芮传》,只载沛公攻南阳,乃遇芮之将梅鋗,与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项王以鋗功多,封十万户为列侯,原未当有台侯之称,可徵旧志之谬。但志中尚有沿误处,如谓‘梅岭’,以梅鋗得名。”(卷之二,地理山川之十二)历来人们把梅岭当大庾岭。

苏轼在连遭贬谪途中,只得把家小安置在阳羡(今江苏宜兴),独自带着侍妾朝云和三子苏过南下。经虔州(今赣州)、南康、南安府(今大余县),九月翻越梅岭。

苏轼越梅岭后,在南雄小住期间,闻南雄祗元村有龙泉寺,寺内有龙泉井,慕其名前往参观,得到龙泉寺住持盛情款待。苏东坡虽不为释道中人,保持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原则,但对佛道也颇有研究,曾拜张简易为师,加上他时运不济,被贬岭南,心生愤懑,途生遁世之念,故与长老一见如故,视为知己,谈经说佛,既以佛教空虚学说解脱痛苦,又以道教长生之术养生,维护自己高雅、纯洁的人格。把被贬以来的阴霾心情化之殆尽,一吐为快。直到日落都不忍离去,于是提笔于龙泉寺钟上题《过大庾岭》诗一首,把被贬以来的郁闷心情渲泄在诗歌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卷三十八)

诗中 垢污!,指因 乌台诗案! 被贬受辱,尽管如此,诗人仍觉得身心洞清净!,心地光明坦荡,诗人以自己的浩然正气立于天地之间,自己本身也可以正视于世间的万事,觉得今天翻越过梅岭,原来端笏立于朝的大臣形象已不复存在,应在普通老百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与长老的交谈中,苏轼童年所学的佛道思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认为有仙人暗中关怀自己,保证自己能够延年长寿,不用担心自己的命运,觉得在有生之年还有希望能回到中原。苏东坡就是带着这种超脱的心境,坦然面对贬谪的困境,“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在惠州的几年里还为惠州人们做了不少好事。也许正是他的这种坦率豁达的心胸、清旷超然的气度,终于让他等到了又一次机会。公元 1100年,哲宗病逝,徽宗嗣位,大赦天下,公元 1101 年正月,苏轼也被奉命从岭南调回,赴廉州安置。

依照宋代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为人臣者得“罪”至大,亦不过远贬。宋时北边半壁江山,沦为异族人之手,多数被贬谪官员只能越过梅岭,贬到最远最偏僻南边边鄙之地,而到了今天的海南,则远无可远了,所欠只是一死而已。当时的海南人烟稀少,烟瘴肆虐,土地贫瘠,被贬流放到边际地区的官员生存状况比立即执行处死还要恐怖,被贬的官员大多是老死于此,不得终还。当时朝廷的这种做法是让被贬者觉得生不如死。而且也不会背上处死文人的骂名。苏轼给友人的信中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所,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想到因为自己而受牵连被贬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被贬谪黔州( 今四川彭水) ,秦观贬谪处州( 今浙江丽水),被贬的境遇都比自己恶劣。所以,当他接到回调之命后,他恋恋不舍地和他朝夕相处三年多的海南黎民道别,心中无限感慨,写成《过岭》诗一首:

暂着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做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光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卷四十五)

“南冠不到头”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被贬的失望心情,诗人当时认为以自己六十二岁的高龄度海南迁不可能会活着北归,现今得此喜讯,回想到自己平时不善钻营,也未利用各种利弊关系保护自己没有与他们沆瀣一气,就连自己被贬远行时都没有几人相送,与当年在朝当权时多少人阿谀奉承的情景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苏轼顿时心情万分凄凉。但诗人仍以高昂的姿态和无畏气魄迎接自己多舛的命运。“至今有庙祀潮州”,几十年来政敌们的诬陷都没有把他压倒,他从不后悔自己的所为,想到当年韩愈因上书谏迎佛骨,被唐宪宗贬为潮州刺史,其后潮州人念韩愈治州之功德,立庙以祀之,联想到自己被贬儋州,以韩愈自比,同样受到海南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厚爱。在海南黎族人民中很快找到家的感觉,“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苏轼自己还曾吟出“我本海南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有。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在见,欲去且少留。”想到北归、想到远在千里的家乡、想到自己多年的颠沛流离,想起海南三年,一旦离去,真是死里逃生,感慨万千。“乘兴真为玉局游”,不如乘此北还,放下一切世俗的杂念,能像神仙一样赴家乡逍遥游乐一番。

当他北归再次度梅岭时,想起七年前与龙泉寺长老的倾心交谈,无限感慨和惆怅,觉得应再次与长老悉心谈佛。于是于正月五日再次来到龙泉寺与长老相会,念及自己被贬岭南的七年生活,浪迹四方,遍及天涯海角,所以依《过岭》韵再作《余昔过岭而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诗一首,倾诉自己北归的心情同时又哀叹自己命运多舛,前途难料,真是喜忧参半。

秋风卷黄落,朝雨洗绿净。

人贪归路好,节近中原正。

下岭独徐行,艰险未能忘。

遥知叔孙子,以致鲁诸生。( 卷四十五)

苏轼知道元祐被贬大臣大都已重新起用,联想自己此次北归,对自己能否被重用,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又充满了期待。末句借西汉叔孙通为汉高祖征召鲁地儒生的典故寄托自己的愿望。果然,“初复中原日,人争拜马蹄”,当他步入中原时,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同时,苏轼在获悉自己北还的喜讯后,想到因自己而受牵连仍贬谪在筠州的弟弟苏辙,苏轼提笔给苏辙寄诗一首,以自己之经历勉励其弟,在《度梅岭寄子由》中写到: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游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及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谴山鸡忽惊起,半林花雨落毵毵。

投章献策莫多谈,能雪冤忠死也甘。

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光荣归佩呈佳端,瘴疠幽居弄晚岚。

此后西风庾梅谢,却迎谁与落毵毵。

山林瘴疠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也甘。

有命谁怜终返北,无心却笑亦巢南。

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

赖有祖师清净水,尘埃一洗落毵毵。(卷四十七)

如果说苏轼第一次贬谪岭南时对宋神宗还抱有一线希望的话,那么这一次被贬岭南长达七年的生活给他的思想带来很大的变化,在这次被贬的磨难中,支撑他活下来的不再是对皇帝的期望和幻想,而是热爱他的才华、敬仰他人格的岭南人民,对苏轼而言,活着的意义不再是对皇帝负责,而是不负给他真正人间温暖的普通老百姓,“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善处逆境的苏东坡在岭海人民中间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所以他对其弟“投章献策莫多谈”,叮嘱他向皇帝呈递奏章,进献时务策论不要过多谈论时事政治。“片丹心天日下”,只要保证自己洁身自好,一片丹心,不为周围污秽之气所熏染,保持自己的清白就是死了也是高兴的,想到此次被贬谪岭南能活着北还,不管是归程的路多么艰辛,“有命谁怜终返北,无心却笑亦巢南”,只要在有生之年能活着回来那就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尤其是在返回途中,连续接到两次诏令,第一次改调永州,第二次改调回京,心情是何等的轻松愉快,觉得自己的遭遇就像做了一场噩梦。苏轼连用三个“毵毵”。“毵毵”

原指细而长的毛。在这里指毛毛细雨,诗人借用毛毛细雨洗刷自己七年来被贬岭南的抑郁,过了大庾岭心情顿时轻松愉悦了许多,欢乐的心情伴他踏上北归的旅途,借此鼓励苏辙要保持好的心境,只要自己无愧于天地良心,总有一天能够沉冤得雪,得到世人的认同。

途径大庾岭贬居惠州、儋州,是苏轼黄州创作思想的延续,元祐仕途早期的苏轼虽然偶尔怀念黄州时期的生活,那到了后期,苏轼越来越表现对官场政治斗争的厌倦。佛老思想对他的影响,比贬谪前更深了,写了不少有关佛老的文章。如果说黄州时期豪气还在,偶有埋怨牢骚之语,这时期则表现放任自然、随遇而安的超脱境界,这些既是受佛老思想的影响,也是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彻悟。他晚年多学渊明,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这些诗为自然平淡,淳厚朴实,语淡情真,感人肺腑。作品风格骨力苍老,枯淡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存的自信,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官场的厌恶。

参考文献:

[ 1] 苏轼· 苏轼诗集[M] ,中华书局,1982.

[ 2] 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民国大庾县志[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 3] 宋史·苏轼传[M]

[ 4] 苏轼· 苏轼文集[M] ,中华书局,1986.

[ 5] 道潜·东坡先生挽词[M] ,参寥子诗集,卷十一,四部丛刊本

[ 6]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M] ,卷十二引,道护录,四部丛刊本

[ 7] 苏轼·东坡乐府[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赏析 - 恒河沙的博客 - 敏思博客
驿路梅花
梅岭古道
东方《跟着东坡游广东》第二章
岭梅诗话
【散文天地】梅开庾岭为香国丨丨蓝诗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