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深度思考

 社会热点与学生生活的时代表达 

——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深度思考

 

 王玉强

(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7期发表)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深度分析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从感性与理性两个维度,深度思考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与发展方向,认识时代热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结合,限制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实用性与对象意识的结合,深度认识任务驱动作文情境化与典型性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高考作文 特点 思考

 

一、   社会热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突出社会热点,是全国卷高考作文的重中之重。因为一个社会热点的正面引导,往往展示的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而关键是,高考作文如何体现时代社会热点,如何解决社会热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关系。而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恰恰很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劳动”话题,为何要考查劳动?考查的背景是什么?这就是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国家重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劳”又回到了“德智体美”的行列。大会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也是全国卷高考作文“劳动”命题的背景所在。

今年的全国卷作文可以说考查目标单一,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角度,给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高考命题人在材料上提供了三个写作角度。第一,文化角度。“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这就基本定义了劳动的大体范围与劳动的意义,可以说,这两句话就可以直接作为文章的分论点。第二,历史角度。“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说明劳动精神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这也可以作为文章分论点。第三,实践角度。如何践行劳动?材料提供了“一些同学不愿劳动、不理解劳动”的言行,供考生反驳。这很明显是反面材料,这也为考生展开议论提供了反面论证的空间。

可以说,前两句话,都突出了“劳动”这一热点,之后就直接落脚到学生不愿劳动的现象,这就从一个国家倡导的大话题,一下子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中了。这就是把国家、社会、时代的大热点、“大问题”,具体落实到学生生活实际的“小问题”上,实现了社会大热点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   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引导。课程标准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还指出:“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可见,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特别重要。

而我们看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回避矛盾,直接体现思辨性材料,倡导学生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作文材料很明显提供了两方面的材料。一是正面的材料,如“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二是反面的材料,就是同学不愿意劳动、抵触劳动是言语。

这种辩证思维也影响到文章的论证结构,一方面就是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就是在写作中直接呈现对比论证结构,可以一个自然段从正面说,一个自然段从反面说。另一方面就是进行批判性思维论证,结合反面材料批驳。这也是文章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路径。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这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从表面分析其错误缘由,二是从深层角度分析其错误本质、根源、危害。下面具体结合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三种说法一一分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从表层看,就是“忙”“太占时间”;深层意蕴就是劳动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试问,家务劳动、班级劳动、打扫校园、植树节植树会占用多长时间?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从表层看,就是不愿劳动,推脱劳动;深层意蕴就是自己懒散,好像人工智能能解决一切问题一样,能吗?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从表层看,钱可以实现一切;深层意蕴就是自己要脱离劳动。试问,如果长期不劳动,不珍视劳动成果,难道不会滋长娇生惯养、贪婪浪费、骄奢淫逸的毛病吗?

三、   限制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国家考试中心赵静宇曾说:“一道高考作文试题,既要对写作角度有一定的限制性,让考生无法套作、宿构,确保考查的是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写作的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限制考生的思维,不能拘囿于考生的想象,避免千人一篇。”由此可以看出,高考作文的命题,既有写作角度、写作方向、写作要求的限制性,又有让考生独立思考、独立构思、自主立意、自主发挥的开放性,这就是高考作文命题限制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本题的“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限制性,二是引导语的限制性。我们说,所谓劳动涉及的范围很多,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集体劳动,个体劳动;农村劳动,城市劳动;积极劳动,消极劳动;主动劳动,被动劳动;直接劳动,间接劳动;等等。对劳动的态度与认识,也千变万化。有的尊重劳动,有的鄙夷劳动;有的珍惜劳动,有的厌恶劳动,等等。而本题却不纠结于此,而是提供了两个正反方面的材料,直接提出两个观点,正面观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针对反面材料的观点“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这样就直接限制了作文写作“劳动”主旨与内容的范围。这就是内容的限制性。

引导语既是引领考生正确立意的提示,更是直接展示命题人在写作角度方面的某些限制。就本题而言,就是具体的“任务驱动”的限制。这个作文题的引导语不但限制了写作的主题,也直接限制了写作的文体。这里有主题的限制“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也有文体“演讲稿”的限制。仅从主题的限制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倡导“热爱劳动”,不要纠结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应该重点侧重体力劳动;倡导“从我做起”,就是“我”要怎么样,“我”应该如何热爱劳动;提出“建议与希望”,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提出一些对社会、学校、家庭劳动的建议与希望。建议与希望可以列条分述,或整体表达,都是可以的。这三点则是进入一类卷所必须的要求。

本题的“开放性”其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在材料的延伸与联想上。古今中外劳动的事例,有哪些可以证明“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的?你可以自由列举。“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你可以自由联想、列举。二是在“建议与希望”上。因为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希望与建议,这方面的写作也是开放性的。当然,文章的语言、构思、看法等方面也是开放的。在这里,我还要提点建议,就是今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其开放性与自由度相对较小,学生在自主立意、自选角度、自主发挥的余地与空间,还是偏小一些。

四、   实用性与对象感相结合

今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重视实用性,注重作文的应用色彩,在具体情境中设置典型任务,使作文题更加情境化、实用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今年的高考作文变化的很大原因,就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演讲稿的文体要求上。演讲稿这种文体,人教版教材有所展示。教材介绍说:“演讲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声音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情感,收到打动、感染听众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考查演讲稿,给我们更重要的启示就是——高考作文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注重现实应用性。演讲稿一定要注意场合、情境、对象,口语化、情境化表达。要突出场合——复兴中学;对象——本校同学;内容——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文体特点——开篇称呼“同学们”顶格写,中间呼号“同学们”,结尾“谢谢大家”等等。

对象感,就是写作要有读者意识。你这篇文章写给谁?谁来读?从2015年至今全国卷特别突出这一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突出是“本校”“同学”,你的演讲稿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目中有“人”,言之有物,即要紧紧扣准“劳动”的大话题,又要扣准“复兴中学”同学不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与小环境。这也是文章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有事可写之处。“我的希望与建议”可以从这样提倡:把我们学校雇用的清洁人员辞退吧,让我们同学自己动手劳动;我们的校园卫生、厕所卫生、楼道卫生,可以由我们自己动手劳动。对于“从我做起”,可以结合家务劳动,提出一些建议与要求;对于社会劳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

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赵静宇《从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看高考作文的症结》 (《课程·教材·教法》,2015.3)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2018年人教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巧作“反驳”(上)
2020年高考语文解读:语文关键能力是突破点,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转载)
新高考高阶思维体现在哪里?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将高考作文升华?上海语文名师谈批判性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