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兰友:临池偶识
2013-5-26 08:48| 发布者: 书法屋| 查看: 12| 评论: 0
摘要: 洪兰友:临池偶识图:洪兰友书札 余白束发受书,即好习字。晴窗净几,握管临池,汉魏晋唐,名碑旧拓,如与古贤相晤对,偶有一二心得处,辄欣然色喜,此中乐趣,惟会心者知之。长而从政,虽劳形案犊,顾未尝废临池之 ...
洪兰友:临池偶识
图:洪兰友书札
余白束发受书,即好习字。晴窗净几,握管临池,汉魏晋唐,名碑旧拓,如与古贤相晤对,偶有一二心得处,辄欣然色喜,此中乐趣,惟会心者知之。长而从政,虽劳形案犊,顾未尝废临池之功,非勤也,盖乐此乃不疲耳。尘劳泪泊,四十之年,忽焉已过,书虽未进,而其甘苦有可得而言者。拉杂述之,忘其鄙陋,明识之士,幸垂教焉。
习书之时,宁静纯一,呼彼碑版,手摹其迹,意诚心正,以求其形神俱似,此不仅有进于艺事,抑且近于道矣。一窗晴日写黄庭,其有益于身心,岂浅鲜哉。
书与诗词绘画音乐雕刻等并列艺苑,为我国艺术之特色。盖我国之单体字,每字独立,则有其结构,合之为文,则有其章法,与外国字之数字母拼音而成者,性质迥异。故外国字仅足为符号,习之精者,亦不过技巧纯熟而已。非若中国字之能立书法一门,有高深之境界,有无穷之变化,能卓然以名家供他人之欣赏也。来源 书法.屋,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来源,谢谢合作
庖牺氏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八卦,是为文字之始。黄帝之史苍领,见鸟兽蹄远之迹,知文理可别,初造书契,乃具文字之形,周宣王太史搐著大篆十五篇,李斯复省改之,而作小篆,于是我国之文字遂大备矣。其后变为隶,再变为八分,再变为草、为真、为行,文字之为用愈繁,而文字之形体亦愈趋简便矣。学者于书法之沿革,应寻其源流,以明古人造字之用心,而察其变化之迹。由真草以上溯篆隶,研求古摘,则不仅可使艺术人于高深,且足为沽经考史之资。余向主张加重中小学书法课程,使学生于习字时,兼明训话之义,借以培成其学问之根抵,斯一举而两得之矣。
昔人论书之作甚多,其著者有晋卫恒散隶书法,梁质肩吾书品,唐张怀灌书断,孙过庭书谱,宋米带书史,清冯武书法正传,包世臣艺舟双揖,康有为广艺舟双揖等书,或述书法,或论书家,皆有精深之研究独到之见解。吾人果思深造于斯艺,对于此类书籍,宜广搜罗,随时观览,一以采古人之高论,一以考艺苑之历史,如习军事,临池为术科,而此为学术也。两科并进,乃能融会贯通,日臻遒上。
临摹石碑名帖,为习书之途径。历代书家,固无不从模仿前人人手。盖一碑一帖之流传后世,供人研求,必有不朽之价值。后人取其成法,日夕观摩,始得乎心,继应于手,终乃有成,是与其他艺事学习之进程,诚无以异。惟欲期大成,贵能变化,若仅求其逼似古人,是泪没自我之灵性,泯灭自我之创造力也。书苑著华有云:“凡书通则变,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至于颜真卿等,并是书中得仙手,其得法后自变其体,若执法不变,号曰奴书。”夫人之不甘为奴,人之情也,独于书法而愿为古人之奴乎?今之书人,往往以朽习某家,书似某碑某帖自诩干众,即真似矣,与某碑某帖相同矣,亦不过习书过程中之初步成就豆,未竟临池之全功也。学者固不应妄自夸大,然亦不必过自菲薄,而自限于奴书之境。
始则由简而繁,继则由博反约,此乃一般为学之方,习书之道,自亦不能外是。故吾人首应于古之书家中取其一家,于一家中取其一碑一帖,悉心研究之,临摹之,双勾之,熟读其文而默临之,以习其用笔之法,结构之法,分布之法,则基础立矣。然后广收同一家书之作品而模仿之,以稍扩其范畴,更进而求历代之名碑佳帖博览之,取其类似平日所习者兼临之,各樵数十通,于是诸家之长,均能领悟其大概,再以诸家之长,汇纳我之所素习,则其意味自能渐见深厚,而变化之境,亦于是乎开矣。彼规规于一家一体者,所成就者小,绝不能由古人中蜕化以自立也。当吾人博涉诸家之时,用笔之法,诚不免芜杂、苟一旦豁然贯通,白能扫尽分歧,蔚乎大醇,以人于由博反约之境地。
临池之时,笔墨纸三者为其工具,而用之者为我之心与手,心即意也。意匠经营,以手运之,使笔墨纸均能为我所用,书时已觉快意。追书成自视,笔墨纸三者融为一体,而能充分表现我之意趣,其乐更非言语所可形容。惟此种境界,非技巧纯熟,绝难达到。非然者,往往手不从心,笔不从手,墨不从笔,纸不从墨,在在为工具所扦格,不能自由,意虽甚巧,书则甚拙,己亦不惬,况他人乎。至工具之善用,技巧之纯熟,初非难事,要在功夫达到而已。功夫者,时间之效用也。果能专心致力,精勤不懈,以时间之功夫,取得心、手使用笔、墨、纸之功夫,必能达所欲达之境。所谓“折钗股”、“屋漏痕”,亦皆属功夫之至者耳,明乎此理,举一反三,为学之道,不外是已。
字之构造,无非由横、竖、撇、捺、点、钩等笔画相集而成。顾其主要者。唯横与竖而已。其他笔画,可视为横或竖之伸细倾斜,均山横、竖变化而生者也,是以习书者。必先自横平竖直始。横果能平竖果能直。则体干已坚立不拔矣。如造屋然,梁柱既成,屋基已稳,加椽布瓦,其余事耳,世之未究横平竖直之功,而只求外表之美者,书成悬之,必苦力弱,俗所谓“站不住”者。职是故耳。
笔画之锻炼,应力求健实,所谓万毫齐着纸,是求健实之诀,卫夫人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又云:“多骨微肉。谓之筋书。”徐浩论书云:“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是亦讲求笔画健实之至理也。初学书者,须知把握其笔,不可使之偏铺纸上,多肉无骨,致无力量。迫用力既勤,笔随意使,横竖之力,可以平衡,则又指挥如意,不斤斤于肥瘦之间矣。
执笔之法,古人论之详矣,要以“指实掌虚”四字最为扼要。盖指实则有力,掌虚则力活。笔毫有弹性,若指不实,则弹性无控制,指掌皆实,则弹性之效用不生。东坡论书诗有“刚健含婀娜”之句,是尽弹性之能事矣。故凡笔意生动,墨色鲜活而无板滞之迹者,皆知指实掌虚之法而善用笔毫之弹性者也。来源 书法 屋:www.shufawu.com。
悬腕悬肘,为书家惯用之法,其理可以仪器中圆规之作用例之。用器画以圆规之伸缩,改变所绘圆形之大小,悬腕或悬肘,亦视字之大小以为准也。蝇头小字,以腕为支点,自不必悬,方寸之字,以肘为支点,即须悬腕,再大则以臂为支点,则须悬肛。若榜书之字,大且逾尺,立而书之,其支点则在足矣,又岂仅悬肘所能供其回旋者钦?知此理者,可以随时练习,以为临池挥洒之用。
书法始于笔画,笔画既工,应研究一字之结体,结体之讲求,应先认定一字之中心,中心确定,则每草之向背趋避均有所准。而不至于零乱。结体既精,则须进研章法,即所谓分行布白是也。临书之时,相纸运笔,使各字相互间发生联系,更使各行相互间发生联系,虚实相间,一气呵成,则章法自然入妙矣。
摘自《书学》1949年第3期
作者简介:
洪兰友(1900一1958),江苏江都人。曾任国民党“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
来源 书法屋:www.shufawu.com,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来源,谢谢合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之先生谈草书
崔寒柏 《谈书法》(上)
启功谈书法
书法笔记:读书论琐语(31-39)
【圈内圈外全阅读】孙晓云:书法有法(全文,下)
童学书程(明·丰坊) (六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