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化】弥勒佛

弥勒佛 

[mí lè fó]

佛教菩萨

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明代  弥勒佛  铜造像

弥勒佛别名:

未来佛、迈达拉佛、强巴佛、天冠弥勒菩萨、大肚弥勒

北京故宫珍品“永乐”款 铜镀金 弥勒坐像

弥勒菩萨简介

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据季羡林先生考证 “弥勒”是从吐火罗文音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梅旦丽耶。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之后因缘成熟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绍释迦如来之佛位,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于菩提园菩提树下成正觉,以菩提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所以虽然名义上称之为“弥勒佛”,实际上其仍为菩萨)。 

交脚弥勒菩萨像

未来之佛

弥勒本缘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曰:“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伽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弥勒,躯体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说弥勒下生经》: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生。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

西藏青铜坐像:弥勒佛像

相关经典

《菩萨处胎经·卷第二·三世等品第五》曰:“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王下成无上等正觉。我以右胁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

《中阿含经·王相应品·说本经》:“世尊告曰。诸比丘。未来久远当有人民寿八万岁。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女年五百乃当出嫁。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唯有如是病。谓寒.热.大小便.欲.饮食.老。更无余患。……佛告诸比丘。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长阿含经·转轮圣王修行经》:“八万岁时人。女年五百岁始出行嫁。时。人当有九种病。一者寒。二者热。三者饥。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时。此大地坦然平整。无有沟坑.丘墟.荆棘。亦无蚊.虻.蛇.蚖.毒虫。瓦石.沙砾变成琉璃。人民炽盛。五谷平贱。丰乐无极。是时。当起八万大城。村城邻比。鸡鸣相闻。当于尔时。有佛出世。名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

《增一阿含经》:“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

明  德化窑雕  布袋和尚像

布袋和尚

简介

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其实这是按照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的。

布袋和尚,明州(今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 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布袋和尚

表法形象来源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若有人问怎样做才不可堕他人是非,布袋和尚就以偈回答: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问大师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曾有居士恭请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大师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布袋和尚有歌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宁波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

之后,在其它州有人见和尚亦负布袋而行。于是四众竞图其像。今岳林寺大殿东堂全身见存。

五代后梁时期,奉化人布袋和尚曾屡上雪窦寺弘法,他圆寂后被世人奉信为弥勒转世。

是故,雪窦山被信众广泛尊崇为弥勒道场,渐有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盛誉。

清代铜鎏金弥勒佛造像

庙宇里的“弥勒佛”对联

山东济南千佛寺的弥勒佛堂有一对联: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湖南衡阳的罗汉寺弥勒佛前一联云:

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

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台湾江喜祗园的笑佛殿上有一联云: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不言。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上有一副对联: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浙江鄞州天童寺的弥勒佛前有联云: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事;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清   黄杨木雕  布袋和尚

清  铜雕塑  布袋和尚

瑞岩弥勒佛:

江南第一佛,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大肚弥勒造像

明朝,顾绣:弥勒佛像  辽宁省博物馆藏

冯超然    布袋和尚

“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知晓因果,心方清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弥勒佛圣诞
农历正月初一 恭逢弥勒菩萨诞辰纪念日!
雪窦寺,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
弥勒佛的身世故事:布袋和尚是从哪里来的?布袋里有什么奥秘?
云游 | 弥勒佛道场具体在哪?
百神传说之弥勒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