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侧线/解剖列车笔记第15课
段3。在体侧线中与胸锁乳突肌向前上方向的“X”对应的是头夹肌。
如图。胸锁乳突肌是头部浅层肌肉(第一层),(颈阔肌是皮肌)。真正意义上的肌肉是两端都附着在骨骼上面。
黑色箭头☞胸锁乳突肌。     粉色箭头☞肩胛提肌。
【触摸】触碰到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比如脖子往左转,就充分暴露出胸锁乳突肌,能摸到乳突肌的边界就能摸到它后面的头夹肌。
在颈部的一些组合中,胸锁乳突肌都参与到其中,与其他肌肉成为一些特殊搭配,从而成为颈部处理时的一些思路。
触诊时,不要让肩膀发力,不要让手指产生变形。
体侧线和肩部 p136段2。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之间的张力平衡,就足够实现对头部外侧的支撑。
提肩胛肌+胸锁乳突肌组合,与头夹肌
段3。患者经常诉说,肩胛提肌下部附着点处有压痛点和疼痛,并认为是受压所致。
肩胛提肌
代偿。此处压痛也叫求饶点,是代偿引发的。头前伸会引发很多问题,体侧线或其他线,头前伸都是要必须纠正的姿势,若纠正不了,后面肌群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代偿。
段4。斜方肌的前缘附着于锁骨的外侧缘,他同样可以代替属于中轴且更稳定的胸锁乳突肌的作用,即牵拉肩部结构以支撑头部。这种方式现在被认为是体侧线的错误用法。
代偿性作用一旦出现,会看到很多人肩部斜方肌上束非常肥大,一触碰就好痛,怎么办?
先建立胸锁乳突肌的力量,头夹肌的力量,这样肩胛提肌就会非常好的省力(不用力量),疼痛会明显的消失。
肩部肥厚怎么办?越是肥厚越不处理肩膀?处理体侧线☞尤其是颈部这两个肌肉。整个侧面腰线、肋间的肌肉都用起来,斜方肌不用慢慢就好了。
习惯要改变,运动模式也要改变。
总结一句话,如果动用了斜方肌上束,如果让肩胛提肌非常痛,说明这个人都是有问题的,要从体侧线做全方位矫正。
运动疗法通则p136几乎所有的躯干侧屈和下肢外展,都需要体侧线的参与。
p137,段1。体侧线至股骨大转子至耳部沿一系列短弧线或“Z”形轨道走行。如图p130图5.2。
评估与拉伸患者站立位,操作者可从前面和后面、两个侧面对体侧线进行评估,这是发现身体左右两侧情况差异的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
【例子】身体右侧屈眼睛斜看屏幕,保持躯干侧屈的情况下让颈部向左边转,眼睛与屏幕做一个平衡,现在颈部左侧就是短缩。如果右侧躯干出现短缩,则左侧颈就会出现短缩。这是一个套路,左侧躯干侧弯,右颈部不好。
【例子】评估腰方肌,发现右侧腰方肌不好,短缩引发腰痛,则他的左侧也不是很好。
人是要寻求自动平衡的,哪怕是出现畸形,身体也要去完成一种自我调整和矫正。就像树木长的已经变异了,为了生存会去攀爬附着在其他树上继续生长,人的肌肉也一样,往往采用对侧短缩。
段2。讲另外一种评估,抓单杠。会发现总喜欢用一个手想要把身体拉平,来提一下自己。比如总想用左手往上拉一下,感觉自己左右两边不一样长,一拉总是用左手的话,说明他左边体侧线是短缩的。
段5。文中“髂胫束进行牵拉”,说的有问题。
髂胫束没有弹性,牵伸不了,更多是通过髋外展肌群如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大肌进行牵伸,才能真正来解决髂胫束的一部分问题和大腿阔筋膜。
段7。当患者不会做时,操作者可以用手把患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他不能侧屈的位置。通过引导来拉伸有问题的一侧。
【评测】身体直立,双手掌心贴向大腿外侧裤线,在手不离腿的时候做侧屈,保证骨盆不发生移动,让对方说哪里比较紧。例如向左侧侧屈,正常人的中指应该在膝盖外侧,若左侧达不到,右侧能达到,说明右侧短,解决右侧问题。
要询问,让客户表述。
评估☞①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判断来做②通过客户的主诉和我们的评估来找契合点。
【首先解决疼痛最严重的地方
再解决功能最受限的地方
最后再做整体牵拉】
体侧线触诊 p137  如何触诊腓骨长短肌。如何触诊肌腱。如何区分比目鱼肌和腓骨肌。如何触诊肋间外肌。(之前都讲过,略过)
斜角肌
斜角肌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斜角肌
蓝色 动脉    绿色神经
蓝色动脉,叫锁骨下动脉,经过前中斜角肌之间。若肌肉紧张,会压迫动脉。动脉是营养供给上肢肌肉骨骼的。该处不仅经过动脉,还有臂神经丛。(手脚冰凉,会处理这里)
绿色区域的神经也经过前、中斜角肌,都在体侧线的深层。
腰大肌重要。颈部的“腰大肌”是斜角肌。
斜角肌掌控整个上肢的神经支配和上肢营养的咽喉地带。
斜角肌是维持颈椎曲度的。头前倾越厉害,则斜角肌就越僵硬。压迫这里的神经。
头颈前倾是一个大环境,其有问题时就会影响斜角肌,“麻了个臂”。
斜角肌的激痛点:背痛、肩痛、手臂疼痛都非常常见,而这种原因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
因为斜角肌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学会观察解剖图,能否找到胸锁乳突肌,能否找到斜方肌前缘,先确定一个范围。
战略☞先画圈,找到区域,再去做战术。

黄圈
技巧性触摸。如图。黄圈☞血管神经从小圈处穿出来,本来不麻,触摸之后麻了,要马上松开。
前中后斜角肌的疼痛会传到胸部,若客户出现肩膀后面的疼痛,尤其沿着肩胛骨的边缘,要注意检查斜角肌;肩胛骨的内缘疼痛,先处理前锯肌,若处理完前锯肌不好用,此时一定要考虑斜角肌。斜角肌是这类背痛的原因之一。
前锯肌很常见的引发上背痛,其次是斜角肌。(膏药不好用,要调肌肉)
这些疼痛,有的人会引发乳头的疼痛,先去检查,再处理肌肉。
运动疗法是辅助疗法,但却是术后康复、慢痛康复不可或缺的疗法。
幻肢痛,在疼痛等级当中是10度,最严重的疼痛。往往发生在上肢/下肢截肢的人当中。若上肢中出现幻肢痛,往往斜角肌一定要处理。
斜角肌的意义,①在呼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吸气不能再吸时,②同时对稳定脊柱对抗侧向运动非常重要。
【例子】把右手抵在右边太阳穴上,用颈部顶右手,是在锻炼左侧斜角肌,这是等长收缩运动。
胸小肌和斜角肌有着非常好的协同作用,在提升肋骨时。尤其在稳定功能当中,尤其前斜角肌,这种引发肩痛和上肢疼痛非常常见。
意外的创伤,每天做拉伸拉举的动作,尤其是举重的动作,都特别容易引发斜角肌的肌痛点和疼痛。
拔河、游泳演、奏乐器——小提琴、吹笛子,长时间的一个姿势都可能引发问题。
反常式呼吸。
床头与床尾等高、甚至稍低,而且导致睡眠时头颈位置过低。
下肢不等长、骨盆有问题、脊柱侧凸、早产儿上臂短小、颈部变直,必须处理斜角肌。
如果严重地偏离正常模式的步态,都会影响到斜角肌,如果承重的下肢出现一瘸一拐,站立期时-不能够很容易蹬地时,斜角肌就会过度收缩来稳定颈部(因为怕你趴下把头磕了)。
斜角肌也是颈部最深层肌肉,无论任何肌肉都参与了重要的稳定,没有内部的稳定,浅层是不会有良好运动表现的。
【测试】手指的屈曲测试
手指的屈曲测试
四个手指能否碰到手掌脂肪垫的地方(长老茧的地方)。不能,说明斜角肌有问题的人,有的人会碰不上。
斜角肌的触碰有点状压痛,非常不舒服,但不麻,可能都是非常典型的斜角肌的问题。
斜角肌一旦出现疼痛引发的问题是,第一胸椎&第一肋骨关节节段的问题。从后面先触摸到第一胸椎,沿着第一胸椎的两侧来触碰第一肋骨的弹性,不停触碰可以非常好地缓解斜角肌引发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李哲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 (美慧整理)
颈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
十大与“颈椎病”有关的肌肉(干货分享)
肩后部疼痛 13 块肌肉
如何快速解决落枕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