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价格驱动力第一,其他都可以第二

股市分析,最重要的是基础分析。


最基础的基础有三个。


动与静——静态的估值与动态增长。估值越低,对增长的依赖性越低。反之,则越高。这就是价值股并不需要太高的成长性去支撑,而成长股一旦增长放慢就会大跌的原因。也是5178点行情前大盘能在宏观经济和利润增长都很悲观的状态下保持稳定,并最终催生出一波牛市的原因。


供与求——绝对供给和绝对需求,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前者是指因新股上市、限售股解禁而增加的供给,和新增资金入市增加的需求。后者是指N日前买进,今天卖出的卖盘,和昨天昨天卖出今天买进产生的买盘。绝对供给需要绝对需求去冲销,没有新增资金,只有相对需求去冲销,供求的天平就会向供给端倾斜。哪怕暂时看来无虞,时间长了也会从量变到质变。供给和绝对需求决定了大市牛熊,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只影响波动。


内与外——股市内在的运行状况、运行规律,和外部政策、消息、宏观、微观经济状况。


前2对,构成了股市的价值驱动力和价格驱动力。这2个驱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比方说,价值驱动力和价格驱动力之和等于2时,股市才会牛,那么,0+2可以,0.5+1.5可以,1+1也行,极端情况下,-1+3也可以。但能不能2+0呢?我说不行。因为万种行情归于市,一切一切的因素,都要转化为供给和需求,才能导致价格上涨,没有价格驱动力,就只能原地踏步,哪怕有再高的投资价值,2014年7月前的股市就是这种状况。


第3对构成了外因。对大市来说,这个外因可以是宏观经济背景、经济政策,包括股市政策。对个股来说,就是市场潮流和主题,就是题材和概念的驱动力。外因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取决市场本身的运行状况、运行规律和具备的条件,也取决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资金入市,增加对股票投资的需求。历史上,凡政策底,大多会打破,市场底总是在政策之后,原因就在于此。


这三对关系构成了股市运行的基础之基础,其他层面的分析,都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的结果都要通过这三个基础条件的检验,否则,说得再好、再炫、再有道理、再振振有词、再逻辑严密,也像安泰脱离了大地母亲。


过去大半年,我反复讲的其实就是这三对关系。价值驱动力?估值太高,增长乏力,没有。价格驱动力?新增市值不断增加,保证金余额不断下降,还伴随着机构资金的不断撤离,也没有。政策驱动力?出清是主旨,所以也没有。三对基础关系,没有一对能导致大盘走牛。只是很多人太聪明,以为老金脑子坏了,又“过时了”。


其实,股市的分析,到最后,都要在思维方式上升华到哲学层面,在具体思考上回归到最基础层面,也就是最本质层面。



那么,价值驱动力和价格驱动力,哪个为主,哪个为辅?


理论上,当然应以价值驱动力为主,因为价值是因,是本,价格是果,是末。


但,是因是本,未必是最好切入点。本末倒置,从价格驱动力入手,效果往往更好,也具有更普遍意义。


以大盘来说,1999年的5·19行情,市场的平均PE超过33倍,年报显示的平均利润增长为负,显然,价值驱动力为0也给得太高了,但市场却结结实实走出了一波牛市。


相反,有很多所谓的“价值底”,估值比它低得多,最后都不堪一击。


所以从价值驱动力入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量化?因为估值本身的弹性很大。


好比用网兜捞鱼,如果网兜的把手本身是软绵绵的,捞起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我们上面说的,价值驱动力和价格驱动力,0+2可以,2+0不可以,一切一切的因素,都有归结到价格驱动力上面,才会促进股市上涨。


个股的情况更复杂。大盘,所有的基本因素都是清晰可见的,包括供求——市值对保证金余额,就是最可见的供求关系基础。


而个股,有很多我们根本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知晓的东西。而对个股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看不见的因素,包括基本面上,隐藏着哪些变化、哪些题材;供求方面,市场的资金是否会向它倾斜?


但就像我们说的,“这市场永远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知道得更多的家伙”。以价格驱动力为抓手:第一个好处是可见,可度量;第二个好处就是可利用“这家伙”给我们的提示,使我们能循着由外而内的途径,发现一些投资的机会;第三个好处呢?就是立竿见影,是对是错,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见分晓,不用盼星星盼月亮,脖子伸的鸭颈长,怎么还不轮到我的股票?我的股票什么时候涨啊?我那么好的股票不涨,天天就涨那些股票,TMD,这市场真不规范,TMD,这证监会真操蛋,这机构真混账。



从量价关系说,最直截了当的提示就是巨量、长阳,就是威廉·欧奈尔的“口袋支点”。


先说巨量。何为巨量?首先,它一定要比一段时间来的平均成交量高许多;其次,和近3周的最低成交量比,增长的倍数很大;其三,它一定要是一根突然拔起,高高在上的量柱线,鹤立鸡群。


能不能给一个量的标准?原则上,不要那么机械,但作为经验法则,可以给大家一个量化标准:以5天、50天、100天均量为基准,平均量比达到3倍以上(牛市中可适当放低到2倍);与近15天最低成交量比,在7倍以上。


长阳。一般标准是,长度超过近100天平均k线长度的2倍。


口袋。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明显的回调形态,长阳下面有一个类似打伏击战布下的口袋阵。


上述条件都具备,一个买入支点就形成了。


但形成买入支点不等于万事大吉。还要做2件事:


一件,思考凭什么?它的驱动因素在哪?这个因素够不够形成强大的驱动力?


一件,思考大盘如何?会不会出现系统风险?


只看技术面,不看基本面,那是盲头。


只看个股,不看大盘,那是股评家看不懂大盘时的搪塞之辞。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很不幸,基本上,就是个韭菜命。因为很少有个股能抵御大盘系统风险。即使能抗住,涨幅也相当有限,长期算下来,肯定亏多盈少,得不偿失。

如果这2个都没问题,都能通过,剩下的就是如何介入了。我的经验是(老婆教的),先咬上一口,再慢慢观察。



举2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体会。


洛阳钼业

洛阳钼业。去年10月19日和今年1月11日这2跟巨量长阳,都是非常典型的口袋支点。第一次,因为看不清基本面上的驱动因素,没介入。第二次因基本面的驱动因素明朗:收购海外铜钴矿,所以,尽管这股票估值不低,增长为负,价值驱动力为负,考虑到价格驱动力和题材驱动力都不错,在找不到更长的长子时,凑合着做了一波。


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今年2月6日的巨量长阳也是一个很好的口袋支点:5、50、100天,3个量比分别达3.17、4.96、4.06,当天的量是15天内最低量的15.03倍,支点的下面是个相当完美的口袋,长阳明显跃出袋口。虽然股票估值更高,价值驱动力一般,但行业不错,是一家有希望成为赢家的公司,所以也算是矮子里的长子(可能比洛阳钼业稍长一点),也凑合着做了一段。


总体感觉,近半年多,投资是件比较痛苦的事。虽然也买过中国人寿这样的股票,并向朋友推荐过,但骨子里,我并不喜欢这种母牛类股票——说起来很牛,其实很娘,磨磨蹭蹭,好不容易蹦2天,就给你歇2月,毫无乐趣可言,所以赚了,卖了,删了。除此,就一直在做矮子里面拔长子的事。


从这个角度说,投资者要成功,既要拥抱牛市,也要愉快地面对熊市。因为牛市就是把好的投资机会都消灭掉;熊市就是把它们重新还给市场。投资的春天,是只有在熊市的严冬里才能酝酿、成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浪驱动力来自哪里
大盘咣当两下,你害怕了吗?
股市里面怎么样判断后市的涨跌?
我的投资启蒙书单
我就想做最简单的事,看自己能看懂的公司
巨量长阳往往是大涨的开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