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书法家康树峰 书法作品欣赏

军旅书法家康树峰

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康树峰,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陕西镇巴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展览中心特邀书法家,任职于武警总部政治工作部,上校警衔。出版诗集《感性阳光》《圣地阳光》《无限阳光》等。




           著名书法家苗培红题字

 



           康树峰书法作品 

 

 

 

 

 


作品评论


读康树峰书法


祖书勤


挥毫咫尺韵绵长,

英气浑如百炼钢。

字习六书求善美,

法承九势显雄强。

飘如彩凤形尤妙,

矫若惊龙意自狂。

寒暑痴心盈纸背,

酬勤乃得墨幽香。


写君子之气  书自然之境

——康树峰书法散谈

周瑞峰

君子风范和绅士风度,说的都是修养。人在社会中容易沾染杂性,杂性多了便难至纯粹的境地,故修养是成就书家的必经之路。其作品优劣取决于书家学识修养的高低。康树峰的书法透出的儒雅文人气息和较为厚实的学养,正是其精神内质的外在表现。细观所书,其笔有所出、意有新境,融铸得法、慧心独妙,乃君子之气,自然天成。

山水是孕育一个人灵性的源泉。康树峰出生在有着丰腴巴蜀文化的秦巴山深处,其山水性灵滋养着他的思想和情感。在那个经受着抑制、困顿的艰难岁月里,在那个封闭、贫穷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他幼小的心灵里便萌动着一个崇高梦想、一个对大山之外的深情向往。在聆听长辈们关于山里的神话传说、奇谈怪事、乡间民谣中,用最原始、最乡土的乡俗文化濡染着他的心灵、启智着他的思想、悸动着他情愫。特别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汉语言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认识到读书写字对于执掌家风、滋润学养的重要性。上中学时,便开始临习柳公权《玄秘塔》、欧阳询《九成公》,一笔一画练习,课余时间背着画板速写家乡的山山水水,从故乡的山水间汲取灵性,培塑汉字书写基本法理,恒定良好的学书心志。步入军营,使他在这所大学校大熔炉里获得了游艺于写字的空间,在艰苦的军训和繁重的工作之余,仍然认真临习碑帖,广取博收,兀兀穷年,苦苦追寻,不断探寻与体悟。学习书法需得其法、其气、其趣,追根溯源,偏爱个性,他注重参古不媚骨,涉新不流俗,取舍得法,不拘泥于古人古法,不匍匐于一家一体,不拘泥一家风格既成,融会贯通。书法使他寄情物外,沉浸之中常怀舒畅与惬意。其作品轻盈灵便,恣意酣畅,稚拙率真,营造出了轻松雅逸的艺术世界,给人一种空灵曼妙、潇洒旷达的情感受用。

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说:“平和简净,遒丽天成,谓之神品。”书法之于横竖撇捺点弯钩,或疾迅,或顿挫,或流畅,或雄强,或险峻、或涩滞,要在线条、章法的换化中张扬书家鲜明个性。康树峰以一种清醒的理性思考和审美表达,提升对书法本质的认识。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见其任性随意,但也能从一些细节中可觅拾到古朴气象,与他性情某些精神需求、趣味基本契合。冥冥中感到其作品有一股清刚雅正之气,有一种“和”的氛围。康树峰善写楷书,其取法钟绍京《灵飞经》、欧阳询《九成公》,笔调自由开张,古拙中显灵动,严整中深含渊懿,不仅得疏朗开阔、遒婉俊逸的神髓,而且还有奇宕洒脱、风神骀荡、飘逸流动之风采,表现出丰富多姿的意态和情趣,这种造意取势饶有韵味,于法度端严中得萧散之胜,将一介自我豁然突现出来,见功力、显资质,显现出端庄儒雅、俊逸灵动、开张阔野的艺术个性。那种神怡务闲、气和意远纵情心态和悠然恬淡的美学境界,让人如在“禅院花木深”的情境里品着一杯高山茗品,听着一曲“芭蕉夜雨”。

同时,我们也看到康树峰的书法创作贯穿一支高亢激越的旋律,彰显出突出鲜明的个性风格。其真草隶行均有涉猎,各有风貌。行书路径二王,从研习优秀的代表作品入道,不断扩大视野,面对前人留下的满纸云烟,万千气象,博览兼收,将军人豪放舒展和自己的真性情融入创作之中,形成沉稳凝重、刚健雄强、自由奔放的风貌。其用笔率意中见法度,天然中含机趣。章法上险峻中寓稳重,字与字贴近,行与行拉开,参差中得平衡,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其气势来自于他本真性格好孜孜不倦的笔墨探索,来自于他几十年军旅生涯的滋养。书法是情感的寄托,是生命的奔泻,鲜有军旅书家而不擅行草书者。其行草,取篆之苍劲,汉隶之华茂,持重写来,喜用露锋,但结体谨严,刚劲内敛,追求古朴之美,不拘绳墨,意态端庄中映带贯气,显得灵动、苍劲而飘逸,奔放而有法度。凝重中透着灵秀,文而不野,美韵浮动,扛鼎之力和率真意趣兼而得之。他从容地穿梭于坚硬的现实和灵性的遐想之间,拓展了书法艺术的深远意蕴,轻松地抵达我们仰望的天空和内心的神秘地带。其隶书取法《张迁碑》、《石门颂》,又巧妙地掺入北碑的苍劲和秦篆的委婉,用笔率真、险峻,融入行草的婉转奔放、汉碑的雄强补拙,兼收甲骨、篆书风雅意韵,传递出潇洒率意的汉简气息,平直中隐隐带着起伏、波荡之势,不求略带弧线的俊朗之美,追求方刚劲拔的朴拙昂奋之美,映射出活泼开朗的现代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

“笔墨当随时代”,他认识并把握着书法发展态势,紧随时代前进步伐,在笔墨、纸张、幅式等表现形式上讲究艺术品位,在统一的风格中追求多样性的变化,在不同的形式中寻求汉字线条表现的丰富性。书写蝇头小字“融和诸体先求意,熟后能生始率真”;中堂、条屏,写得酣畅淋漓;斗方、扇面,则显得疏朗、精致;那些用流畅的行书在熟宣上写下的条幅,典雅秀润,静穆飘逸,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我们看他近期的书法作品,其格调与前期相比,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变化。首先是结体、笔法的调整,先前被着意强化的浑圆朴茂、厚实流畅的线条,一变而为走笔的滞涩感、纤细的线条、拉长的字体。其次是字体变得更为结实、绵密,笔画吸收了草书的简洁之美,笔墨酣畅饱满、清雅稳健。章法上不仅保持了原有行距的宽舒,而且行与行之间加强了字体大小的对比度,错落有致,沉稳娴熟,颇具风采。

观其书法,更喜欢其中醇厚恬淡萧散的文人风致,也喜欢蕴含其中的逸气清旷,最难忘的是他书法之中郁勃奋张的英姿与气度,特别是他待人随意谦和、质朴憨厚、本性真诚,是大家容易交往的“好哥们”。他从不为门户所囿,入则思出,转益多师,挥毫泼墨便思别开蹊径,看他的得意书作便感到真气淋漓的新生面。由此我们不难明白,以技巧束个性则不免“世俗苦笔骄”,以性情统技巧则“清水出芙蓉”。文添书彩,情为艺魂。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文化传统和艺术情感恰似骊龙之珠、荆山之玉,一旦融入其禀赋学养,必能泽如凯风惠如时雨,催开芳林新叶。在他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烂漫、快乐和热情,他情注书法的同时,酷爱传统文化学习,对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的吟诵创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习字、作文中,积淀深厚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学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寻求心灵慰藉,感知世界的苍茫洪荒、光辉绚丽,感知世间的众生百态、冷暖千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汇聚到文学创作中,他已有数十万字文学作品见诸报刊,先后出版了《感性阳光》《圣地阳关》《无限阳光》诗集。书法的艺术形象与诗歌的精神境界是相融相通相连的,没有一个崇高的境界,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书法讲究的既是形象之美,又是内涵之美。诗歌追求的不仅是浓郁的情思,也蕴藉着丰沛的意象之美,他诗歌强烈的思想感情、富饶的意象之美,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书法创作中,使其书法作品充满着诗意情趣,在飘逸旷达的生活本源中、在诗情画意的情境里书写心声,在徜徉自在的艺术意境之后抒发生命情感,使他找到了无穷无尽的艺术与美的源泉。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置身斗室,忱情致志,濡墨于孤灯之下,流连于笔情墨韵之间。他忙碌于公务,敬业于本职工作之外,其书艺却日益精进,这其中定有奥秘。古代书画大成者一类为士大夫,见多识广,人书俱进,结果成就了艺术;另一类乃世间隐士,把门可罗雀看成是天籁净土,潜心修炼,摘得善果。现代社会要去当一个隐士恐怕没有必要,但隐去心中的浮躁和杂念却是可以。书家的胸怀、眼光,与书法中的运笔用墨,谋篇布局,虚实浓淡,章款题跋,都应该属于修养和哲学的范畴。所谓字如其人正是斯理。“吾日三省吾身”,康树峰认为,并非一定理解为一天三次反省自己,“三省吾身”也可阐释为从三个不同方向观照自己,温故而知新。故书家的处世哲学与其书写之道以及审美情性,往往一脉相承。学书在法,其妙在人,“品格不高,落墨无法”。他年少离家,长期润泽军旅,数十年求师问学不同寻常,他懂得碧水载舟的恩泽,更明白上善若水的道理。在为人为艺的修善之旅中,始终怀揣崇敬之心、感恩之念,情注军旅,心系官兵,他理想的天空是明净的,他追求的道路会更加宽广辽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家董宸作品:雄强豪迈 错落有致
骏发雄强,独具面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书法作品欣赏
取法有方,自然兼融,美女书家郭盾骅,书作大气清新、雄强清雅
30岁后习书,师承胡问遂等名家,女书家李善荣书作豪气雄强!
书法家卢更——其书端庄中藏奇崛,雄强中飘俊逸
曾获书法“终身成就奖”的李铎,书法雄强苍茫,不愧将军手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