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全!鱼苗下塘看懂这篇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成活率高达9成



你家放苗了吗?春耕秋收,是自然规律,如今开春播种,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有的鱼苗下塘成活率只有2成多,但有的却能够做到8成甚至更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想要鱼苗入塘的成活率高,这篇投苗操作细则你不容错过:



  • 鱼苗下塘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1、鱼苗在入池前一天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


一方面使堆积在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以防止毒害鱼苗;

另一方面进一步清除敌害,如果发现敌害可用0.5克/立方米浓度的敌百虫全池泼洒进行杀灭,此浓度对轮虫没有杀灭作用。

2、在鱼苗入池前一定要检查清塘的药物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


首先取半桶水,因为有时表层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层的毒力仍然很强,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10小时,看是否正常,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pH值应在 7-8.5范围内。

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培水或增投人工饵料。

3、鱼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能低于运鱼水温3℃


如果水温相差过大,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鱼苗适应后再入池。

用塑料袋运输的鱼苗,在入池前应先将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预先安置,10-20分钟后再将鱼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箱内,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有人称为“缓苗”。

如果开袋时发现鱼苗呈仰卧状态,这是二氧化碳中毒现象,只要经过缓苗,放入清水一段时间即可恢复。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生活正常,下塘后也会发生死亡,即运输后死亡。因此塑料袋运输鱼苗,入池要特别细致操作,缓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鱼苗入池前可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20-30分钟。

5、鱼苗下塘时要选择深水处,紧贴水面慢慢放苗


据试验,鱼苗从30厘米高处倒入水中,可损伤5-10%;距水面60厘米高时,鱼苗损伤率可达20%-30%。

因此,鱼苗入池一定要注意缓慢轻放,鱼苗放养后不要立即离开,要等鱼苗散开游入池中后再离去,如发现鱼苗密集成团,要用水滴轻轻泼洒,使其散开游入池中。遇到起风天气,要在上风头深水处入池,以免鱼苗被风吹到池坡或压到池底而造成伤亡。

7、同一池塘应放养规格一致的同种鱼苗


尽量争取一次放足,以免发生大鱼吃小鱼及出池规格不齐。规格不一致的鱼苗放养在一起,大鱼苗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小鱼苗,两极分化就更加明显。

8、自行孵产鱼苗的下塘标准


看到两个眼点、一个腰点这三个点,并能平行游泳时即可入池,否则要及时投喂,以免鱼苗因饥饿致死。下塘的时间要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避免风天、雨天或夜间入池。

  • 关于一些保苗壮苗营养维护的技巧


刚孵化的鱼苗体质很弱,然后加上在放苗的时候容易造成受伤,新水在春季也变化较大,常见pH过高等水体异常。

(1) pH过高:激活3亩/包加益水宝2亩/包混合泼洒。

(2) 气泡病:苯扎溴铵混合戊二醛,每套用2亩。

(3) 壮苗:鱼美+培饵氧吧每套用3-5亩,提高成活率。


  • 防病害


(1)寄生虫


 

(2)气泡病


引起气泡病的病因有两种:①苗塘水浅,透明度高,氧气过多;症状:鱼苗体表,鳃,肠内有气泡。




②苗塘水中氨氮高,鱼苗的尾柄部皮肤下有大气泡。




治疗措施:使用降氨灵,根除这两种气泡病就用芽孢杆菌。因为芽孢杆菌既耗氧又能分解氨氮。


  • 鱼苗下塘后常见注意事项


1、一般鱼苗下池后10天左右,加喂开口饵料并补充维生素。

2、每隔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厘米左右,每五天补一次营养和菌种。

3、鱼苗经过15-18天的饲养,体长达3厘米以上,达到寸片后要及时分塘稀养。

4、防治气泡病:水花下池前1小时使用“碧水爽250g/亩”能最大限度防治气泡病,次日使用降氨灵/3亩+藻种/1亩。

5、预防白头白嘴:水花下池7天左右,全池泼洒“纤灭100克+原虫膏150克+菌毒消粉剂250克=1亩”,连用2次。

治疗白头白嘴:使用“虫虫草100克+原虫膏200克+浓戊二醛125毫升=1亩”。


  • 鱼苗培育成活率低的八个原因


一、鱼苗培育池的条件太差


表现为单个池的面积太大或又太小,或水体过深或又过浅,或因长年失修淤泥深厚等等。


面积大,风浪大,嫩弱的水花鱼苗在近岸风浪的拍击下会有部分损失。


池水过深、淤泥又厚,水温回升很慢,鱼苗易沉底死亡或形成僵苗。


对策:


选用单池面积1-3亩、底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的鱼池作培育池,放苗时的水深控制在50厘米-80厘米。


二、鱼池中敌害生物太多


由于有相当多的鱼池没有清塘,或清塘不彻底,或用的是已经失效的药物,或在注水混进了野杂鱼的卵、苗等敌害生物,它们与鱼苗争饵料、争氧甚至残食鱼苗。


对策:


必需严格彻底清塘消毒,用刚出窑的块状生石灰清塘效果较好;注水时一定要在进水口加双层眼网布拦截敌害生物。


三、鱼苗池中的残留毒性大


由于清塘时药物用量大、水温又较低,药力尚未完全消失,或由于施用了过量的没有腐熟或腐熟不彻底的有机肥作基肥,导致底层水中缺氧或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偏高,造成刚放入池的水花苗大批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对策:


掌握恰当的施药、施肥量,放苗前在池中架小网箱或打一桶中下层池水放入少数鱼苗先试水,若这些试水鱼苗在4小时~8小时内无异常反应可以放鱼入池。


四、放苗不合理


比较多见的现象是放苗密度求高、放苗时间求早,有时还将不同批次的鱼苗同放一池或将不同品种鱼苗也同放一池。有时又忽略了调节温差等细节。


对策:


根据鱼池条件、不同品种、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以及生产管理水平放苗。


“贪多”的结果往往是鱼苗长得慢、还易暴发疾病。


“贪早”也常因强寒潮的袭击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尽量不要在大热太阳下放苗,否则可能出现气泡病;也不能把几批苗或几种苗同入一池,否则培育出来的鱼种大小悬殊、规格参差不一;外购鱼苗放养时一定要“调温”,勿使温差超过3℃,否则也易造成大量死苗。


五、缺乏适口饵料


不少养鱼户没有重视施肥培水,或者虽然施了基肥但因施肥时间与鱼苗下塘的时间衔接得不好,鱼苗下塘后因缺乏食物被饿死或长得不好。


对策:


(1)鱼苗池在冬闲时彻底干塘,经受日晒和霜冻。这样做有利于消灭敌害生物(如黄鳝、泥鳅、昆虫等),有利于池底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培肥池水。


(2)根据鱼苗池的底泥厚度、肥料种类、水温等情况确定合适的基肥施用量,施肥时间最好是在鱼苗下塘前5天~7天。


(3)鱼苗下塘后除投喂熟蛋黄水外,还可每天泼洒黄豆浆(每亩用黄豆浆1~1.5公斤;并根据水色,每隔3天~5天酌施粪水作追肥,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30厘米。


六、管理欠科学


熟蛋黄水、追肥、豆浆泼洒得不均匀,造成水质过浓或过瘦,对适口饵料生物(轮虫和水蚤)的繁衍不利,遇天气突变时还易引起鱼苗浮头死亡;其次是注水时间过长或注水量过大,鱼苗长时间顶流会消耗大量体力,这些是造成鱼苗培育效果不理想的因素,生产中应注意克服。


七、长途运输的鱼苗放塘时因处理不当导致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光


原因除了“调温”工作没有做好外,装苗袋内的水质指标也会因温度的变化、排泄物的分解发生很大的变化等,造成大量死亡的后果。


对策:


先将装苗袋放在鱼苗池的荫凉处漂浮1小时~2小时以平衡水温,直到袋内外的水温温差不超过2℃时才打开袋子。鱼苗袋打开后,还不能马上把鱼苗放入鱼池中去,而应舀少量池水逐渐加到袋内与之混和,以平衡水化学指标。


也可把鱼苗倒入大塑料盆内,逐渐向盆中加入池水,这样能更好地平衡水化学指标。仔细观察鱼苗的行为,直到它们活动完全正常以后才能放入鱼池。


八、鱼苗质量太差


亲鱼培育得不好或近亲繁殖的鱼苗因先天不足生命力弱,培育的成活率往往不高,且个体大小不均、畸形苗占的比例大。


有些鱼苗繁殖场的孵化条件差、孵化用具不洁净,产出的鱼苗带有较多病原体(如病菌、寄生虫等)或受到重金属污染,鱼苗下池后成活率必然很低。


高温季节繁殖的苗因孵化出膜时间很短、鱼苗的生命力比较脆弱。


此外,由于鱼苗太嫩,下池后沉底不动,也易造成大量死亡。经过几次“包装、发运、放池”鱼苗下池后的成活率也必然不会高。


注:本文所提到产品均与平台无任何利益关系,为原文作者提供,仅作参考交流。



来源 | 渔愉鱼、智渔乐购、一路凯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鱼苗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鱼苗下池如何提高成活率的思考,苗种培育,选苗运输下塘
相应鱼友建议,今儿说下一锦鲤繁殖和如何养水花..??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塘鲺苗种培育技术
“优鲈1号”夏花鱼种培育技术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