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献给我的朋友们:儒家论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献给我的朋友们:儒家论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来源: 陈英波的日志

    11月27日,我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聆听了张汝伦老师关于儒家论及人生责任和使命的讲座,记录了一些张老师讲座中的要点。他的言论对于我的人生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启示。

     当我的朋友们辛苦地为金钱和权力奋斗时,或许可以稍微静下心来,去考虑人生中许多比金钱、权力更为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能给我们更多的幸福感,能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价值颠倒的社会以平和的心境,能让我们真正享受人之为人的快乐。

                 

                           张汝伦: 儒家论人生的使命与责任

 

2007年“知微行远“论坛

      儒家主张了一种比较积极的、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这种积极,指的不仅仅是在顺境时的积极;即使在逆境,我们同样要积极地面对人生。在顺境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在逆境之时,我们永不轻言放弃。

      儒家倡导 “君子知命,求其在人”;“仁爱为本,忠恕以行”;“进退出处,动静有节”;“正直有礼,人生有为”;“义利有辨,贫富等闲”等思维境界。儒家的思想让我们以更平和、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但同时也是有原则地“入世”,不能为“入世”而“入世”。

 

     2010年“知微行远“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构成。道佛两家在人生态度上是消极的,是通过放弃获得人生的解脱。儒家强调积极入世,有所作为。中国人身上最为宝贵的东西离不开儒家思想。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宗教都很注重“来世”“报应”等概念;换言之,行善是出于个人的利益的考虑,而儒家文化强调理性和现实。

     儒家强调人生只能一次,但人生要活得出彩。重生不重死。一个生命是两个家族的延续,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家族的生命。人对家族有责任,对其他人也有责任,知恩必报要求尽可能发挥个人潜能,对人类做出伟大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考虑。

     西方观念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然后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西方人作决定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是自私的;

     一对男女的结合,是两个家族几千年来的结合,生命的产生不仅是个人的力量,更是历史的恩赐,有推卸不掉的责任。夫妻关系是人伦之始,王化之基;是情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和理性(“一朝齐之,终生不弃”——《礼记》)的结合。

     婚前同居不是重点,因为爱情是人的自然本能;而婚姻不同于爱情,它承载的重量源于对家族使命的许诺和责任。当你在签下婚约时要想到以后能不能和ta过日子,当ta年轻的容颜开始凋谢,当ta中年郁郁不得志,你们是不是仍然会在一起。

     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去有从一而终、赤胆忠心的人,而现在很少几乎没有?

     文革时期,互相扶持的夫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的夫妻;而那些互相揭发的,往往都是新潮的自由恋爱者。

     立功和立言不仅需要个人主观努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一般都属于少数人。而立德,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儒家绝不主张像现代社会用金钱、财富、权力等可量化的标准来评价别人是否成功。在儒家思想中,没有外在的标准,而是看自己是否尽到了使命和责任。

     儒家在道德上的立论起点是:人活着的基本条件是别人也活着,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仁是儒家的中心思想,强调人活在世上要相亲相爱。

     仁的基本涵义有:1、:对人对事尽心尽力,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心存敬意,如履薄冰。   2、:要学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2.以德报怨。3.克己复礼:力量越大,责任越大,责任和使命是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社会地位越高,社会要求越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求越大。(哈佛和复旦的教师数量基本等同,但哈佛可以开8000门课,而复旦只能开2000门,青年教师已经负荷累累,复旦和哈佛的差距在于复旦不少教授缺乏对于使命和责任意识的正确理解。)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孝是伦理核心,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奠基石。一个人培养责任和使命的最初阶段在家庭。婚姻是“人伦之始,道化之基”,同时是一种制度。孝是使命感的试金石。孩子首先学会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然后进入学校,像敬父母一样尊师,把同学当兄弟姐妹;于是,道德是一种情感诉求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好色是人的本能,道德在很多时候要学会自我牺牲,要让出自己的利益。中国的道德建立在人的肉体和生命传承关系上,而西方道德哲学在启蒙运动上帝死了之后很难为道德获得绝对性证明。

     君子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所谓的“命”有三层含义:1自然的生命:生命有限,知道自己的有限性,不逞强,胜亦欣然,败固正常,有失败而不被打倒的通达态度。2.命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求其在我:人生而不平等,人永远不会平等,正视现实,不再成功时嚣张,失败时不杞人忧天,不怨天,不尤人是君子的基本要求。人要通达。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追求理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3.使命《左传文公二十五年》有这样的记载:让我们无限感动的故事。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生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以我为主是符合人性还是“家庭社会伦理”更符合人性?或者个人中心主义,以我为主更适合我们内心最幽暗的东西。

     真正没有自由的现代国家,集体主义制度外表下的我们最容易变得极端自私自利。

    “最爱的两个人不要在一起,最合适过日子的两个人要在一起。”

     西方制度的价值是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不触犯法律的基础上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最不人道最虚伪的就是西方的制度。

    中国文化的重大缺陷是没有创造性地吸纳外来文化。一方面是缺乏条件,另外一方面是在清朝之后创造性转换太少太少。

    中国人自我批判反省不够,中国人总是喜欢看得懂、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这种以量取胜的心态是中国人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现代性是最野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解读丨君子讲究道德理想
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学国学做有理想的人
责任出于爱
北京大学王曙光:论儒家成人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