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收藏级)

来源:天籁之音(ID:tlzy121) 作者:曾浩珉 微信号3005378


简单介绍一下:《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本曲的丰富情感与内涵,难以用语言去表述,只能把心全部交托,沉醉其中,去体会其中深沉、细腻,不论是悲凉、悲愤、还是悲怆,你从中获得的审美体验都是难以言表的,也是难以替代的。




也因此曲,我对小提琴的表现力有了新的认识。从中,我也获得一种深深的满足感,这个周末因为这首曲子而光芒四射,我不知道这种满足感来从何而来,只是就是那样的存在着。


《金刚经》教导我们:万法皆空,不住色身香味触法生心。是言不住,而非不生。若一颗心灵,面对伟大的音乐完全无动于衷,不生任何情绪,绝对是修出毛病了。大师的心灵应该是更加纯净,如同镜子,如是映照每首伟大作品的精美与内涵,享受当下的喜悦与丰盛,感同身受人类的苦难悲怆。罢了,如“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这首乐曲对演奏者本身的学识、阅历、涵养与演奏技巧绝对是一次重要考验,不同的灵魂对这首曲子赋予的灵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不同的演奏者,我们用心体会。




首先听原创者,也就是萨拉萨蒂的演奏(为了保证音质,我购买了高精版本,以音频格式上传,本音频9.45M,有音响的最好接上):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4:04 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 来自安般兰若


悲怆而不绝望,饱满而不干涩。情绪的表达极为精准而流畅,细微处,如丝线轻弹,触碰到我们最精微的情绪。悲愤处,如山崩地裂,震撼灵魂。当你的呼吸跟随,乐声会带领我们体验最深入的悲痛,也将经验狂喜奔放的喜悦。这就是音乐的伟大,她来得那么直接和有力,美得令人窒息。


这个版本也是我最喜欢的,听了很多次,百听不厌,常听常新。


再听听当今小提琴演奏一哥帕尔曼的版本:



协奏曲现场,显然帕尔曼的达观与幽默,给予这首伟大的曲子一个不同的底色。依然是悲伤悲愤,显然质地不是那么坚硬。


中间第三部分,那种悲伤上面似乎有了阳光的照射,不会显得那么凄寒。


第四部分,极速快板。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Jascha Heifetz(亚莎.海菲兹)演奏的版本我也听了,不知道是不是录音制作的问题,总觉得太过干涩,涩得生疼那种,简直就不给活路,就不录入,有兴趣的网上去搜索一下,是有的。


网上还看到用二胡四重奏演奏这首《流浪者之歌》,纯属胡来,不忍卒听,大伙儿就别浪费时间了。


最后,向伟大的萨拉萨蒂致敬!



帕布罗·德·萨拉萨蒂


萨拉萨蒂简介: 


帕布罗·德·萨拉萨蒂 (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时即学习小提琴,八岁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并大受欢迎。其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因而它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与他同一时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鲁赫、圣-桑、维尼亚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创作小提琴作品题献给他。


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独奏曲和协奏曲,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代表作品为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阿拉贡霍塔》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萨拉萨蒂(Sarasate)【流浪者之歌】小提琴独奏不朽名篇
《#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萨拉萨蒂创作的小提琴曲,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萨拉萨蒂的不朽名篇—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
【名曲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