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1b+老师导读:


上一篇《国庆后hold住30个熊孩子,我靠这8个幼师读心术》一经发出,得到了广大老师们的认可,1b+老师表示甚是安慰,证明我们幼师群体还是非常关注自身专业性,希望得到更多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配合,有一些铁粉更表示发给了自己班级的家长们阅读,我真的觉得这也是很好的家园互动方式呢,一同学习,互相交流。


说了这么多,昨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一些基本基础的班级管理方法,今天要和大家讨论更多的是幼师读心术的提高篇,关乎孩子的品格,可谓真正的素质教育。


本篇为提高篇,阅读时长约15分钟~


1b+老师

微信ID:youshikoudai006





技能
幼师读心术
提高篇



说到素质教育,说到培养孩子的品格,老师的心里首先出现了哪些词汇呢?学会分享、培养想象力、乐观、宽容、自信、独立……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常常放在嘴上说希望孩子能够具有的品质,也确确实实在努力地培养他们,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另一部分


“选择”的权利,你真的给孩子了吗?


强迫孩子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只会浇灭她的热情。


从前英国商人霍布森只允许顾客在马圈出口处的小门选择马匹,体型大的马根本出不去,因此顾客只能挑到瘦小的马,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显然这是一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后来被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在这种别无选择的“伪选择”中,给人的思维和选择的空间都很小,一旦陷入思考的僵化状态,就会扼杀创新的机会,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大二班阅读角里教师投放了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试图通过环境的暗示,让孩子能够对“我是中国人”主题下的个别化学习感兴趣。阳阳在区角游戏的时候选择了阅读角,可是在选书的时候却没有选出自己想要看的关于恐龙的书,教师这时介入,引导阳阳在这些和“中国”有关的书中找寻感兴趣的看,阳阳在老师的引导下选了一本看起来,但只维持了不到2分钟,孩子离开了阅读角……


看似老师煞费苦心地收集了和中国有关的书籍并投放在了阅读区,也在孩子遇到选择困难的时候适时介入,并最终选到了一本看似满意的书,但其实孩子的选择是别无选择的,他想看的始终是恐龙的书而已。


在投放区域材料、创设环境的时候,老师还需根据自己班上孩子的喜好、兴趣,不要为他们做选择,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当然,更不能强迫孩子阅读他不喜欢的东西,否则只会浇灭他的阅读热情,就如案例中,阳阳最后离开了阅读角。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试着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1. 给孩子更多机会选择,自己做主,他们会越来越有主见。

2. 不要管得太多、太细。教师太强势,高控孩子的一切事务,会使孩子丧失自己选择的能力,并觉得自己很渺小。

3. 让孩子亲身体验,在经验中成长。让他们自己体验、比较,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案例中,教师如果在班级里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和他们一起讨论、设置选择阅读区的书籍,孩子们不仅能有更多自己做主的机会,还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区域的活动中。



你班上的孩子会说“不”吗?


不想做的事,自己说“不”


美国幽默作家比林提出,人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因为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这就是著名的“比林定律”。



学会拒绝,不勉强自己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哦。如果不懂得拒绝别人,就容易被他人左右,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妮妮是班上比较内向乖巧的孩子,很听老师的话,每次自由活动或是游戏时,班上的几名小团体女生会叫上妮妮一起玩,有次她们在表演一个故事,妮妮管着两张椅子扮演“门”,每次只要开门关门就行了,演完一次后,其他女生会交换着扮演其他角色,只有妮妮,她们每一次都让她扮演没有台词的角色,老师观察到后就介入了游戏,跟其他孩子交涉,这样不公平,还帮妮妮争取来了一个角色……


老师可能觉得妮妮胆子比较小不敢说自己的想法,但其实妮妮不懂得拒绝,与她的胆量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缺乏拒绝的经验,也不习惯说“不”,不习惯开口拒绝别人

拒绝其实是一种习惯。


老师都会教导孩子要学会分享、要谦让、要守秩序、轮流玩……所以有时孩子会受到这些美德的误导,老师也会很顺其自然地要求孩子们一定要这么做,但有时这种做法会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让她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不懂的维护、争取自己的权益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教孩子懂得“拒绝”,而不是照单全收!

1. 告诉孩子别担心拒绝了别人会没人一起玩,要敢于说“不”。

2. 教孩子“换句话说”,懂得委婉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比如,不想借给同伴东西时可以说:“等我用完再借给你吧。”“等下我还要用呢!”

3. 同时要让孩子有意识,别人的东西要对方同意才能使用,如果对方不愿意,坦然接受。


问:
我们常会遇上孩子来“告状”,某某不愿意把玩具和我分享、不肯换着玩。现在你知道怎么处理了吗?




你在培养“温室的花朵”吗?


挫折教育比教授知识更重要!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认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的时候,作为母亲必须帮助孩子平静地接受挫折,从容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甘地夫人法则”


现在的老师不少时候因为社会各方的压力,对孩子过度“呵护”,让孩子们都像生活在温室中,因此班上也会容易出现哭闹、耍赖、发脾气的小朋友


嘉嘉平时在班上非常活跃,很受欢迎,在一次自由活动时,小朋友带来了一副棋子,只能4个小朋友玩,但她们有5个人,必须有一个人离开去玩别的或是只能在旁边看她们玩。大家决定用黑白配的方式决定,结果嘉嘉被排除在了游戏之外,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认为自己应该参与游戏,另一名小朋友平时玩不好棋类游戏的才应该离开,于是就耍赖和其他人争吵了起来,教师介入后,嘉嘉不仅没有听取老师的建议在旁边看游戏,反而生气发起了脾气……当天晚上,嘉嘉的妈妈就打电话给到老师询问情况,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没有在幼儿园玩到游戏,只能看着别人玩,老师解释了一番之后答应明天给她玩……


其实让孩子拥有一些对于挫折的体验,有益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以及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面对挫折的“承受力”。


案例中,嘉嘉由于在游戏中没有被选择而受挫,由于缺少挫折教育,出现了耍赖、发脾气的情况,包括她的妈妈致电老师,也同样把嘉嘉当成了需要“保护”的对象,想要无时无刻地呵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让她受到一点点的委屈。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适时给孩子一些难题,磨练意志力

1. 不时给孩子制造一些“小困难”

2. 利用平时的一些事例,进行旁敲侧击

3. 根据性格、环境等不同的情况,衡量不同孩子的受挫承受能力。不过分施予挫折,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ps:以上这些你也可以让你的家长们知道,有益于家园互动,家长工作做通了,绝对事半功倍。



你班上的孩子不是一个个复制品


摆脱从众心理,要有自己的想法。


当自己与多数人意见不一致时,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想法,选择表现地和多数人一样,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效应”。


孩子天生具有从众心理,但当“跟屁虫”真的有趣吗?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该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效应呢?


美工区内,几名幼儿在一起为花朵涂色,诺诺试着用两种颜色的油画棒进行接色,画出了漂亮的效果,于是其他几名孩子也都照着她的样子涂,大家画出了一摸一样的画……


孩子为什么要学别人呢?

因为小朋友和别人在一起时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渴望安全感和归属感,当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会怕被当成异类而不受欢迎。碍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很难做出十足把握的判断,于是就会跟着“孩子王”,模仿他们。


老师如果习惯于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那么孩子遇到问题时就会接受能力强、受表扬多的孩子的暗示,放弃自己的意见。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让孩子懂得分辨好坏,而不是一味盲从

1. 多肯定孩子,他就能做自己

2. 孩子有自信,就不会盲目当“跟屁虫”。



“想赢”又不是什么坏事!


孩子有竞争意识,要鼓励他。


很久以前挪威的渔民为了捕获鲜活的沙丁鱼,就在鱼槽里放入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由于鲶鱼的追逐,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内在活力就活了下来。——“鲶鱼效应”


竞争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教导孩子勇于接受各类挑战,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上一篇的案例中介绍过有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问题,同样是这个案例,老师在吃饭、起床等环节中,增添了比赛的规则,前4名小朋友可以担任小组长帮老师分餐具、画画的时候分材料,于是整个班级的小朋友做事的速度都加快了,最重要的是,进行每一个活动时,专注力也更高了。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不是让孩子争着吃、争着穿、争着当“小霸王”,而是要使他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让孩子有竞争意识,是进步的动力。

1. 肯定孩子的成功

2. 让孩子学会团队合作:应从小培养他们“竞争越激烈,合作意识就越重要”的观念。

3. 适度培养竞争力。


ps:切忌一味强调竞争,避免孩子养成消极心态,不仅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评价他人。



别老盯着孩子的缺点,找出优点更重要


教孩子,换个角度看自己


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行为反应是由诱发事件引起,但美国心理学家艾理斯认为,诱发事件只是引起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情绪ABC理论”


看到半杯水,消极的人会认为“水只剩下一半了”,积极的人会觉得“太好了,谁还有半杯”。

遇到困难时,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范范在户外运动时很沮丧,因为他拍皮球怎么都不能连续地拍10个,其他小朋友根据老师的要求拍到10个就去自由活动,玩各类游戏了,转眼只剩他一个了,他一边哭一边和老师说,“我再也学不会拍球了”。老师并没有责怪范范大发脾气,而是帮他分析为什么拍不好,问题出在哪里。

经过老师的开导,范范看待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逐渐明白,自己拍不好球,是因为自己没在家里练习,而其他人都在家里练习,所以,只要自己肯花时间也能拍好。


引导孩子往好处想,多看好的一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过度的关注与紧盯反而会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找到动力

1. 多看孩子优秀的一面

(不过,要避免用判断和评价性的赞美话语,比如“你很棒”、“你是个好孩子”,孩子会产生焦虑和依赖无异于孩子自立)

2. 教师自己要做好榜样

老师自己的积极态度也很重要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在纠结教师节送什么?听听他们怎么说!
幼儿园教育,从尊重幼师开始!
【南海听风】缘 分|黄晓艳
幼师教育随笔范文(通用21篇)
夏季玩水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夏季幼儿园都是这样玩的!
看完这10件事,我看谁再说幼师寒假就是吃睡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