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一般的存在:战国打工皇帝张仪——只打相国一份工

张仪

对苏秦,大家都熟悉的是身挂六国帅印、逼迫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十五年的事迹。对于张仪,基本上都是熟悉张仪的连横和坑骗楚怀王的故事。

但张仪的神奇之处,不在于连横和坑骗楚怀王之类的故事,而在于张仪对各国相位的手到擒来,想做就做、不想做就走的那种潇洒背影。

张仪是魏国人。张仪和苏秦实际上彼此并不认识,更加不可能是师兄弟。苏秦主要活动在燕国、齐国,主要目标是合纵伐齐。张仪的主要活动是在秦国、魏国、楚国。双方没有过接触。

资助张仪入秦的人,不是《史记》中记载的苏秦,而是《吕氏春秋 报更篇》明确记载资助张仪入秦的昭文君。《吕氏春秋》是在战国末编著,而且又是在秦国编著,可信度比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的资料更为可信。

另外,张仪并没有因为被污蔑偷玉而被楚国令尹毒打、差点死去,也没有在当上秦国丞相后,给楚国令尹发“窃国”字样的文书。这些故事,都是以秦昭襄王时期丞相范睢的故事版本编造出来的,以增加娱乐性和神话张仪的目的。

秦惠文王

公元前333年,秦惠文王以魏人公孙衍为大良造,攻打魏国,取得河西地。

公元前330年,张仪在昭文君的资助下入秦。当年同时入秦的,还有陈轸。张仪、陈轸都有意要夺取公孙衍的秦国丞相职位。

在和司马错争议伐巴蜀还是伐韩的问题上,张仪表达了自己的谋略:亲魏、善楚、伐韩、灭周——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

这就是张仪在秦国如何和当时最强国齐国争霸的整体战略。亲魏,即秦魏结盟,韩、赵、齐,三国不敢随意攻打秦、魏;善楚,即拆散齐楚联盟,消弱齐国势力;伐韩,攻打韩国,打出一条通道直达周室洛阳;灭周,虽然周天子势力很小,但依然是天下之主,把周天子俘虏到秦国,把九鼎和周室图籍搬到秦国,以周天子的名义,压制各国诸侯。

张仪重势,消弱齐国,强化秦国,挟持周天子取得统一的道德性;司马错重利,看重的是土地所带来的实际利益。

请参考下面地图。

商鞅变法前秦国地图

公元前328年,张仪在招降魏国蒲阳后,说服秦惠王把蒲阳还给魏国,以交换魏国的上郡土地。当年秦惠王就以张仪为秦国丞相。争夺丞相失败后,公孙衍离秦回魏、陈轸离秦去楚。

公元前323年,秦国丞相张仪、齐国丞相田婴、楚国柱国昭阳,在魏国丞相惠施的主持下,在啮桑相会。

第二年即公元前322年,张仪辞去秦国丞相职位,回归魏国,夺走主张魏国和齐国结盟的魏国丞相惠施的丞相职位。当年,惠施离开魏国,去楚国。楚怀王本想重用惠施,但听说惠施是张仪的政敌,不想得罪张仪,又听说宋国宋君偃王很重视惠施,于是就把惠施送回惠施的母国宋国。张仪开始了长达五年为达成秦魏联盟而说服魏国的旅程。

公元前317年,齐国在观津击败魏国。魏哀王为报仇,于是听从张仪,和秦联盟,作为援助。张仪离开魏国,回到秦国,出任秦国丞相。张仪走后,公孙衍为魏国丞相。

公元前315年,在丞相公孙衍、惠施等劝说下,魏国背叛秦国,加入合纵。

公元前314年,秦国因为魏国叛盟,攻下魏国曲沃,击败公孙衍率领的魏军。魏国重新和秦国联盟。

公元前313年,秦国声称张仪辞职丞相,离开秦国,到楚国。楚怀王大喜,厚待张仪。张仪诓骗楚怀王,许以秦国商于600里地给楚国,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楚怀王很高兴,答允张仪,以张仪为楚国丞相(楚国的丞相应该叫令尹),并派人和张仪到秦国交割土地。张仪的老对手陈轸在楚国还是不得意。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跌伤,闭门不出。直到齐楚交恶、秦齐交好之后,张仪才出来,硬把许诺的600里商于之地改为自己的6里封地。

楚怀王发怒,举兵伐秦,战败。韩国、魏国听到楚国战败,趁机举兵伐楚。楚国不得不退兵,和秦国谈和。

公元前311年,秦国以武关外土地换取楚国黔中地作为谈和条件。楚怀王在气头上,提出以张仪换黔中地。

于是张仪出使楚国。一到楚国郢都,张仪自然就被楚兵给扣押。张仪使用美人计,成功让楚国夫人郑袖说服楚怀王释放张仪,并厚礼招待。

在张仪临走前,也许是处于愧疚心理,于是就真心为楚怀王做了一个谋划:亲秦、伐宋、夺淮泗地。

亲秦,在楚国已经和齐国交恶下,是压制楚国北方韩国、魏国的办法;伐宋,攻打宋国,打出通往淮泗之地的通路;夺淮泗地,灭掉淮水、泗水之间的十二诸侯国,扩张楚国东部土地。

楚怀王听从了张仪的策略。张仪的策略,为日后白起攻取了楚国首都郢都、楚国迁都到陈,提供了先决条件。

也许正是张仪看到了在秦国占据巴蜀、黔中地之后,作为楚国的重心郢都,不再安全,楚国东扩土,才是楚国最大的利益。

离开楚国后,张仪来到了韩国,并说服韩王亲秦伐楚。在回国的半路,秦惠文王去世。回到秦国后,张仪得不到即位的秦武王的赏识,于是和魏章二人离开秦国,到魏国。张仪到魏国,又做丞相。一年后,张仪去世。

《史记 张仪列传》中还提到张仪去齐国、赵国、燕国进行说服。这是不可信的。

齐国:当时齐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国,秦国其次;秦国要和齐国争合纵长,这才有张仪的秦魏联盟、拆散齐楚联盟、说服韩国和秦国联盟的行为,目的都是和齐国争纵长。

战国时的合纵,目标有两个:不是伐齐,就是抗秦。最先提出合纵的苏秦,是以燕、赵联盟伐齐。其后李兑、公孙衍、惠施、苏代的合纵是抗秦。在其后燕国乐毅组建六国合纵,攻破齐国,齐国几灭,就是伐齐。与秦相抗衡的齐国,从此消失。

因此,张仪不会去说服齐王——人家是老大,你如何说服别人做小弟?

赵国:当时的赵国,还没有进行胡服骑射,还是弱国,自然不在秦国眼里。张仪对魏国的说服,主要还是以楚国、韩国作为魏国的主要敌人。

燕国:秦国和燕国不接边,没事去燕国干嘛!毫无利益可言。

总而言之,无论是张仪,还是公孙衍、惠施、陈轸、苏代、李兑等人,都是合纵,没有连衡的说法。张仪是以秦国为纵长的秦、魏、楚、韩的联盟一方。公孙衍、惠施、陈轸、苏代、李兑等是以齐国为纵长的魏、楚、韩、赵联盟。当时的战国形势,秦与齐争纵长,各国无非是亲齐,或者亲秦,两种选择罢了。

公孙衍:被张仪夺取相位,私心报复张仪,因此亲齐;

惠施:在张仪还没出任魏国丞相时,就已经是力主亲齐;

苏代:是燕国在齐国的间谍,主张各国亲齐,是为了不让齐国关注燕国,而与秦国交恶,燕国得以发展;

陈轸:主张恢复齐楚联盟

李兑:怕秦国攻打赵国,投靠齐国安身而已

像张仪这样的人,随便到一国,伸手就可以做丞相,难道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呢?他的政敌有谁能做到呢?对张仪的评价,除了牛逼,还是牛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秦帝国》:楚怀王是个笨蛋呢?还是值得钦佩?
五国攻秦
[野史乱弹]人之初的 150个故事3
为什么端午节的屈原的人生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
楚国第37位国君:揭秘楚怀王的生平经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