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匈奴能够最早成立国家,抗衡中原王朝,叱咤草原?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恐怕没有多少中国人知晓四川北部那个边陲小城吧。至于汶川周边苍莽大山里的羌族村寨,自然更是乏人问津。然而,有一位台湾学者,却远在上世纪之末,便开始关注当地羌族的命运和历史,默默坚持了十年。

王明珂本是人类学家,用田野调查的功夫,踏遍汶川附近的羌寨,积累了许多活生生的田野资料。与历史上的西羌史料相印证,他对“羌”这一生存在汉藏夹缝之间的河湟游牧民族的前世今生,都有了深刻的洞见。

到了《游牧者的抉择》,王明珂的视野更加宽广。他的目光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大汉,沿帝国北方边境的三大草原游牧部落,匈奴、鲜卑、羌,都在他的视野之内。他在书中试图解答的历史问题是,为何只有蒙古草原上的匈奴,形成了一个强悍的与汉对峙的国家,而羌族始终都是小部落林立,自汉以来2000多年皆然。至于鲜卑,在入主中原之前,至多也不过是部落大人的联盟罢了。

解答历史之谜的钥匙,需要从眼前的草原中寻找。王明珂通过二十余年对蒙古草原、东北森林草原、西北河湟谷地的亲身调查,发现中国北方草原有着三种典型的生存环境,由此带来各游牧民族不同的生存抉择。

蒙古草原四面旷野,较少高山深谷,匈奴民族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游牧业,广大牧民不得不逐水草而居,由此迫切需要部落首领划定各自的游牧领地。另外,匈奴南临中华农业帝国,严重的外患也迫使其产生一套军事国家体制,方便战时动员。于是,冒顿可汗这样的英雄人物方才应运而生。而鲜卑地处东北森林草原,有射猎和采集副业,可补游牧之不足,南迁之前四周也无强敌,因此不急于成立国家。

至于河湟羌族,更是如此。河湟草原地貌,从高山到低谷,海拔高低对应着冬夏游牧区,牧民随季节上下即可,无需大范围的移动。因此,各部落之间的争斗,就集中在水草丰美、冬季可以避风的高山牧场了,由此造成羌族严重的内斗,直至民国时犹然。两汉四百余年,虽然羌族不时给帝国西疆造成边患,但从未形成强大可靠的同盟。往往汉朝威胁一去,各部落之间争斗如故。

无论是强悍的匈奴、骠勇的鲜卑,还是朴野的羌人,在王明珂看来,他们的命运,都可以从生存其中的草原环境找到根源。这种历史洞见,或许也可照射到当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胡乱华的五胡结局如何,一个建立两大王朝,一个称霸草原几百年
中国历史上著名少数民族之渊源及去向
探秘:“五胡乱华”之后,五个胡族下场分别如何?
乱世三国:蛮族入侵的前传(上)
五胡乱华中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最后都改成了什么汉姓?
五胡乱华时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现在变成什么民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