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是什么意思?

13.18.[原文]

叶公语①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②,其父攘羊而子证之③。”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④:父为子隐⑤,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原文通释]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证实了这件事。”孔子说:“我们家乡正直的人和你那个正直的人不同:父亲为儿子遮掩,儿子为父亲遮掩——正直就在其中了。”

[注释]

①语:音yù,告诉。

②吾党有直躬者: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吾党,我的家乡。直躬者,正直的人。躬,身,身体。

③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儿子证实了这件事。攘羊,偷羊。证,证实。

④吾党之直者异于是:我们家乡正直的人同你说的正直不同。异于是,同你说的正直不同。是,代词,此,这,就是“你说的正直”。

⑤父为子隐:父亲替儿子遮掩。为,替。隐,遮掩。

[解读与点评]

孔子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他曾说过“直而无礼则绞”(《泰伯》第2章),他强调“直”要服从“礼”的规定。孔子还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第1章)儿子证实父亲做了坏事显然是“非礼”的事。他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具有了“直”的品格。在他看来,父亲有什么问题,从孝的角度出发,做儿子的就应该替父亲遮掩,而不应当告发父亲;儿子犯下了什么过错,从慈的角度出发,做父亲的也应该替儿子遮掩,而不应当告发儿子。孔子不仅认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还认同并做到了“臣为君隐”,《述而》第31章足以说明:“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实际上,这里孔子承认了昭公的违礼表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在孔子回答巫马期的话中加进了“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表述的更为明确。今天看来,处理与法律不冲突的小事这样可以,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是也;从辩证角度看,如果父子均未作恶,仅仅就丑陋的隐私互相遮掩真的是无可非议。但如果是严重触犯了法律,父子之间还这样做,就可能形成伪证和包庇罪了。圣人多从伦理道德和礼法角度思考问题,有些思想或与今天的法治相矛盾。其实,“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正常之态,“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是非常(失常)之态。

出自陈广逵《〈论语〉通释、解读与点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7.30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
论语:叶公语孔子曰(13-18)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如何理解“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山东财政学院教授王蔚
论语五分钟|亲亲相隐——中国古代的容隐制度
来读论语丨沈铖老师 :隐恶扬善,成全大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