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童年时期遭受过这三种经历的人,潜意识里会形成更多自卑

一个幼小的个体会随时遭受一个强大个体的伤害,这种现象在生物界屡见不鲜,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但是也不会脱离这个怪圈。今天我们就看看一个幼小的孩子是怎么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他又是怎么样带着伤去奔跑的。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认为左右人的是潜意识,因为它是那么强大,我们的自我意识在它跟前显得微乎其微。但是这个潜意识的形成它是有一定的关键期的,它基本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期,而这个时期的我们,几乎全部“受控于”家庭或者学校。

于是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时期遭受过这三种经历的人,潜意识里会形成更多的自卑,而这三种经历大多存在于原生家庭。

言语上的贬低、打击

大人往往在孩子面前自居权威,比如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人,或者学校的老师,他们通常会随意贬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打骂是为了他们好,其实最怕的就是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自恋心理,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自恋是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人们会倾向性地以为自己是好的,是正确的心理特征。

情感上的漠视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那是因为人类生来是有情的,特别是幼儿,在刚出生的时候,他是害怕的,充满了恐惧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是规范我们人类行为,以便于更好的与他人产生合作、互助,以达到生存的产物,所以人的情感是一个必需品。

一旦情感上的探索受阻,个体的某些情绪就会停止,停留在婴幼儿的水平,比如小时候缺少关爱的人,就会变得容易紧张、焦虑、不自信。

行为上的体罚

体罚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没有教育意义,没有心理干预或者心理抚慰的体罚一定会伤害一个孩子,倘若在家庭环境中长期存在这种行为,势必会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影响。

要么孩子变得完全软弱、内向、封闭,要么变得暴力,不能好好表达,变得暴躁、不讲理,因为在他的心理世界里,要么接受体罚,变得忍让,但是忍让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当一个人不能合理的“攻击”外部世界的时候,他就会转向“攻击”自己。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暴制暴”变得暴躁、不讲理,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心理问题的间接呈现。都是原生家庭的产物。

一切呈现都有迹可循,在心理学上更是如此,我们苦苦的追寻一生,修炼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性格缺陷,以便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可是殊不知,要是童年时期的原生家庭中我们如果能更好的被对待,或许一些心理上的缺陷就不会存在,因为对某一些人来说,那些心理上的缺陷会成为羁绊他们一生的东西,很难被改变,他们不愿意接受,经常羡慕别人,因此时常痛苦。

记住那不是他们的错,只是他们的运气不太好,我们要理解他们,如果可能请用专业的方式帮助他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通过研究自己来更新人生
心理学中“强迫性重复”的概念:潜意识中把你推向死循环。
心理学:父母没有做好这两件事,孩子才会自卑、抑郁、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家:感情不顺,人际关系差,是因为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
内心极度自卑的孩子,童年大多有过这四种经历,让人心疼
心理学:两性关系中,你会嫁给谁,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