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君:蔡邕之死和蔡文姬的悲情传说│百人传奇

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出了一个大才子,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工书善赋、妙识音律的蔡邕。

汉献帝即位,蔡邕因反对宦官,亡命江南,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多年才回到了老家陈留,亲朋好友纷纷登门看望。一天,他的老朋友吴明请他赴宴,蔡邕欣然前往。刚走到门前,便听到从吴家室内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琴声,心中煞是高兴。正欲好好欣赏,顷刻间,忽闻原来婉转悠扬的琴声一下变得充满杀气,不知何故,吓得赶紧抽身从屋内退了回来。

室内宾客济济,吴明的弟弟吴敏正在兴致勃勃地为客人演奏乐器。吴明不解地问蔡邕:“刚才先生明明已经迈步入门,为何又急急抽身往回走?若不是我出门碰见,先生难道要临门退席不成?”蔡邕道:“事情原来是这样。在我刚刚走进门时,听令弟演奏的音乐,熙熙而乐,莺歌燕舞,百鸟齐鸣,一片祥和之声。只是不知何故,听着听着,忽杀气顿生,令人毛骨森然,我便不由自主地退了出来!”

听蔡邕这样一说,吴明的弟弟赶紧向蔡邕解释:“刚才我正即兴弹奏,似是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鸣蝉,被螳螂紧盯着。蝉正要展翅飞去,忽然螳螂往前一扑,我心里便猛然一紧,生出杀念,不想就流露在琴声中了。先生真是有着一双天生的感受音乐的耳朵啊,着实令我敬佩!”

通过以上这个故事可见,大学问家蔡邕该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全才之人,不久他竟被司徒王允给杀了!

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蔡邕这次是想能继续完成修撰《后汉记》的任务才悄悄回乡的。上一次,因为奉命上书,他停止了《后汉记》的撰写工作,因而得罪了宦官权臣,遭到陷害,一直在外流浪了十二年之久。这次暗暗回来,谁知不久便被大奸臣董卓知道了,派人来找他到朝中做官任职。对于董卓其人,因其残忍暴戾,独断专行,朝野上下,都十分痛恨他。故此次董卓召他进京,蔡邕本不愿从命,但又怕董卓不会轻易放过他,迫于压力,便听从了他。三天之内,被“周历三台”, 一口气升了三次官。

蔡邕见董卓对自己真的十分倚重,心存感激,决心好好做事,以报效其知遇之恩。可谁知不久,董卓即被司徒王允以貂蝉为诱饵,使用离间计,让吕布给杀了。董卓被杀后,衣服被剥光,赤身裸体挂在大街边的树上,肚脐眼安上烛芯,用他身上的油脂,硬是被点了三天三夜的“天灯”。

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董卓,就这样走上了自己的不归路,一时真是大快人心。司徒王允更是扬眉吐气,在司徒府设宴庆功,百官共贺。

在人们欢庆胜利的快意时刻,蔡邕看着兴高采烈、欢腾雀跃的人群,不禁想到董卓虽为奸雄,罪大当诛,但他毕竟对自己有提携之功。又想到他暴尸街头,被点了“天灯”,情景堪悲,不知不觉中,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而就是这样一声长长的叹息,不经意间被醉意朦胧、正从他身旁走过的王允听见,当场质问他:“奸臣之死,为之叹息,尚存怜惜耶?试问阁下竟是何居心?分明沆瀣一气,为其余孽!”当下,不分青红皂白,着人将蔡邕拿下,关入牢房,定下杀头之罪。蔡邕无奈,向王允多方请求饶恕,只要不死,他愿戴罪立功。于此同时,朝野上下,许多贤士名达,在朝官宦,也纷纷向王允求情,求他千万不要杀了蔡邕。可尽管大家想尽了办法,王允仍然像吃了称砣一样,心硬如铁,坚决不为大家的劝说所动,硬是将他定成死罪。蔡邕眼看求生无望,一气之下,在狱中自缢身亡,终年六十一岁。

一代天才,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

得知蔡邕死难的消息,人们无不对他深表惋惜,感到痛心不已。其中北海著名经学大师郑玄叹息说:“斯人一去,《后汉书》谁来修撰啊,蔡伯喈死得太可惜了!”文学家孔融更为蔡邕的死感到无比悲痛。有个虎贲之士,长相活像蔡邕,每次饮酒,孔融都把他请来,陪坐在自己身边,以宽慰自己对蔡邕的思念。他伤感而又略感安慰地对人说:“蔡中郎虽死,尚有典型在……”

蔡邕死了,使很多人感到既失落,又忧伤,更使他的女儿蔡文姬从此失去了生活上的依靠,因而悲痛万分。

说起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当时亦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于家学的渊博,蔡文姬又聪敏好学,十多岁时,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极富音乐天才。据传说,有天晚上,皓月当空,蔡邕正高兴地弹着七弦琴,突然,“啪”地一声,琴弦断了。正昂着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沉浸在美妙琴声中的蔡文姬立即转过头来高声对蔡邕说:“爸爸,琴弦断了,你把它换一下,是第二根!”蔡邕觉得很奇怪,便问她:“文姬,你怎么知道是第二根?”。他接好琴弦,继续弹奏,弹着弹着,故意弄断了第四根琴弦,蔡文姬又应声说道:“爸爸,这回断的是第四根!”

除了音乐天赋,蔡文姬在书法方面亦得蔡邕真传,很有造诣。据记载,在师承关系上,正是蔡文姬把蔡邕的书法传给了钟繇,钟繇又传给了卫夫人,而卫夫人又把蔡邕的书法传给了书圣王羲之。可以说,没有蔡邕和蔡文姬,便没有书法家钟繇,更没有我们后来的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

蔡文姬16岁那年,远嫁河东西汉大将军卫青后人卫仲道。卫仲道出身望族名门,也是个才子。他与蔡文姬结婚后,两人夫妻琴瑟,举案齐眉,感情深笃;可是好景不长,婚后不到一年,卫仲道咯血而死,幽然而去。丈夫一死,亲族靠不住,蔡文姬无奈,只好又回到父亲蔡邕的身边。

回首往事,几年来,丈夫亡故,父亲又被司徒王允逼死,蔡文姬一下成了风雨中的飘蓬败絮。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董卓旧部叛乱,南匈奴出兵,助纣为虐,烧杀抢掠,战火延伸到了蔡文姬的家乡。在一片混乱中,她和许多汉族妇女一起像被驱赶猪马牛羊一样,被押解到南匈奴,因而成为了匈奴人的奴隶。

蔡文姬一个文弱女子,突然被抓到这遍地衰草、满眼黄沙、荒凉寒冷的塞北之地,不敢想象自己以后还怎么活。幸而她多才多艺,容颜美丽,又知书识礼,会弹奏琵琶,不久被匈奴军中头目发现,将她献给了他们的头儿左贤王。左贤王为人宽厚,虽然是匈奴人,但他向往中原文明,热爱中原文化。当他得知了蔡文姬的身世,对她更加敬重,将她封为阏氏,与她结婚生子,蔡文姬的生活才算最终安定下来。但在匈奴的十多年中,蔡文姬每天无时无刻不心系故土,日思夜念魂牵梦绕的家乡,希望有朝一日,能活着回到过去的家园,永作一个中原人。

建安十二年(208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平定了北方,他听说蔡文姬流落南匈奴,对她十分惋惜和同情。念他与其父蔡邕亦师亦友的关系,便派以周近为首的青鸟团,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到胡地把蔡文姬赎回。蔡文姬得到曹操要将她从匈奴赎回的消息,喜不能寐,泣不成声。但想到将要撇下与左贤王在匈奴生下的两个儿子,又恋恋不舍,心如刀割。登车临去,她百感丛生,悲喜交集,便借胡笳的音律,写成了一首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这首长诗计1297字,反映了在汉末的动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和自己被掳往南匈奴,被迫嫁给左贤王的的痛苦经历,真是字字血,声声泪,谁看谁伤心,谁闻谁哭泣!《胡笳十八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表现了蔡文姬多方面的艺术创造能力。

蔡文姬九死一生,历尽磨难,终于回到中原。由曹操介绍,让她嫁给了比她小十多岁的屯田校尉董祀。

由于长期的精神打击,蔡文姫已不复当年的美丽。而婚后第二年,董祀又突遭曹操逮捕,被判处死刑,此事更犹如晴天霹雳,让她的精神,再次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等到快行刑那天,当她听到董祀就要被砍头的消息,顿时心碎欲裂,竟不顾一切地赤着双脚,披头散发,带着女仆,奔赴曹操军营驻地,乞求曹操能免董祀一死。

曹操本是个执法如山、心硬似铁的人,但听了蔡文姬的哭诉,想到她一生的遭遇,看在已经过世的她的父亲蔡邕是自己恩师和忘年交的份上,便立即草拟了赦免令,派人骑快马飞驰刑场,追回了判处董祀死刑的命令。他还当场向众人说明了蔡文姬所遭遇的苦难,不忍心再看师妹和她的丫鬟赤着双脚跪在雪堆上向他求情的情景,此时此刻,他与蔡文姬一样,两颗赤诚的心都在滴血流泪!

那么董祀究竟犯了什么罪,会被曹操判处被砍头的重刑呢?原来那也是为了蔡文姬:董祀竟然对她不忠,移情别恋,心怀二志!

据文献记载,蔡文姬现在的丈夫董祀,年轻时曾结过婚。不久妻子亡故,爱上了屯田户老张十六岁的女儿张芬。平时三投两往,有事没事,总爱往老张家跑。名义上是去老张家吃菜喝酒,实际是借机与张芬同居鬼混。与文姬婚后,董祀本应断了和张芬的联系,但可能由于张芬太年轻又太多情美艳的缘故,董祀那心总忘不了她,时时在张芬那里,少不了往她家跑。

曹操岂是眼里能揉进沙子的人,他更不能容忍文姬受到董祀的伤害。当他把情况调查清楚后,确知董祀对蔡文姬确存二心时,顿时怒不可遏,决心杀掉董祀以为文姫复仇。可现在看到蔡文姫对董祀仍然一片深情的样子,不要命地为他求情,又一下动了恻隐之心。从蔡文姬着想,便发出文书,饶董祀不死。

曹操年轻时跟随恩师蔡邕学习经书,曾在蔡邕家里见过不少珍贵的书册典籍。蔡文姬回汉后,曹操问她这些珍贵的典籍后来是否有所保存。蔡文姬说:“父亲的藏书原有四千多卷,战乱尽皆散失,不过凭自己的记忆,还能背诵四百多篇,可以抄写下来,完好送给丞相。”

曹操听蔡文姬这样一说,十分高兴,便派了十多个书吏跟随蔡文姬,前往她的住处进行整理记录。蔡文姬觉得这样不好,自己一介女流,怎能和这十多个男士长时间地接触交流,还不如自己用楷书或草书亲自抄写算了。况且书吏的字匠气十足,总不如自己的字端庄秀丽,风格别具,具有保存价值。这也是我对丞相心存感激,一片真真实实的心意。结果数百篇文章,蔡文姬仅凭记忆,一丝不苟地抄录下来,与原书丝毫无误。其后,蔡文姬又写了两首长篇抒事诗——《悲愤诗》,备述自己一生的遭遇,在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代才子蔡邕生于末代乱世,命运坎坷,只因一声叹息,遭遇横祸,更由此延及其女蔡文姬,让她流落匈奴,备受屈辱,历尽酸辛。后幸得曹操相救,让她与董祀结成婚姻,建立家庭,脱离厄运。

曹操在历史上,特别在民间,一向被视为毕世奸雄,为人所憎,史上多受诟詈;惟于文姬一事,善意懿行,颇得口碑,甚获佳评。故论者皆认为据此曹公便足称名千古,留芳百世。而与此相反的是,王允虽在剿灭董卓之事上,做了好事,体现了民心,代表了民意,功在不朽。然而却因他杀了蔡邕,引来大量非议,终成为他一生的污点。可见只有任事谋略而缺乏政治家的胸怀和眼光的人,最终还是难以称善于世的。至于其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之可恶,在这里更不必多费笔墨和唇舌去一一细说了。

参考书目:

后汉书:《曹操传》

后汉书:《蔡琰传》

后汉书:《蔡邕传》

郑彦英:《蔡文姫传. 漠国明月》

刘小沙:《曹操传》

萧源锦、周子瑜:《古代文坛故事》

秦泉:《中国历史之谜》《中国诗词网》

《吴江诗词网》等

致敬原著。

潇湘记忆,本名杨群,笔名杨君。男,48年生,大学中文本科学历,退休教师。有诗集《寒香园诗草》付梓,《古代百位名人家国传奇》待出版。

文友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文姬:历经磨难30 之后活出光彩,乱世中乘风破浪的姐姐
她是东汉第一才女,异域归来,一生三嫁
她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不足200字,却“搅动”了半个三国
【杞县人物】中华十大才女蔡文姬 ‖李旭 宣晓凤
蔡文姬:有一种悲愤登峰造极
贪财还是贪色,慕名还是阴谋,曹操为什么要用重金赎回蔡文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