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工在山上修路发现一层砂岩石板,刨开后惊呆了,引发旷世大地震

中国古代有一个奇特的习俗——丧葬制度。古人迷信地认为,人死以后的灵魂会居住在另一个世界,而墓葬正好是最好的“世外”,一些达官显贵在生前往往在墓葬中营造他生前的场景,以便他们老去后能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到生前同样的待遇。

也正是因为这样古墓里往往埋藏有旷世奇珍,这也吸引了无数盗墓贼的光顾。于是一个个古墓被他们挖的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然而,不管怎么挖,自然还是有“幸存”的古墓,下面就来看一个“王墓出土记”。

话说1983年6月,几十名民工在广州市北郊的象岗山上修路,随诂推土机的不断凿石刨土,民工们突然发现那层风化得的花岗岩石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砂岩石板。刨开岩石后,工人们一看惊呆了,他们发现泥土中有一个大号铜鼎和几件陶器出现。

工人们赶紧向上级领导汇报,领导赶来后,又向当地的文物部进行了汇报。随及考古队员赶赴现场,几番勘定后确定地下有古墓。并及时展开了挖掘工作。果然在几米处挖出一古墓。整个墓葬的最外围是一条斜坡形的墓道。狭长的墓道尽头,是两扇石头门,门上安有青铜铸的“铺首”——两个口衔门环的兽头。兽头纹样狰狞,十分威严。

考古队员拽着一根绳索从裂隙进入墓穴,他们借助手电的光亮,穿过一条过道,跨入厅堂的一个耳室,眼前的景物惊得他们目瞪口呆:只见硕大的铜壶、铜缸、铜提桶、铜钫和无数的玉饰零乱陈列于一层辨不清质地的零碎器物之上。

进入第一道石门,在室内陆上靠墙放着一列青铜钟和石头制的“磬”这样的乐器以及一个殉葬人。而进入第二道石门后,是安葬墓主人的地方——地宫。地宫本身是长方形的,全部石砌。在东、西两面也各有一个门洞,显然又是通到旁边的墓室去的。在墓主人所在的地宫两侧和后端还各有一个墓室。东边的那间墓室里有4个殉葬人,墓主所在石室西侧的墓室有7个殉葬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宫殿,考古专家从形制、特色等多方面观察判断这是两千多年前汉代古墓,并从出土的文物最终判断这是南越王赵眜之墓。

赵眜在汉朝是一地方的诸侯王,他生前精心为自己建造这座豪墓,并且在防盗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使得其陵墓历经2000多年而完好无损,这在帝王陵墓中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考古专家在研究赵眜的地宫时会发现,即便是盗墓贼找到赵眜的墓葬,要想盗取墓中的东西是非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墓的形状有点像个“甲”字,头北脚南,其中“田”字是墓室,伸出来的一竖是通向墓室的唯一墓道。而长方形的墓道又填满了黄土和大石块,盗墓贼想盗墓就象进入迷宫一样,连找到墓门都是一种奢侈。

总之,南越王墓的发现惊动全国,闻名世界,被专家评为“令无数人苦苦探寻了两千多年的隐秘,中国考古史上最辉煌的发现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两个之最:一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二是出土文物最多价值最高的汉墓——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侯乙墓曾有一个古代盗洞,专家来到现场却说:下面的文物很安全
阿斯塔那古墓群
?史上防盗功能最好的帝陵
文裁缝·历史密码 -- 腾讯博客 - 盗墓史迹:史上防盗功能最好的帝陵(图) - Qzon...
久经盗掘未受损——郢靖王墓被盗案
北魏宣武帝景陵(洛阳古墓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