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老师说话如圣旨,父母说话如放屁?原是“他律道德”在作祟

昨天,后台有个妈妈私信我“我儿子自从上了幼儿园,就像变了个人,老师说什么他都奉为圣旨。比如他以前不爱吃青菜,但老师说吃青菜身体好,他就开始乖乖吃青菜;他以前不爱吃水果,老师说多吃水果营养全,他就总让我买水果给他吃。但这些话以前我和他爸也经常对他说,他从来不听。怎么老师一说他就乖乖照办,我们说的他就当耳旁风?”

这个妈妈的疑惑,很多父母也有。孩子上了幼儿园,回家张嘴闭嘴就是“老师说”,老师的话是圣旨,老师说什么都乖乖照办。

于是,父母开始疑惑,到底是孩子没主见还是老师魅力大?

其实都不是,是这个阶段孩子的“他律道德”在作祟。

儿童教育学家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道德阶段(0-3岁)、他律道德阶段(3-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公正阶段(12岁往后)。

他律道德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人价值标准支配”。而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就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的孩子有4个特点:

1、 单方面迷信权威

当孩子进入“他律道德”阶段时,内心会产生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主要表现为绝对遵从父母、权威,尤其是权威人物,比如学校老师。

他们觉得服从权威才是好孩子,不听话不服从就是“坏”。

就像《驯兔记》里的皮皮鲁被同学们歧视打压,就是他没有服从老师,按照老师指令变成乖巧的兔子。而那些变成兔子的孩子,都绝对服从老师的指令,坚决维护老师的权威。

2、从物质后果来判断行为好坏,而不是主观动机

这个阶段,孩子判断行为“好坏”,不会考虑行为者主观动机,只会从物质后果来判断。

比如幼儿园里露露把牛奶洒在了地上,花花也把牛奶洒在了地上,花花洒在地上的牛奶比较多。小朋友就会认为,花花行为更坏,因为她洒的牛奶多。

但其实花花是无意洒的,而露露却是故意洒的。孩子们判断时并不会考虑她们的主观动机,只会从物质数量多少来考虑。

3、 看待行为绝对化

“他律道德”阶段的孩子判断是非曲直时,总抱着极端态度,认为这个人不是好,就是坏,这件事不对就错。

而且他们没学会换位思考,会觉得其他人也如此绝对看问题。

4、 赞成严厉惩罚

他们通常赞成严厉的惩罚,并且认为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和自然规律混为一谈。

比如幼儿园里抢了别人玩具就跑的孩子摔倒了,其他孩子会认为他摔倒是因为抢玩具,摔倒就是抢玩具的惩罚手段。

从皮亚杰道德发展论来看,儿童他律道德出现是社会和儿童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他们寻求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一步,通过“他律道德”来实现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平衡。

因而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是正常表现。

但父母会问:“那如果老师说的是错的,怎么办?难道就让孩子按照错的来?”

当然不是,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自然要肩负起引导教育孩子,纠正老师无意错误,顺利帮孩子度过“他律道德阶段”的重任。

那么,父母具体要怎么做呢?

1、 尊重老师

四岁的丽丽以前不爱洗手,自从上了幼儿园,老师说要“勤洗手,讲卫生”后,丽丽就变得特别爱干净,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洗手。

开始父母很欣慰,觉得丽丽开始讲卫生是好事,但慢慢发现丽丽对洗手有了“执念”。

比如带她出去玩,饿了吃零食前她非要洗手,但一时半会找又不到洗手池,妈妈就拿湿巾给她擦了手。不能洗手的丽丽开始不依不饶哭了起来,非闹着洗手,丽丽父母气得吼了她。

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清楚是非曲直,他们只知道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要按照老师说的做,不只在幼儿园,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要按照老师说的做。

因而父母不要责备孩子顽固不化,要尊重理解孩子的刻板行为,维护老师在孩子心里的地位。

另外父母也不要在家里说老师的“是非”,以免破坏老师在孩子心里的美好形象。

2、 父母以身作则,树立权威形象

这个阶段的孩子崇拜“权威人物”,因而父母也可以在家里树立“权威父母”形象。

比如父母说话算数,说一不二,出门不买玩具,那就无论如何哭闹都不会买,慢慢孩子潜意识就会认可“权威父母”,这样父母说话和老师说话就有了同等效果。

当父母变成孩子心里的“权威”时,如果老师犯错,孩子就不会固执认为“老师一定对”,而是会考虑父母的建议,这样就能有效降低老师不经意错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要做孩子的“权威父母”,父母就要以身作则,树立正面榜样。

很多父母嘴上教孩子要正直善良,但碰上小便宜,立马会占,偏偏还不自知。还觉得自己在孩子心里是高大威武的形象,孩子就应该像自己一样正直善良。但其实真实的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学成什么样。

孩子天生是白纸,你画了天使,他就变得有爱有善良。你画了恶魔,他自然自私刻薄又狠毒。

所以为人父母要谨慎行事,严格律己,这样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样。

尤其在“他律道德”阶段,孩子最容易受影响,若跟他接触最多的父母行为不端,孩子自然有样学样。

3、 通过绘本故事,帮孩子树立是非观

“他律道德”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所以容易受到外人影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可通过绘本故事,教孩子慢慢树立自己的是非观,从而摆脱老师树立的道德框架。

而且通过绘本故事,父母可以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还有灰色地带。

因而父母给孩子选绘本,一定要注意绘本故事情节是否合理合情。

我曾看过杨红樱《亲爱的笨笨猪》,里面有个故事:笨笨猪睡觉打呼噜像打雷,为了不让大伙儿被他的呼噜声吵得睡不着觉,他竟然千方百计地让大家服下安眠药,觉得这样就不会吵到大家。

像这样的故事情节就很容易误导孩子,只要主观动机好,采取什么行动都是对的。

因而三观不正的绘本故事,不但不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是非观,还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所以父母用绘本帮孩子树立三观时,一定要保证绘本的三观健康正确。

当孩子开始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时,父母不要失落,也不要觉得孩子没主见。

要正确认识到这是孩子道德发展的必经阶段,尊重理解他们,不要抱怨责怪老师,帮孩子慢慢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孩子顺利度过“他律道德”时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的道德观、是非观是如何形成的?没有教得太早,只怕教得太晚!
他为什么更听老师的话?
孩子为何只听老师话
孩子爱打小报告?父母不要瞎批评,这是孩子认知规律发展的结果
幼儿教育知识
父母做到以下几点,能让幼儿园老师更多关注到你家孩子,你做对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