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明朝的阅兵,邀请27国使者参观,震撼力让使者主动下跪拜服
“阅兵”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在西汉建朝之初,国防不固,国境不宁,武装力量被十分看重,因此阅兵活动不仅经常举行,还要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集比武与阅兵于一体。
其实中国古代的阅兵,有一个从祭天迎宾到示威之变的过程。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
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
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欣喜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
但是后来的阅兵,意义逐渐的转变了。不定期的阅兵变成了最高统治者对武装力量的检阅,也是显示军力国威的重要形式。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和朝廷军队正面作战,经过短短的3年时间鏖战,他的大军就兵临南京城下,攻下都城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
公元1402年7月,攻下南京城的朱棣,自己取而代之的做了明朝皇帝,是为明成祖。
虽说明朝从朱元璋到朱棣已经是第三代君主了,但周边的"国际形势"并不容乐观。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八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一举结束了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 。
所以从承续关系上来说,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的统治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王朝。虽然当时在中国本土的元朝廷被推翻了,但当年成吉思汗的铁骑横跨欧亚大陆,他当时所建立的"四大汗国"仍有三个存在。
这些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他们逃到那里后,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
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派间谍到北京活动,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
朱棣称帝后,这种敌视政策不但没有缓和,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兴起,情况倒更加严重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帖木儿在接待外国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的中国使臣,他当着各国使者面指着郭骥大声吼道:“你们的猪可汗叛父害侄,是一个大混蛋!我要去讨伐他!”
帖木儿懂一些中文,他知道汉语里“朱”就是“猪”的谐音,所以才管明成祖朱棣叫“猪可汗”。
除了疯狂的叫嚣外,还把这种叫嚣变成了实际的行动。
1404年11月27日,他亲自率领20万军队前来攻打明朝,结果1405年2月18日在进军途中,在讹答剌病死,终结了其辉煌无敌的征战史。
否则,如果帖木尔多活几年,就能与另一位杰出君主明成祖统治下的明朝进行一次历史的碰撞。
最终两位帝国的军队没有发生战事,是他的幸运,还是他的悲哀呢?
总之,这一切都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猜想。
帖木尔死后,由于生前没有正式选定继承人,他的四子和两个侄子为争夺王位互相厮杀。
后来四子沙哈鲁平定内讧,继位为王。他一改帖木尔对明朝的敌视政策,转变为与明朝友好,并在公元1413年恢复通使。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的国家,也派使团到明朝来回访。
公元1420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7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
明朝方面闻讯后,立即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使团代表来到北京后,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坚持行鞠躬礼,当时朱棣对使者这种傲慢无礼行为并没有深究。
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明成祖将于当年的3月举行“狩猎”活动,邀请各国的使团前往观览。
这里的意思是不言自明的,虽然名义上是“狩猎”,实际上就是一次秀肌肉的大规模阅兵。
1421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部队10万人参加。
古代时候的阅兵,和现代是有区别的。现代的阅兵仪式,时间短流程快,古代阅兵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当然,在这么长时间内进行阅兵活动,众多精彩纷呈的节目必然是层出不穷的。
首先说一下现代阅兵的“方阵”。现代的方形阵型,除了好看,没有实际用途。
古代的阵形可不一样,那时又叫阵势,或阵法,是实用的战术队形。
先秦时已有一套相当成熟和实用的军事阵法,战国军事家孙膑在其著作中就曾总结出十大阵形:
“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
再往后发展,有关阵形的军事理论更丰富。到了唐宋时期,以1至10这十个数字开头,分别叫: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在古代所有阵形中,大概要数诸葛亮的“八阵图”最出名。所谓八阵图,就是八种攻防方式,分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形,民间称之为“八卦阵”。
为了这次阅兵,朝廷也是下了大功夫。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内容。
除了朝廷的禁军之外,还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了“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史载“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一窝蜂”、“火龙车”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大规模的“狩猎”持续了整整一个月,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
这一次,帖木儿国的使臣全然不顾"我国无此风俗"的习惯了,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
帖木儿使臣更奉承说,这次帖木儿进献的名马,正是当年帖木儿国王的父亲生前南征北战专用的"御用坐骑",赠送给朱棣,正是为了表达"最崇高敬意"。
朱棣则手书信札托使臣转交帖木儿国王,在信中表示"愿两国臣民永享太平安乐之福"。
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
有关这次阅兵的详情,也详细记录于中亚国家的典籍里。帖木儿副使盖苏耶丁在回忆录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认,大帝死在东征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由此可以看出,这次阅兵对外国产生的震慑力,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以前郑和共五下西洋,只到达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严禁东方船队进入。
通过这次阅兵,正好展示了大明的强大实力,在阅兵结束后不久,埃及使臣回国,埃及随后就解除了在红海对东方商船的禁令,使得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他的船队终于到达了红海沿岸。
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了60多个。
参考资料:
《明史》清·张廷玉
《明史稿》清·万斯同、王鸿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是中国史上最霸气的阅兵:兵力10万耗时一月,威服27国
明朝大阅兵震惊世界
明朝十万人大阅兵震惊世界 西亚各国争相示好
中国历史中,最牛的大阅兵,直接吓的20多位外国使臣跪地磕头
帖木儿帝国:20万大军可灭大明,看完场阅兵却怂了:200万都不够
明朝阅兵震慑力多强?帖木儿帝国使者带头下跪,埃及解除红海禁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