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经历才能锤炼出苏轼那样豁达洒脱的人生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但他却一直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人生不如意的时候,看看苏东坡的经历,读读苏东坡的诗词,你就会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新变得快乐起来。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他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把人生哲理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苏轼的很多诗词都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他那种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苏轼遭受坎坷之时,能做到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苏轼,一个乐观的人,一个豁达的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公元
1037
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他的父亲苏洵,就是那个写进了三字经的苏老泉。公元
1056
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父子三人,同赴汴京赶考。结果当爹的名落孙山,而兄弟俩同登皇榜,苏轼第二,苏辙第五,一时轰动汴梁。从普通的读书人一跃成为天子门生,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也从此开始展开!
人有悲欢离合
1056
年,当名动京师的苏轼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
1059
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
1061
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任期结束,苏轼返回京师,任判登闻鼓院。
1065
年五月,苏轼妻子王弗去世,年仅二十六岁。嫁给苏轼时,王弗年方十六。这十年,苏轼始终在外求学、做官,赡养苏母、抚养孩子的重任,全落在王弗一人之身。每念至此,苏轼都愧疚万分。多年后,苏轼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被誉为
“千古悼亡词第一”,款款深情,让人伤心断肠。
1066
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回到京师,继续担任原职。
诗酒趁年华
1071
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惹怒王安石,于是王便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后来,苏轼被授为杭州通判,通判是州府长官的副职,工作之余,苏轼可以有更多的空闲,赏山水美景,搞搞诗词创作,比如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公元
1074
年,苏轼杭州任期已满,因苏辙在济州任职,便申请调往山东,担任密州太守。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在此期间写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刚到密州时,密州正处在
“蝗旱相仍
,
盗贼渐炽”的紧张局势中,一年后,他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重修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
1076
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登上超然台的那一刻,他思乡,他为壮志未酬而伤感。可是很快他便调整好了情绪。不要对着老朋友思念家乡,那样就会使思念倍增,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又何必用感情来折磨自己呢?还是用新火来煮一杯新茶吧,这美好的春光正好用来作诗醉酒啊!
从这首词就可以看出苏轼豁达超脱的襟怀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人生到处知何似
1077
年四月至
1079
年三月,苏轼又转任徐州知州。他在任上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惩治贪官,维护治安,兴修水利,抗洪抢险,政绩斐然。
1079
年四月,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按照惯例,上任伊始,苏轼向皇帝呈报《谢恩表》。就是这样一封普通的公文,却给苏轼带来了无妄之灾。朝中奸人先后发难,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他们还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诬陷苏轼大逆不道。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要置苏轼于死地,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也上书说:
“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最终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出狱后,苏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诗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此诗以戏谑反讽的笔法,道出了对奸邪宵小的蔑视,苏轼还是那个苏轼,风格及内容,竟与之前的
“罪诗”无异。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公元
1080
年,苏轼来到了黄州。
有一天,苏轼大醉后,作词一首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太守看到这词立马吓坏了,还以为苏轼逃离黄州了呢,他赶紧赶到苏家,到了一看,发现老苏正鼾声如雷呢,真是虚惊一场呀!
谪居生活,非常艰苦,公务之余,苏轼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由此而来。
苏轼不愧为天生乐天派,不但潇洒面对艰辛的生活,还会苦中作乐。他将小红豆和大麦掺和在一起做成饭,谓之
“东坡二红饭”;黄州猪肉便宜,苏轼非常欢喜,写下《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北宋时有身份的人一般只吃羊肉不吃猪肉。苏轼被贬黄州,囊中羞涩,买不起羊肉,一般人不吃猪肉却也让他开发出别样的乐趣。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一道颇具风味的“东坡肉”,透露出苏轼热爱生活,怡然自得的旷达人生。
吃完美食,苏轼便开始和小伙伴们游山玩水。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春天,苏轼与好友相约郊游,途中大雨忽至,同行的朋友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不这么觉得,泰然自若,迎雨而行。过了一会,天晴了,苏轼填了这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哪有不遇到坎坷的,难道坎坷会因为你害怕、躲避而自行消退吗?当然不会。反正都要向前走,与其狼狈不堪,不如潇洒从容。
走过去,一切都变成了风景,一切都不值一提。看,苏轼始终还是那个苏轼!
当然,在黄州,苏轼最精彩的作品是离不开一个叫
“赤壁”的地方。
苏轼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曾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回望自己一生沉浮,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这首千古绝唱《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公元
1084
年,在太后的频频提醒下,神宗皇帝终于意识到,“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便让苏轼调任汝州。途中,苏轼路经庐山,写下了《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处庐山之中,看到的一切峰峦和流水都只是庐山的一部分,而非整体。所谓,当局者迷。
到金陵的时候,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子苏遁不幸夭折,苏轼痛心不已,便上书朝廷,请求留在常州,皇帝恩准。
1085
年,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也由此迈入仕途的巅峰:先任登州太守,四个月后,入京担任礼部郎中,半个月后,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提拔为中书舍人,不久,又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距离相位仅一步之遥。
公元
1086
年,王安石、司马光先后去世,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公元
1089
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在杭州任上,苏轼治理西湖,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公元
1091
年春,老友钱勰(穆父)自绍兴而来,途经杭州,略作停留,又要启程河北。苏轼送老友至江边,离别之情忽上心来,所以写下此词赠行——《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表现出苏轼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公元
1091
年,苏轼又被召还朝,担任翰林学士。过了几个月,又遭政敌弹劾,先后外放颍州、扬州。不到一年,再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兼侍读,后又迁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公元
1094
年,五十九岁的苏轼,被朝廷贬为英州太守。赴任途中,苏轼又连续接到三篇诏令,先是官降一等,后又改任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接着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仍然惠州安置。这分明就是新党有意整他的节奏。
好在有侍妾朝云和幼子苏过的陪伴,年近花甲的苏轼,终于到了惠州。初到岭南,苏轼便帮助当地百姓修桥筑路,改良农具,施药救人,稍有空闲,便写诗作文,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精神,看他此间写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沧海何曾断地脉
当苏轼在惠州的一些诗作传回京师时,他的政敌读后大怒:这老小子在岭南的小日子居然过得不错,不行,继续办他!随即又是一道诏令,将六十二岁的苏轼贬为琼州别驾,儋州(海南儋县)安置。
公元
1097
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送到了极偏远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虽然海南儋州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但苏轼仍然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讲学明道,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海南就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姜唐佐。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身如不系之舟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1100
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1101
年三月,苏轼由儋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路经润州金山寺,见到昔日好友所画苏轼之像,不禁百感交集,遂题壁作记——《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北归途中,,苏轼患上了痢疾,之后,身体便每况愈下。抵达常州后,苏轼高烧不退,开始交代后事,让苏辙为其撰写墓志铭,要葬于弟弟居住的嵩山附近。八月二十四日,苏轼病逝,终年六十五岁。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号
“文忠”。
苏轼的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和徽宗
5
朝,经历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还有其他数不清的打击与挫折,但他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扰,表现出潇洒、旷达、洒脱的情怀。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苏轼: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这便是苏轼,虽然已距我们千年之遥,却仿佛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痛苦迷茫的时候,给我们阳光和力量。
喜欢请转发支持!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最失意的十首诗,却治愈了所有人
苏东坡 苏轼的资料 苏轼简介
苏轼到底有多厉害?
苏轼的赤壁
苏轼:世间再无苏东坡
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