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城名人之七】北京鲁迅故居绿林书屋在哪里?
 1924年5月25日,鲁迅和朱安女士从砖塔胡同搬到西三条21号这个四合院,不久又把母亲接来。这一年,他44岁。“晨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鲁迅日记》)鲁迅是上一年的12月2日购定这个小院的。因房子破旧不能居住,鲁迅设计了图纸,于1924年初重新翻修。他找包工,买材料,看下灰,直到配玻璃,上油漆,都一丝不苟。院子翻修至5月中旬完工。
  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院落。院子很小,四四方方。“走进黑漆的大门,经过点缀着两三棵枣树之类的不很宽大的院子,朝南就是三开间……”(许广平《欣慰的纪念》)现在,院里有两棵已长得歪歪斜斜的白丁香树,其中一棵用两根木棍撑着它的斜枝。树上挂着小牌,上面写着1925年4月5日鲁迅手植等字。
  院内有南、北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面朝南的三间北屋:西屋是鲁迅母亲的卧室,中间屋是吃饭间,东屋是朱安女士的卧室。两间卧室都不大,均用木版墙挡开。现在的两间卧室还是鲁迅逝世以后,鲁迅母亲将其向北扩建的,原来的空间比现在还要小一些。鲁迅母亲去世以后,朱安女士就搬到了鲁迅母亲的卧室居住。中间屋的北边,建了一间小屋,那是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不到10平方米,人们称之为“老虎尾巴”。鲁迅曾向人介绍说:“在房子的后面搭出一间平顶的灰棚,北京叫做老虎尾巴。这是房子中最便宜的一种。”(许钦文《学习鲁迅先生》)
  鲁迅的卧室,靠北墙放着一张木版床,西墙放着一张茶几,两把木椅。靠东墙是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书桌上放着煤油灯、毛笔、砚台、小钟等用具。关于床铺,许钦文在《老虎尾巴》一文中说:“鲁迅先生的卧铺,是用几块硬板搁在两条长凳上搭成的。这样的卧铺,显然也是起码货。这在当时,于鲁迅先生的社会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在兼职教课和去教育部上班的同时,在这间小书房里创作和翻译了230多篇文章,即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同时还主编了《语丝》、《莽原》、《未名》等周刊、半月刊杂志;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
  小院的南屋是会客室兼藏书室,会客室也就是能坐下三、五个人的样子。1925年8月,章士钊在武装接收女师大以后,许广平曾经在这南屋躲避了五、六天,有时帮鲁迅抄写文章。许广平回忆说:有几个警察也来过西三条胡同,但都被鲁迅坚决顶回去了。东房是一间女工住室,女工有时是两人,有时是一人。西房是一间厨房。在厨房和北屋之间有一个小门,进了小门往右拐,走十余步,是一个小后院。院内有一眼鲁迅亲自打凿的井,被白色栅栏围着。这眼井当时就不能使用,鲁迅一家靠买水饮用。井旁有一棵鲁迅1925年4月5日种植的黄刺梅。鲁迅卧室的两扇大玻璃窗正对着小院。小院里碧草茸茸,凝静而美丽。
 看到这个小院,我才觉得这里太适合写作了。整个院子,不豪华,不气派,不阔绰,然而安静。我能想象得到,在四遭空寂,阒无人响的时分,鲁迅或推窗远望,或抽烟默思,或泚笔作书的情形。许广平在第一次到了鲁迅家之后,立即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说:“‘秘密窝’居然探险(?)过了!归来的印象,觉得在熄灭了的红血的灯光,而默坐在那间全部的一面镶满玻璃的室中时,偶然出神地听听雨声的滴答,看看月光的幽寂;在枣树发叶结果的时候,领略它风动叶声的沙沙和打下来熟枣的勃勃;再四时不绝的‘多个多个’、‘戈戈戈戈戈’的鸡声:晨夕之间,或者负手在这小天地中徘徊俯仰,这其中定有一番趣味,其味为何?”许广平在《两地书》中对这间小屋也有过生动的描写:“坐在那间一面满镶玻璃的室中时,是时而听雨声的淅沥,时而窥月光之清幽,当枣树发叶结实的时候,则领略它微风振枝,熟果坠地,还有鸡声喔喔,四时不绝。”
  这期间,青年学生、文学作者也经常来看望鲁迅。鲁迅母亲也喜欢同青年们谈谈,尤其是从老家来的人。鲁迅在1924年9月24日致李秉中的信中写道:“我这里的客人并不多,我喜欢寂寞,又憎恶寂寞,所以有青年肯来访问我,很使我喜欢。”朱安女士一直少言寡语,每当鲁迅有客人来,她总是以礼相待,泡茶、弄点心,十分尽力。剩下鲁迅和她时,他们就很少说话,即使同桌吃饭也不声不响,晚上则各回各的屋里睡觉。他们互相伤害着,而他们又都说不清道不明。鲁迅在《秋夜》一文中说过:“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有学者以为,这枣树是借喻,第一棵枣树可以理解为是鲁迅的象征,“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是借喻朱安女士,他们只是“形式上的夫妇,既然全不相关”,自然就分开说。这些枣树,现在已经死掉看不到了。
  在北京,这是一所普通的小四合院。作家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一文中曾描绘过这类北平的四合院,他说:“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还有“藤萝架、葡萄架”之类的,这些在鲁迅的家院里都没有,看来鲁迅还没有达到张恨水所说的“中产之家”的水平。鲁迅的小院,从建筑到室内陈设都比较简朴,他不愿意使自己的生活安逸起来,他喜欢简单、简洁。他曾对人说过:“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许钦文在《老虎尾巴》一文中也说:“鲁迅先生自己的生活,在老虎尾巴的玻璃窗的光亮下可以看清楚,裤子的两个膝头上都是缀着大膏药一般的补丁的,据说还是在日本留学时穿的制服。在硬版的卧床上,被褥都是薄薄的。”鲁迅一生安贫矫志,不失素风,这是他成为一代文化巨人的生活根基。
  鲁迅还称他的书屋为“绿林书屋”,这是由于正人君子们攻击他是“学匪”、“土匪”的缘故,取其名也表示了他与统治者及其文人不是同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杂记】绿林碌架床
钱振文:鲁迅的“秘密窝”及“那间灰棚”
四合小院
鲁迅博物馆
鲁迅故地:造访鲁迅故居
【中州作家】李相林:回忆鲁迅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