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浪来袭,你能拿到高温津贴吗?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近日开始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雨水稀少,气温偏高,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的范围迅速扩大,东北地区南部、华北以及新疆等地迎来了新的一轮高温天气。

  随着“烧烤模式”的开启,高温津贴发放问题再次热了起来。一边是不少劳动者冒着高温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一边是媒体常年呼吁却始终难以落实的“纸上清凉”,这让不少网友直感叹高温津贴成了衡量企业良心的“试金石”,法律规定的相关劳动者应当享有的权益却被当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 ℃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高温津贴的数额一般不会太多,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现行标准是每月200元左右。

  数额虽然不多,体现的却是国家对普通劳动者的重视,对劳动光荣的尊重。本应属于劳动者的法定权益却常常被刻意忽略,这让不少劳动者心寒。

  现实中,符合领取高温津贴条件的劳动者多为议价能力不高的“弱势群体”,以农民工居多,其本身在劳动关系中就处于弱势地位,从乡村来到城市找份工作已属不易,哪敢跟老板谈什么高温津贴?何况他们连高温津贴为何,都未必知晓。不少用人单位就打起了用绿豆汤、冷饮等冲抵高温津贴的“妙招”。

  实际上,除了高温津贴,用人单位还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而高温津贴性质上属于工资,不可以用防暑降温饮料冲抵。

  当用人单位将高温津贴看成可有可无的“编外福利”,劳动者又缺乏谈判能力,相关的监管措施再跟不上,即使舆论年年关注,高温津贴似乎注定停留在纸面上,演化成新的“安全带悖论”。

  高温津贴不只关乎法律规定的权威,更关乎如何对待劳动,如何对待劳动者,是劳动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切不可让高温津贴成为时时戳痛劳动者的伤疤,劳动保障部门当有所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52年来首次立法界定“高温天气”
下个月起,你的工资或将多一笔钱,最长可连发7个月
关于“高温补贴”,最全最详细的问与答都在这里了!
不上班就可以领钱的日子来了!说的是你吗?
酷热难耐,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这么热的天还在室外干活?去问你老板要高温津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