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直门:建设和谐宜居家园

  

  五年来,东直门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结合街道“抓基础、抓队伍、创特色、创和谐”的工作思路,适应新常态,体现新作为,把改革创新、依法行政贯穿于地区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扎实推进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推动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立足实际 建立“企业人·家”

  立足地区商务楼宇多、非公企业多、企业家和白领多的“三多”实际情况,街道工委于2015年打造了“企业人·家”商务楼宇党建服务模式。以“企业人·家”组织为枢纽,以地区企业家和白领需求为导向,发挥党组织引领优势,建立起活跃的企业人交际圈,为非公党建发展注入新鲜活力。通过缘分人家、公益人家、创业人家开展多样活动,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增添活力。

  问需于民 开展“家园计划”

  2014年,街道启动了“家园计划”参与式项目,打造党政群协商共治新平台。建立了“街道——社区——楼宇”三级议事会,听取各层面居民代表的意见建议,聚焦居民最关心的急、难、热点问题。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变“直接施政”为“问政于民”。“家园计划”实施以来,共解决居民反映的“老大难”问题173项。

  全民健身 打造体育生活化社区

  街道通过科学精细管理,合理区域分配,适量增添器材,以街道在册69名体育指导员、38支全民健身团队为骨干,指导居民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建立工体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为10大活动区域。新增了东直门·工体摔跤场,占地100平方米,定期举行摔跤等体育项目表演活动。

  创新模式 封堵“开墙打洞”

  东直门街道深入动员辖区各方力量,积极创新工作模式,集中精力拆除违法建设。针对“开墙打洞”现象形成时间久、情况复杂、类型多样、工作量大等特点,街道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做足做细工作、必须敢于动真碰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工作抓实做细。2016年10月,东直门在全区率先实现无“开墙打洞”的目标。

  亮点

  在东直门家园安心养老

  东直门街道户籍人口5.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25.78%,其中有772户是空巢老人,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街道。在过去的五年里,东直门街道不断探索居家为老服务模式,先后打造了居家养老服务一条街、微生活服务馆、养老驿站等为老服务新模式,完成了东直门敬老院到养老照料中心的全方位转变,让这里的老人幸福感日益增强。

  位于铜厂子胡同养老驿站的老年大课堂,对辖区里的很多老人来说并不陌生,有的老人在这里学习已经长达三四年了。老年大课堂是养老驿站的服务项目之一,每周一至周五,这里分别开设不同的兴趣班,从书法到国画,从摄影到计算机,从英语到手工编织……几乎涵盖了地区绝大部分老人的兴趣爱好。另外,合唱队、舞蹈队、模特队、诗歌朗诵队、太极队等12支文艺团队,使许多对艺术有追求的老年人重新张开了年轻时梦想的翅膀。他们刻苦训练、积极参演,为社区居民送去欢乐,为街道赢得荣誉,营造了一个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精神家园。

  老年饭桌是东环社区养老驿站的另一个服务项目。为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街道建立了老年饭桌,满足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的就餐需求。餐桌开业以来,一直保证每天提供12种菜品,6荤6素、2种主食、2种免费粥、汤,每份10元的标准。对孤寡、特困、不能自理的特殊老年人群体,老年饭桌按照不同需求制定服务菜单,基本解决了辖区老人“吃饭难”的问题。

  建立爱心守望为老志愿者队伍,由本社区的爱心低龄老人参与,关注本社区的孤寡、空巢、独居、特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今年,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建立了《爱心守望志愿者一对一工作方案》,对辖区内托底、扶助、特困人员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台账,使每个困难老人都有固定的志愿者结对,并建立A、B角制度,确保老人每天都有志愿者去探望或服务。

  如今,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老人,街道决定,将位于新中街一条67号占地约2200平方米的老办公楼全部腾退出来,建成一个集生活照料和康、养、医为一体的多功能为老服务综合体,打造旗舰式精品驿站。届时,驿站将成为包含智慧指挥中心、康养医综合体验馆、中医门诊、日间照料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养老乐园。

  数说

  ■ 东直门街道工委下设非公有制经济党委1个、非公企业党总支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3个,覆盖地区31栋商务楼宇、40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

  ■ 自2010年8月至今,各社区、网格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政民互动交流网站、来信来访等方式上报民情日志192805条,事件台账71845件;街道分中心受理各类事件105383件,已办结105370件,办结率达99.9%。

  ■ 东直门街道1714平方米的文体中心,自2016年5月25日起正式面向地区居民免费开放,共组织演出45场,讲座20场,参与群众达6500余人次;承办各类活动 31场,参与演出和观看人数4000余人;接待参观交流团队42批次,近1260人次;开设免费培训班895次,受益居民近2.32万人次。

  我家在东城

  有了远程监护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讲述人 新中西里社区居民 薛树波

  两年前,我享受到东直门街道的政策支持,成为街道远程健康监护项目最早的一批受益者。在安装仪器后,只要我一测量血压,数据就会同步传送到第三方远程监护的数据终端和我孩子的手机上,不仅有助于专业的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反馈,我的孩子也可以及时了解我的健康情况,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建成首条养老街 老人消费享8折优惠(图)
让议事协商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常态
老年餐不再只是“有啥吃啥”
智慧养老【732】智能一键呼叫助力老人畅享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挺受欢迎!东城也有这种“餐点”了!79处地址电话都在这儿→
基层治理有“秘密武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