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人盛夏魂牵梦萦的“清凉世界”

“在端阳节,有钱的人便可以尝到汤山的嫩藕了。赶到迟一点鲜藕也下市,就是不十分有钱的,也可以尝到“冰碗”了:一大碗冰,上面覆着张嫩荷叶,叶上托着鲜菱角,鲜核桃,鲜杏仁,鲜藕,与香瓜组成的香,鲜,清,冷的,酒菜儿。什刹海畔借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爽适的吃半天茶,咂几块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

每次看到老舍先生的这段文字,都会觉得清凉舒爽,他描述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老北京最惬意的夏天,能感受到这种风情的只有一个地方,便是什刹海边的荷花市场。

字里行间的“荷花市场“

如今,什刹海边“荷花市场”的牌楼高高矗立,上面是启功先生写的字,走过牌楼,便看见一湖碧水,千顷荷花,景色美则美矣,却再没有昔日杂耍场子与小吃摊并存,文人士女与贩夫走卒同乐的热闹场景。荷花市场带着旧京的烟火气已经渐行渐远了,它成为只存在于文人墨客字里行间的一种怀想。

旧时的荷花市场,是老北京人心里最合心意的地方。据沈太侔《春明采风志》记载:“什刹海,地安门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间士女云集,皆在前海之北岸。同治间忽设茶棚,添各种玩意。”当时什刹海水面遍植荷花,岸边垂柳依河,景致绝佳,这个市场就以荷花市场为名了。

清末民初之时,荷花市场是个季节性的市场,大约每年五月端午之后开市,到七月十五盂兰盆会过后,随着天气的渐凉,就该收市了。这里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在六七月间,称得上是百货云集,百戏杂陈,还荟萃了所有的京味小吃,再加上从湖中采摘的莲蓬、菱角、嫩藕等应市,适合各种人们的多方需要,自然大受欢迎。从仕宦官家、文人雅士,到布衣民女、平头百姓,都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其情景几乎比正月里逛厂甸还要热闹些。

用京城土话所编的《北京俗曲十二景》就专门对此唱道:“六月三伏好热天,什刹海前正好赏莲,男男女女人不断,听完大鼓书,再听十不闲。逛河沿,果子摊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镇的酸梅汤打冰乍。买了把子莲蓬,回转家园。”

文人雅士对荷花市场的描述的不吝笔墨的。北京民俗研究专家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一书中写荷花市场:茶棚半岸半荷,架以木板的谓之“水座”,茶资较昂。此外有临时饭肆,炮烤涮摊、河鲜棚、冷食棚以至果摊、西瓜摊、豆汁灌肠,食物皆备。更以“八宝莲子粥”为应时小吃。

民俗兼红学专家邓云乡则在他的《红楼识小录》里则对一样东西念念不忘:“几十年前,什刹海、德胜门外鸡头池、菱角坑出产的菱角,并不是极小的,是比江南野菱、小红菱略大一些的两角小菱。生时绿中泛红,煮熟后褐色,吃起来十分鲜嫩。什刹海荷花市场和会贤堂饭庄卖冰碗和莲子粥,用的鲜菱角,都是这种菱角。”

最爽的京城夏令小吃

荷花市场是北京人消暑的好地方,吃喝玩乐俱全,如果单说美食就必须说说茶棚。荷花市场的茶棚非常有名,一般都设在柳岸荷丛之间,用芦席架起一座座高于堤岸的棚榭。下面是坚木支架 ,插在河泥中,上铺木板,顶盖芦席,好像一座座傍水高台。高台边缘,伸向水面,俯视荷塘,均在眼底。这就是什刹海茶棚纳凉的“胜境”。

茶棚虽设备简陋,内部布置也还舒适,考究一点的,一律用藤椅,桌上铺白布。这种茶棚沿堤大小不下十余处,座客常满,物美价廉。什刹海茶棚里最有名的吃食就是冰碗,又叫“河鲜儿”。

荷花市场里的时令河鲜最具特色,据住在什刹海边的老人回忆,当年郑记河鲜在地安门一带远近闻名。郑家经营的鲜菱角、老鸡头米、白花果藕除来自什刹海外,还从京西六郎庄河地进货,在荷花市场搭开席棚,名曰“藕局”。藕局的席棚里都摆着几个注满清水的大木槽,木槽中泡着酥甜汁多的果藕,槽边戳着一捆捆长挺的鲜莲蓬,莲子饱满。席棚前的大木案上铺着整块的蓝布,搁着盛水的木浅儿,旁边的一个大青花瓷盘子里盛着果实丰盈的“河鲜儿”。

所谓“河鲜儿”,就是去皮剥好的鲜核桃仁儿、大扁杏仁儿、鲜菱角米、鲜老鸡头米的四合一食品。游人至此,说一声:“掌柜的,来碗冰碗。”掌柜的高声应着,已经取出一个蓝花小碗儿,手脚麻利地在碗底垫上天然碎冰,再把河鲜盛在碗里,上撒白糖,插上小勺往前一递:“这位爷,您慢慢吃着。”这样令人望而生津的凉鲜美物,食罢顿觉神气清怡。

“河鲜儿”也叫“冰碗”或“冰果”,唐鲁孙晚年在台湾还追忆起什刹海边的这道美食:“冰碗里除了鲜莲、鲜藕、鲜菱角、鲜鸡头米之外,还得配上鲜核桃仁、鲜杏仁、鲜榛子,最后配上几粒蜜饯温卜,底下用嫩荷叶一托,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炎炎夏日,有这么一份冰碗来却暑消酒,的确令人心畅神怡,这种配合天时地利的时鲜,如果在台北大餐厅大饭店有售,价格一定高得惊人。”

老年人逛荷花市场则偏爱清凉的鲜莲子粥。鲜莲子粥用粳米熬成,放凉后盛在细瓷小碗中,上面放上煮得极烂的鲜莲子、鲜莲子仁、绵白糖、青红丝,喝起来既解暑热还不伤脾胃。

荷花市场边的会贤堂饭庄还有一种奢华的“冰盘”,是为有钱人、阔太小姐来什刹海吃饭喝茶赏景准备的。著名文人沈尹默先生曾经作“减字木兰花”一首:“会贤堂上,闲坐闲吟闲眺望。高柳低荷,鲜愠风来向晚多,冰盘小饮,旧事逢君须记省。流水年光,莫道闲人有底忙。”

这首词的“冰盘小饮”,就是说会贤堂的镇店佳肴“消夏大冰盘”。所谓“盘”,取自后海的大荷叶。用冰窖里存的天然冰附于其上,中间放置白莲藕,此藕又称果藕,因其纤维少,水分大,特别脆;藕旁又码上西瓜瓤,一白一红,两果品相映成趣;周边还有竹叶青及羊角蜜两种香瓜,再将鲜核桃仁、鲜莲子、芡实、荸荠置于其上;然后撒上台湾绵白糖,放上杭州运来的鲜花,吃客手捧而食之。这样一份冰盘,价钱是大洋八角钱,在那时可谓价值不菲。

引领京城夏季冷饮时尚

资料记载,什刹海荷花市场的小吃可以说是风味十足,品种繁多,味美可口,老少咸宜。有年糕、豌豆黄、粟子羹、豆面糕、驴打滚、艾窝窝、扒糕,各种甜 咸馅油酥火烧,红白马蹄烧饼,腰子饼、烫面饺、烧麦,三鲜肉饼、油条,爆肉,爆肚、炸鸡旦,苏造肉、八宝莲子粥、八宝茶汤、荷叶粥、豌豆粥、豆汁等等,举不胜举。

荷花市场的饮食摊贩,很多都是年年必到,摆摊地点也基本固定,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老主顾。比较著名的食品摊棚有:年糕王家的黄白枣年糕,其馅有七、八种之多;扒糕年的扒糕,用纯荞麦面做成,料精工细;豆腐脑王的豆腐脑用真正口蘑作汤,味道纯正;晁、刘两家的油稣火烧层薄如纸,提起来可以看到对面的景物;增庆斋的八宝莲子粥敢竖起“天下第一八宝莲子粥”的招牌,品尝一口,确有独到之处;赵氏两兄弟的炸油条与众不同,别名叫“花老虎”;应家的八宝茶汤,真有八种果料……

然而,可别以为荷花市场里只有传统吃食,这里很时尚超前,甚至改变了许多老北京人的饮食观念,比如一些西式风味的冷饮就是在荷花市场最先出现的。

在荷花市场的冷饮中,除了高档的柠檬、菠萝等各种果味汽水儿外,还有加了牛奶的冰激凌等,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兴盛起来了,为旧京百姓所接受。还有一种孩子们最爱吃的“雪花酪”,雪花酪名字很好听,仿佛里面还搁了奶酪等高级配料,其实不然,它只是把凉水、天然碎冰块、淀粉、糖精、香精装在铁桶里,再把铁桶放入内有冰坨的大木桶。桶中间有轴儿,转动起来能把冰块等搅成雪花冰凌,盛在玻璃杯里有点像冰淇淋。孩子们喜欢吃雪花酪,主要还是因为它比冰淇淋便宜得多,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冰淇淋在北平还算是摩登食品,吃一个要两三毛钱,而一杯大小相等的雪花酪只需两三大枚。

解放后,荷花市场一度废弃,1990年后得到恢复,现在这里已建成步行商业街,除了有全聚德、同和居、烤肉季等老字号,还有星巴克咖啡等休闲餐饮新字号入驻,夜晚,则酒吧灯红酒绿,乐声喧嚣。

旧京的荷花市场,说到底,是老北京人记忆深处的一处清凉世界,在燥热难耐的夏季,荷花市场带给人们的那份惬意和清爽,至今还令多少人梦绕魂牵。

如今,游客可在此登楼远眺、纳凉叙谈、品尝风味、观荷赏景,寻找老北京的生活感觉。

编辑整理丨顺益兴四合院网络部

图文来源丨顺益兴四合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忆什刹海荷花市场(电脑藏书)
冰碗
钟鼓楼前话北京(1)——《说起当年什刹海的河鲜儿》
什刹海一带的商业
一到夏天吃什么,能比老北京会吃的不多,讲究起来没一点毛病
荷叶间,画船上,一顿菱角忘忧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