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俗对联趣话,太有意思了!

早先,一到过年,村里的老先生就忙开了,即使不认识字的老农,也要请先生写上一副寓意好的门对,除夕这天,用面粉调成糨糊,将春联郑重其事地贴在大门上。这家写着“三阳开泰;五谷丰登”,那家写着“忠厚传家久;耕读继世长”的对子。一个村子里的春联,大多出自老先生的手笔。
老先生叫丁敖齐,家在周铁车罟巷村,民国时当过车罟巷国民学校校长,后来在周铁小学当老师,写一手好字,以魏碑体见长。后来老先生过世了,村民就到街市上买现成的对联来贴。

这样的老先生其实各地都有,一般的先生写春联按老常规写些吉祥词,而高明的先生知道你心中所愿,往往能道出当年的特点,有点题的意思,点的是新一年这户人家的期盼和愿景。墨色新鲜的对联往斑驳的柴门上一贴,红红堂堂,种田人这一年也有了奔头。

门对一左一右,像一个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传递出多种信息。你看一户人家门上的对联,可看出这户人家是书香门第还是农耕或经商之家,看出他心里期盼啥,甚至可看出家运年景如何。相传,清代郑板桥在郊外看到有户人家门上贴的对联,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郑板桥看后马上差人送衣食。他怎么知道主人缺衣少食呢?门对透露了信息,缺一少十。
我曾经留意过乡村一些自撰的门对,如“丹桂有根生福地;黄金无种出勤家”“日出修篁绿;秋来满山红”,对仗工整,看出农家富有诗情的一面。这种自撰的门对,比街市上买的印刷通用体要有特点。意思写得好的人家,门联贴出来常常会吸引路人驻足品味。

太湖边村庄有个农民,早前他靠掘井——帮人家打水井赚钱,之后跑供销办厂,有过几年红火的日子,但好景不长。有一年春节,他自写了一副门对:“落汤的蛤蟆着红袍;出水的青蛙穿绿袄。”横批是“重新开始”。

不景气中,他需要这样一副对联,让涣散的精神有所搭乘。

第二年春节时,我见他门上自写的对联是:“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原来他老婆跟村上的小伙子跑了,在外面租房过日子,他想想,几多凄凉几多不甘。

好的门对充满意趣,我在丁蜀镇张泽老街上见到一副门对,上联:癸戴草头朝赤日,下联:酉添春水上朱颜。这是个拆字联:癸戴草头,葵也。朝赤日,葵花向日的意思。上联向日葵,表示日子红火。下联,酉添春水,酒字也。上朱颜,酒醉脸红了 。

上下联的意思是:日子红火,小酒喝喝天天醉。

想必主人是个生动的人,不知这副有个性的门对是他自己原创的还是借用来的。我见大门挂锁,家里没人,如果主人在,我想见见他。我经常逛乡间,看门联也是观风景。家家户户门上贴对联,走过路过,不一定见着主人面,但是看对联,大致可看出人的性情。

我老家地方上的姓氏联也颇有特色,地方上有近三百个姓氏,大姓氏二十多个。所谓大姓氏,人口有一千人以上,过去就算大姓氏了。大姓氏建有祠堂,祠堂里会贴上姓氏对联。有的人家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也会贴上有特色的姓氏联。如果看到谁家的对联跟你家一样,那是碰到同姓人了,同一个老祖宗。
比如张氏宗祠对联:“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上下联句首嵌入弓、长两字。弓、长为张,巧妙地将姓氏起源蕴含其中。相传,张姓的祖先是黄帝之孙辉,他发明了弓箭。远古时代,弓箭发明的意义不亚于当今的导弹,因此黄帝赐辉张姓。

比如李氏宗祠对联:“木荣共绽展春色;子孝孙贤传嘉风。”寓意李姓子孙像繁茂的树一样,孝顺贤能,上下联首字木、子为李。

比如胡姓宗祠对联:“古色新春画别致 ;月光清气春宜人。”上下联首字古、月为胡。

比如闵氏宗祠对联:“东来五代家;南渡三迁第。”上联交待了闵氏始迁来自山东,下联指南渡后经三次迁徙定居宜兴章茂村。

比如冯氏宗祠对联:“大树家声远;甘棠世泽长。”此对为东汉大树将军冯异的后裔所用。

而常州横林余巷冯氏用的对联是:“一绝惊秋鹤;三言载梦龙。”上联嵌入清代画家冯秋鹤之名,下联嵌入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三言》之作。

姓氏专用联,通常道出本姓氏起源,或者点出历史上重要的人物,这种对联同一姓氏都可用。看看这些各有千秋的门联,想想老祖宗们真是有文化。

门对中大有学问,我母亲教育我们好好读书,不然吃了亏都不晓得,就拿江南地区民间传说的祝枝山写对来打比方。明朝祝枝山帮一个行事刻薄的富户人家写对,挥笔写了上联: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下联: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那家主人出来一看,念道:“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读完脸色瞬间铁青,这不是触我的霉头吗?祝枝山却不慌不忙地说:“我明明写的是好话,你自己看不懂嘛!”说完,他就用笔点了几下,便成为: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
过去寻常人家的父母念书不多,所讲的道理不是看书得来,而是从戏文中、从故事中来,这样的道理通俗易懂,总让人难忘。

我们镇上有三个名叫“和尚”的人,修伞的朱和尚、修锅的徐和尚、厨师秦和尚。三个人都结婚成家,怎么都叫“和尚”?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有种说法是,农历二月十八马和尚过江这天出生的人,起名叫“和尚”。不知这三个名叫“和尚”的人是不是这样的。我幼时常跟母亲去朱和尚家,他家晴天门口一片撑开的伞,很好看,很好看。雨天时,街坊们聚到他家讲古经,通常讲的是穷秀才与富人对对子的故事。讲痴女婿到丈母娘家,如何超常发挥,众人听了目瞪口呆的笑话。这些对子我记不清了,只记得一个。

说有一年春节,财主家里张灯结彩,准备欢度除夕。而穷秀才家却显冷清,家里虽穷,也得写副春联。于是他放眼门外:财主家的竹园里绿竹春松,苍翠欲滴,便灵机一动,挥笔写道:“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财主见了这副对联,心想:看我家植竹千根,炫耀自家藏书万卷,这不是嘲笑我不识诗书吗?我把竹子都砍了,看你怎么门对千根竹?于是,一怒之下,叫人将满园翠竹砍了半截。穷秀才不禁暗自好笑,随即取来笔墨,在春联的末尾又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第二天,财主出门一看,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索性叫人把竹林连根带泥统统刨掉。哪知道聪明的穷秀才提笔蘸墨,再在那春联的下面各加上一个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个对子,我后来才晓得出处,这是明代解缙年少时写的对子,给人改编成穷秀才和财主之间斗智的故事了。

坐朱和尚家讲古经的人绘声绘色,街坊们书念得少,对一个人学问高不高,他们通常以会做对来评判。因为过去考一个人有没有才学,脑子机灵否,最直接的办法是出个对,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当场考验,看你对得出否,对得妙否,有无新意。要是你愣住了,那证明你肚里没墨水。一对就探出深浅,绝妙的对子让人拍手叫好。我想,这也许是我幼时语文的启蒙。

对联字少,极精简,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意思全不同。汉字的丰富,妙用,音律美,令人对文字产生兴趣。

现今生活中很少有人出对子,除了楹联爱好者多有研究。人们只有在春节时会留心关注对联,写副对联过春节,这是永远的时尚。
阳羡老农(网名)每到春节特别忙碌,他每年要跑多个场子写春联,也总是从他开始写春联,我恍然,又一个新年来到了。这个时候的书法家无比亲民,铺纸挥毫写下新春祝福、新年愿景。有一年,他写了二三十副对联,赠送给两个村的贫困户。小年轻们很眼热,要得到书法家的墨宝,得做几个势头,才好意思开口要。如此好的书法,贴在农家柴门上,有点浪费。这是小年轻的私心想法,阳羡老农可不是这样想的。贫困的人,更需要精神的激励。送一副春联,等于人间送小温。

不管是雅人还是俗人,不管你贫穷还是富裕,心中有憧憬,都不会落下贴春联。因了这满眼红,家家户户不同的春联,这正月,才有了容光,才有了精气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知识贴:过年贴春联切莫要贴颠倒了,掉价儿!
对联故事(下)
千古绝对!上联:好马不吃回头草,下联不仅经典而且饱含深意
上联“莫言路遥余秋雨”,下联这三个名字,堪称千古绝对
趣味诗词欣赏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