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咳嗽11
【案一】杨某,男,38岁,工人,病志号: 1763,1976年3月10日诊。

平素嗜酒,近日感寒,咳嗽连声,胸满痞闷,咳吐白痰,纳食不佳。

查: 脉来弦滑,舌质淡有白腻苔,知系素有停饮,外受风邪,痰湿盘踞中焦,上扰肺腑乃作咳嗽,治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品,内服: 半夏10克、陈皮15克、赤茯苓20克、光杏仁10克、前胡10克、细辛5克、旋覆花10克、白桔梗10克、紫苏叶10克,水煎服,连进3剂,咳嗽胸闷消失而愈。

【案二】金某,女,51岁,病志号: 1967,1976年8月4日诊。

咳嗽年余,时好时犯,经透视未见异常。近日操劳乏力,自觉咽干口燥,心烦不寐,咳嗽连声无痰,午后时发潮热。

查: 脉来细数,舌质殷红光赤,发病时值金秋,燥气当令,知系肺液不足,虚火上炎,非大剂滋阴润肺,不足以止咳,乃投大剂冬贝饮加玄参15克、沙参15克、五味子10克、阿胶10克 (烊化)、鸡蛋黄一个 (后入),连服6剂,咽干口燥、心烦不寐均减,惟午后仍时有潮热,原方加青蒿20克、白茅根15克、女贞子15克,又进4剂咳止,诸症消失。

按:?咳嗽?(支气管炎),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兼有倦怠、头痛、发热以及呼吸不利等症状。

考中医论治,皆认为咳嗽不外外感风寒,肺受其邪,或因内伤饮食、湿浊导致脾胃失和,积生痰浊,皆能令人作咳,所以喻嘉言指出: “凡治咳,不分外感、内伤,虚实新久,袭用清凉药,少加疏散者,因乃苟且,贻害实深。” 可见治疗咳嗽,必辨外感、内伤以及虚实,分别疗之为宜。

外感咳嗽,初兼表邪,首当宣通肺气,解表散邪,最忌滋润收敛,免遭闭门留寇之弊。余常以止嗽散加减治疗之。若内伤咳嗽,尤须辨别虚热、虚寒,虚寒治以温补阳气,其嗽自减,虚热则肺阴受损,治以甘润养阴,使其肺阴充实则咳自停。尤需审因,针对病因,加以调理,所谓 “内伤之咳,治各不同,火盛壮水,金虚崇土,郁甚疏肝,气逆理肺,食积和中,房劳补下”,末后更当理脾,培土生金,以善其后。

总之,咳嗽非独肺所生,须审其因,辨证施治,才能万无一失。

一般常用外感咳嗽主方:麻贝止咳煎: 白桔梗10克、陈皮16克、荆芥10克、麻黄10克、半夏10克、川贝母10克、光杏仁10克、前胡10克,水煎服。

凡见初发鼻塞、恶寒、脉浮者,加防风、桔梗。素常体弱气虚者,加党参。发热口渴咽痛,脉滑数者,加生石膏、知母、黄芩。喉有水声,加射干、紫菀、款冬花。湿盛胸脘作闷,苔腻脉濡者,加薏苡仁、赤茯苓、苍术。伤阴而见咽干、脉细数者,加麦冬、沙参,酌减麻黄、半夏。痰多,加蛤蚧粉、海浮石。兼喘,加苏子、白果、桑白皮。恶心,加竹茹、生姜。胸胁胀闷,加枳壳、橘络、旋覆花。喉痛,加牛蒡子、山豆根、射干。胸痛,加薏苡仁、薤白、瓜蒌皮。风热作咳,减麻黄、荆芥,加桑叶、薄荷。火盛作咳,减麻黄、半夏、荆芥,加生石膏、黄芩、大黄。

内伤咳嗽常用: 天冬15克、麦冬15克、知母15克、川贝母10克,水煎服。

凡见: 痰盛,加海浮石、桑白皮、皂角灰。停饮,加葶苈子、赤茯苓、细辛、桑白皮、皂角灰、半夏。咳血,加白茅根、阿胶、藕节,冲服止血散。脾虚,加党参、白术、陈皮、半夏。阳虚,加淡附子、肉桂、茯苓、白术。肺阴虚,加玄参、沙参、生地黄。内热,加生石膏、黄芩。日久气虚作咳,加人参、黄芪、熟地黄、五味子。肝火作咳,症见口苦胁痛,脉来弦数,加栀子、牡丹皮。

针灸:取穴: 以肺俞 (双)、中府 (双)、列缺 (双)、太渊(双) 为主。

先取肺俞 (双),泻不留针,中府泻不留针,最后针列缺 (双)、太渊 (双),均行泻法,留针15分钟。或拔火罐:风门、肺俞、膏肓、璇玑、华盖,5~10分钟。

若痰多者,加丰隆 (双)、天突补不留针; 发热者,加曲池 (双)、合谷 (双)、大椎,均泻; 外感风寒,加风门、风府行泻法; 湿盛,加商丘 (双)、中脘,均泻; 若系内伤咳嗽,久嗽不愈,脾肾阳虚者,可灸肺俞 (双)、脾俞、肾俞 (双); 肾虚,加太溪 (双)、三阴交 (双); 咽痛,加刺少商出血; 燥咳,加尺泽; 胁痛,加鱼际、阳陵泉,均一日一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嗽
中医理气方剂 大全
《明医指掌》( 6 )
张景明【一病一讲】第34讲: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膏方
(6)咳嗽之针药处方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