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泪
userphoto

2022.09.07 安徽

关注

□蔡华东

中秋,佳节,团圆美满的日子。

中秋,是我父亲的小名,也是他生辰。但记得老少乡邻多是叫他秋、秋哥、秋叔。

又是一度中秋。母亲生前,小弟立华写过一文《姆妈八十五》,刊登在2019年12月31日的《楚天都市报》上。此番,我抖抖久在心底翻滚的话,说说我们的父亲。

(一)

父亲出身极贫寒。所谓“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是也。甚至连姓氏,也是随我孤儿出身的祖父做上门女婿改姓顶门户而改了。

霜打无根草,雪压凌风花。更苦的是,在他十二三岁时的冬季,我年方三十多岁的祖母因贫病交加撒手而去,留下他兄妹四人,他老大,妹妹十来岁,大弟九岁,小弟不满三岁。

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我祖母去世时,祖父在外地当长工,三天后才为他人驾船赶回。到出殡那天,父亲是被人抱着为祖母端灵位,因为他冰霜雪雨天也得下湖挖藕戽鱼谋生,正双脚脚跟冻疮溃烂,无法下地行走。

(二)

解放了,天晴了,翻身了。

祖父参加革命工作,入党,任乡农会主席。后担任区卫生院院长。再无续娶,直至八十四岁时安然去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就从祖父离家工作起,顶起了这个家。他干农活是把好手,常引以为傲的是,“我十四五岁就学会了所有农活,家里分的上十亩田,从犁耙水响下种耕耘,到夏灌秋收冬藏磨碾,我全凭自己一双手。”同时,他还拉扯着弟弟妹妹长大。

1954年,沔阳分洪淹大水,我们乡的人由政府安排有序转移到天门黄潭。四个多月时间,政府给灾民每天每人发一斤粮食、一角菜钱,没活干,我父亲就向刘姓东家借了一本名为《无人自通》的珠算大全。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到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仅上过一年学堂的他,竟因“一手好算盘”被选为会计。不久入党,再转为国家干部,调任区工交办干事。1956年春,他与我母亲成亲。其后相濡以沫六十六年。

(三)

国之兴旺,民之欣幸。一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运相连。

像祖父由一字不识的长工,经党组织送入“干部扫盲学校”到后来能看报、写信一样,父亲的文化知识,全凭工作中学来,到后来一手楷、行、隶、草书法,竟能参与市书法大展。

我的家乡,解放前是湖蔸子,十年九涝,十年九不收,人称水窝子、穷窝子、虫窝子、病窝子。上世纪60年代初,为改变面貌,大办农业,县里选派部分青年干部带职带薪到村任党支部书记。时年24岁的我父亲,放弃推荐入华中农学院深造的机遇,选择夫妇一起回村与乡亲们一道“摘除穷帽子,建设新农村”。回村第二年,人努力天帮忙,粮棉全面丰收,定额公粮任务提前完成,又超卖余粮5万多斤。村里办起养猪场、养鸭场、铁木工厂,办起民办小学,我父亲还提议贫下中农子女考上大学的由村里出钱供读。历时三年多,村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茅草房改建成砖墙房,“千根柱头落地(芦苇秆),万缕金丝当头(稻草)”的景象大为改观。

先进村、县劳模等荣誉接踵而至。可人的命运,总是受时代大潮挟持。波峰浪谷,升伏浮沉。一到政治运动序幕拉开,“嫌人贫,笑人穷,怕人有,恨人富”的愚昧、狭隘、嫉妒等等种种,蒙蔽有些人的双目和心眼,底层之恶,像野草般芜蔓而不自知。

我父亲成了“只抓生产不抓阶级斗争”的反面典型。因我村、我原本姓氏中有人曾任国民政府时期南京一大学校长、有人是国民党军队军官(解放前夕起义投诚),我祖父、父亲虽已改姓但还是被认为是官僚家族的孝子贤孙,结果我祖父被“提前退休”,父亲被开除党籍、撤职。我已服役9年的二叔,退役回村务农。三叔也因政审时接到“家庭政治问题”来信,退伍返乡。

人生季节,何止四季!有冬雪凛冽,也有夏暑酷热;有春寒料峭,也可能有秋实累累丰硕甜蜜。正是这不同风景,使我们弟兄加深了对父亲的认识。对来自有的乡亲的这种种中伤、攻击、陷害,他从来不是嫉恶如仇,而是抱以同情和理解。“见我们一家从几乎乞讨到翻身作主,有人就是眼红啦,也难怪,他们眼睛只盯着脚尖尖嘛。”这般宽容、博大,不是出自身居高位气度不凡者“凌空方见波涛平”的胸襟,而是出自仁善淳朴之本心。做人,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就连我儿子在撰文时也借尼采之语说他爷爷“打不倒你,让你更强”。

(四)

父母重回乡村当起农民这一段,我感受更深:真正坚强的人,是别人打不倒的。倒下的,可以是外界赋予的名利权势,不倒的,是人格、品性、风骨、精神。

为了让家里生活得自在一点,父亲学成了泥瓦匠,帮乡邻建房,一把瓦刀,砖墙砌得面平缝直,又快又好。

他又学成鞋匠。我至今都不知他从哪买来手摇的补鞋机,为人补鞋洞上鞋帮绱鞋底。也有走村串门的时候,似乎丝毫没顾及过去当书记的“面子”。

他再学了打煞网。还有,箍窑、扳砖、车瓦,烧窑看火等等,他都一一学了、做了。

更让我当时不可思议、无比郁闷的是,村集体越来越穷,一个工(10分)到年底只有三四毛钱,几乎是家家成了“超支户”,即辛辛苦苦干一年反倒欠队里的,队里又欠上面的。这时,有人要他当“队长”(即现在的村民小组长)。他居然答应了!他当队长的当年,狠抓改良棉等经济作物,工值超了一元,大多数家庭摆脱“超支”,皆大欢喜。此后,队里经济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

父亲,我泥土般浑厚朴实的父亲,纵然在熟识的一亩三分地面上有口皆碑,但实在称不上成功人士。如果他选择上了大学?如果他不毅然决然返村?但人生就是单程,没有什么“如果”,没有什么可假设的。

近年,在父亲的心底,滋生出、蔓延着一段挥之不去驱之不散的隐痛。这就是那批由国家干部回村后,从此永久丧失干部、城镇居民身份、被称为“隐消”人员的问题。“当年大张旗鼓说得好好的,锻炼成长,改变村面貌就回的,怎么就成了隐消呢?”

似不被社会承认,耿耿难平。

可纵有万千机遇,此前他仍旧是浑然不知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也迎来了个人发展的春天。撤销原处分决定,恢复党籍。出任乡镇企业负责人。又是扭亏为盈,打了翻身仗后,再奉命转战另一个企业,再拼搏再效益大增。还先后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可他那时没顾及“隐消”问题。埋头苦干着。他说,“那时相信有人为我们这批人考虑的。”

浅浅淡淡的辉煌背后,留给他的只是深深的失落。年满60岁退休,直到10年前,也仅享受每月155元的生活补助。近些年该涨了吧?可我今年端午节回家,再问,他老人家连国家规定的“八十岁以上老人政策性补贴”都没领!而且他的“身份证”被误登记为“1947年”至今就没改过来!唉,这个老人,对自己应该享有的福利,哪里在心呢?只是当“光荣在党60年”纪念章发放后,他特意写了一纸“光荣在党65年”并佩戴着纪念章,留了一张神采奕奕的影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时节,是阖家团聚欢乐的时刻,是回顾缅怀、瞻仰展望的日子。痛苦的泪,酸楚的泪,欢欣的泪,幸福的泪……千滋百味一杯酒,酸甜苦辣汇人生。人是社会的人,总是在随时代而生存、而发展,总是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翻身解放,父亲是幸福的。躬逢改革开放时代,父亲亦是幸运的。在祝愿我父中秋佳节生日快乐的同时,更举杯共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祝天下父母福寿康宁!

2022年9月4日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屋,旧事
深切怀念我的母亲
祖父祖母挽联
乡愁
《我的父亲母亲》(2)
纪念祖父纪念祖母纪念父亲纪念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