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古籍中的计量单位

听过郝万山老师课的朋友们都知道,郝老师将中医古籍计量的单位说得非常清楚,建议有机会一定要听他讲课,我撰写本文对这些计量单位稍稍进行细致说明和分类。

首先,读过诸如《伤寒论》、《千金方》以及后期人们编纂的《汤头歌诀》等等众多古籍的人,往往在计量单位上迷惑,无法分清单位的换算,而且在当今的很多著作上也未提出如何将经方的量与现在的计量单位(如:克)进行对应。这给很多学习中医的人群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在搞清楚计量单位时,首先要学习历史。啥?历史?对!而且是正史中的经典版。如果你没有时间学习历史......那就算了,拿来主义吧。

以《伤寒论》为例,著作形成时间为东汉末年,原名《伤寒杂病论》,那时候的计量单位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参考现在任何书籍都是不可靠的,所以要参考经典——班固编纂的《汉书》。而《千金方》成书于唐朝,那计量单位自然使用唐朝的了。自宋朝之后,由于度量衡的统一,一直沿用到解放前,这期间的著作基本上是一致的。

闲言少叙,在中药中的度量衡一般会涉及到“铢、两、斤”等重量单位以及“龠(音同“月”)、合(音同“葛”)、升”等容量单位,那么各时期如何度量呢?

1)汉代前后

东汉时期的著作以《伤寒论》为代表,当时的度量衡可以参考的古籍首推《汉书》,其中《汉书》中的《律历志 上》中给出了“量”(容量)和“权”(重量)的单位说明。

先说容量: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此处“黄钟”指的是“黄种”,就是黍(黄米),1200粒盛满黍的容器为1龠。此时的1升约现今的200毫升,那1龠实际上就是10毫升,1合就是20毫升。

我们还常见的“一黄耳杯”,实际就相当于古代1升(200毫升)。

再说重量: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还是从这个计量方法开始,1200粒盛满黍的容器中黍的重量就是十二铢,1两就是24铢。当时1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而1两则为15.625克(我们通常用15克)

有时会遇到“一钱匕”,大约1克~1.5克。

2)唐代前后

唐代著作以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为代表。在《千金方》的“新校备千金要方例”中提出过“按吴有复秤、单秤,隋有大升、小升”,因此唐朝前面的度量衡非常乱,因此“陶隐居撰《本草序录》,一用累黍之法、神农旧秤为定,孙思邈从而用之”,此处的陶隐居就是陶弘景,号华阳隐居,著有《本草经集注》、《陶隐居本草》等,用的就是“累黍之法”,与前面相同,而孙思邈也采用了这种度量方法,因此《千金方》可以用上面的度量方法计量(很多古籍也是如此)。

《隋书·律历志》中“梁、陈依古”采用汉朝的1升(现在200毫升),以及“齐以古升一斗五升为一斗”采用的1升相当于现在300毫升。“以古称三斤为一斤”北魏到隋朝每斤居然达到750克。幸好孙思邈没有采用变化这么大的斤两和尺度啊。

3)宋代以后

自宋代以后,我国再次统一了度量衡。秦汉以来,长度和容量都是为十进位制,只有重量不是十进位的。因此,宋朝将二十四铢一两转变成为十钱一两,出现了“钱”。景德年间的刘承珪又将其细分为:忽、丝、毫、氂、黍、絫、铢、两。“黍以二千四百枚为一两”(《宋志·律历一》),进制比较混乱。其中,十氂为一两,十毫为一氂,十丝为一毫,十忽为一丝。而2400黍为一两,240絫为一两,24铢为一两。相互校验。

关于容量《宋史》中并未提及改变,而是将十斗一斛改为五斗一斛,与中药的称量关系不太大。

这样,我们看出来,度量衡的内容增加了,但基本衡量尺度没有变。

至于元朝,据可查阅的文献中讲,从元权得到的数据,1斤应为625克。(本人未考证,暂列)

4)明清时期

《明史》中我没有找到明确的容量和重量的表示,但根据我国现存的文物可以发现其中计量准则,其中“口外方一尺,内方九寸,斛底外方一尺六寸,内方一尺五寸,深一尺,厚三分,平秤重一百斤。”所指的铁斛,用明代宝源局铜尺(32.64 厘米)测量的,可计算铁斛容积:

1470 (立方寸)×3.264×3.264×3.264=51117.28570368 (立方厘米)

明代五斗为一斛,十升为一斗,每升即1022.3546毫升。又有文章说兵子铜斗小于此容量,但总体来说明朝的1升与现在的单位比较接近了。

至于重量,明代有标准的砝码为铜质,有锭形和长方形,据测量1斤为593.1克。(我没机会测量,暂且引用吧。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422/19/9340714_205704897.shtml)

至于清代,从《数理精蕴》和《律吕正义》两著作中可以看到精准的测量依据。相关的度量衡基本上可以理解为:1斤等于500克,1升等于1000毫升了。

至此,基本度量衡的单位变迁就说到这里。

下面列一些在郝万山教授讲座里提到的通常换算的一点数据(供参考):

粳米1升=180克半夏1升=100克五味子1升=60克

厚朴1尺≈15克(约宽3.5厘米,长23厘米)

五苓散1方寸匕≈5~6克杏仁100粒≈40克

桃仁100粒≈3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20克

大附子1枚≈25克乌头1枚≈5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中药处方剂量单位的书写与换算
历代度量衡制度
经方方剂的度量衡到底怎么算?|《经方方剂学》摘录
《伤寒论》方药计量中重量单位的考察
明明“斤”是我国传统的度量衡,为何现在一斤刚好500克?
解读《伤寒论》度量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