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方剂的历史悠久。

方剂,学名复方,包含了“方”与“剂”两个部分。“方”有规定与规矩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按照中医的配伍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形成的处方。而“剂”是在上述处方的基础上,按照临床用药的需求,加工成为一定的制剂形态,如传统的丸、散、膏、丹以及现代剂型。

中医界有“学医三年,自谓天下无不治之症;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可用之方”之谚。意思是,学医的人因为有很多药方可用,自以为背下便可以用来治疗好天下所有的病症;行医多年后才能认识到,医治任何一个病人,都没有现成的药方可以用。方剂为中医药王国的宝中之宝不仅在于它相容诸药、和谐互补;更在于它的变化无穷、费人琢磨。

源远流长的方剂

中医方剂的历史悠久。

经过历代医药学家广泛的医疗实践发现,单味药物通过适宜配伍形成的方剂,更能适应临床的需要,方剂也逐渐发展成熟。

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有抄录于帛卷之上的医书。经过考古专家的整理,得名《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失考。这部在历代文献中都没有记载的医书被公认为是对中医古方的最早记述。

中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载方13首,已总结出有关辨证、治则、治法、组方原则等,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载方314首,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孙思邈集唐以前医药文献,结合个人经验编撰《备急千金要方》,载方五千三百余首,另有《千金翼方》载方两千余首,囊括众家,高出前辈。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方范本,后颁行全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明代朱橚编撰的《普济方》广收博采,载方61739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古代方书。作者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封号周定王,另著有《救荒本草》。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征引大量古方。据李时珍自己介绍,“直接旧本载方2935首,新增方8161首,共计11096首”。除了介绍他本人行之有效的经验外,保存明代以前的古代医方也是李时珍的一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对古代方剂和民间的单方、验方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和整理,编写出了系统的方剂学教材,并于1993年出版了《中医方剂大辞典》。该辞典收载上至秦汉,下至1986年底一千八百余种中医药及有关文献中有方名的方剂9万余首。

目前临床常用的经方、名方和经验方已经被生产为多种剂型的中成药。根据专家的统计,2010版《中国药典》共收录成方制剂1006个,涉及873个中药复方,24种剂型。

中医方剂在国外

中国的古代方剂在海外特别在是日本有很大的影响。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日本备受尊崇,依此学说所形成的学派被称为古方派。日本生产的颗粒剂汉方制剂很多来自《伤寒论》,包括黄芩汤。

伤寒古方缘何在日本备受青睐?原因在于这些处方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由无数医患所认可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是人们心目中的“经方”。

除亚洲国家日本、韩国和越南外,近年来欧洲、美洲也纷纷对中药复方投以关注的目光。复方不但是中医治病救人的良方,同时也为研究者发掘新的思路,为药厂开发新产品提供了线索。治疗白血病有良好疗效的黄黛片,便是按照中医理论设计,由雄黄、青黛、丹参和太子参组成的复方。美国耶鲁大学药理系研究开发的复方中药制剂PHY906的处方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的黄芩汤。该方由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组成。据原书记载,“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黄芩汤具有和里清邪的功能,用于邪热入里之下利腹痛,身热口苦,里急后重等。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方剂学都被列为中医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常用的方剂也作为中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许多西方人开始熟悉并接受了中文拼音'fang ji'作为方剂的专有名词。一首首方歌成为中医师、中药师学习方剂学的入门阶梯。国际上对方剂的关注与需求,原因就在于复方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中医药王国的宝中之宝。

方剂的组成依据

中医治病先“辨证”,即根据疾病所表现的证候,分析、辨明疾病目前所处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后“论治”,即是在辨证清楚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依据治法遣方用药。

方剂的组成,不是一个个单味药的简单堆积,而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基础的复杂而完美的组合。原则上主药为君,辅药为臣,中和调节药为佐,引经八络者为使。君臣有序,职责分明,从属清晰。中药方剂出现的年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之时,“君臣佐使”的比喻有着时代的烙印,但生动的描述有助于医者学习掌握前人良方的组成原则,指导后学者用药分清主次,处方重在配伍。

方剂的运用,有较大的灵活性。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与季节、气候,以及生活习惯加以调整。方剂按组成有单方与复方的区别,按应用有食疗方与药疗方的不同。

外行人很难看懂中医处方中药味是如何搭配的,每种药味的用量是如何决定的。其实,中医处方用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依照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以君臣佐使配伍组方。

以六味地黄丸为例,该方对于肾阴不足所致的虚证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广为应用,有“补阴方药之祖”的美誉。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儿科之圣”钱乙的名方,钱乙考虑到小儿阳气充足,因此在张仲景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肉桂、附子两味药物而成。方中“三补”“三泻”之法,将中医灵活用药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备受后世医家推崇。在此基础上加减形成了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气丸等系列方剂,并有多种剂型的成药面世。六味地黄系列也是现代海内外研究最多的复方之一。

中医理论常说: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复方的合群之妙就像交响乐一样,各种乐器互相配合,可奏出美妙和谐的乐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解少阳
从张仲景方剂配伍规律谈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
无恒难以做医生:岳美中的习医经历与临床感悟
医林采撷-----临证处方的确立 ( 老中医讲谈录:周耀庭)
带状疱疹别怕! 三百年古方, 清除湿热, 疱疹自消, 中国人的骄傲
中医方剂配伍按君、臣、佐、使的主次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