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典籍生涩难懂怎么办?来看看名医大家是怎么办的

中医典籍是先辈名医大家在经年累月的实践摸索中,总结记录下来的资料文献,也是中医甚至是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可以说典籍就是中医文化的现实代表,所以中医的学习,典籍是基础,想要学好中医,更是要透彻的了解典籍。橘香园中医学堂表示,历代的中医名家都对中医典籍推崇备至,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能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也有不少人士会感叹中医典籍的生涩难懂,那么中医典籍的学习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我们注意?

学习中的医师

中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征程,在积累发展的过程中,中医典籍的数量可谓是汗牛充栋。对初学中医者来说,如何选择入门时的必读书和参考书是很关键的。由于许多中医古籍文义深奥,一时往往难以为初学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前辈医家多主张先采用文字浅近、内容简要、说理明白、易记易诵的一些书作为初学的入门书。如《医学三字经》以三言歌诀的形式,概述医学源流及内、妇、儿常见病证方剂;《医学实在易》以浅近的文字简述中医理法方药,并附有歌诀;《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等,则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研习入门提供了方便。

工作中的中医师

1学习中医著作需读原文

大多数的中医典籍年代很古老,比如被众多中医业内人士推崇为四大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后世较为公认的是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典籍内的文字描述多为古文、文言文,这给不少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士更甚。不过,即使如此,还是建议首读原文。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读原文,甚至做到背诵,你才可能深入的理解中医,历代的名医大家无一不是将典籍重复诵读至熟记于心。白话文版本的中医典籍,经过现代翻译之后已经变了味,与原文存在大小不等的偏差,对于中医人才的成长意义不大。

学习交流中的民间中医

2把中医典籍放到特定时代里去学习

在典籍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不明白的问题很正常,有人会以其他典籍中相似的案例来相互佐证,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有效的。但橘香园中医学堂指出,一定要把中医典籍放到特定时代里去学习,时代的不同造就了认知的不同,中医的发展过程有过于漫长,假如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来解释仲景用药,就很难理解仲景的本意,比如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时,应当参照同时代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学习,互相印证以提高效率。

中医典籍

3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最为重要的。中医现在还存在不少争议性和未解决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经过实践,各说各有理,纠缠不清。学习中医典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结合实践进行研究。前人所总结完善出的诸多典籍,无一不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

坐诊中的中医师

中医的学习典籍很重要,但有一个好的领路人更加重要。中医发展数千年以来,历代包括近现代的名医大家大多是通过中医师承成长起来的。跟师学习的过程正是实践中医典籍理论、磨炼中医技艺的过程。橘香园中医学堂表示,中医师承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初学者深入透彻的了解中医,塑造真正的中医思维。正如国医大师张磊所说,学习中医,有形的东西好学,因为典籍方子是一定的,跟老师学,是学无形的东西。同样是逍遥散,量不一样,效果不同,如何辨证加减,就是要学这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名医著名中医典籍
黄元御学术思想探端
『古文典籍』伤寒论原文及翻译
中医典籍《张氏医通》第二卷伤寒
中医典籍 张仲景伤寒纂要
昨天有网友希望我推荐经方验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