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省博物馆所藏古琴概述 黄鹤


1.前言

中国古琴艺术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在传统音乐的河流中,她更是以其独特的传承流传至今。 湖南古琴艺术则是此大河中的一支分流,渊源亦为流长。 其一,琴人。 湖南不乏古琴大家,明清、近现代琴人更是名家辈出,代表琴家有明末清初衡阳王夫之、清朝浏阳邱之稑、清末长沙顾氏家族、清末民初宁远杨宗稷、现代庐陵彭祉卿、 湖南永顺査阜西、湖南桂阳李伯仁等,尤以杨宗稷成就最大,创立“九疑派”,著成琴学巨著《琴学丛书》,成为目前研究琴学的重要 献。 其二,琴器。 湖南省博物馆现藏有完整及半成品古琴约五十三床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琴器有公元前 168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七弦琴 、唐琴 “独幽”,“飞泉”、明琴“祝公望”、“鹤鸣秋月”以及占全馆古琴总数三分之一的清代浏阳礼乐局所用琴等。 虽是这批琴的质量参差不齐, 但就其馆藏数量来说, 算是首屈。 其三,琴曲。 南宋浙派古琴创始人郭沔于 1207 年移居湖南南岳衡山,创作了琴曲《潇湘水云》。 此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是几百年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琴曲。

除以上所述,湖南古琴艺术还在琴律、琴谱、琴社等方面创造出优秀成果。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无疑是中国古琴艺术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本文以湖南省博物馆所藏古琴为探讨对象,对文献收集情况、馆藏部分琴器作一番简述。

2.文献综述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汉代马王堆七弦琴、珍贵晚唐“独幽”琴及罕见的“鹤鸣秋月”式琴 ,因此也不乏有对该馆所藏古琴的研究成果。 但就笔者所收集的资料来看,目前专门研究湖南省博物馆所藏古琴的研究成果,尚属台湾屏东大学的李美燕连续发表在《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二至四辑的名为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之考辨与研究”的三篇文章。 文章以湖南省博物馆馆藏三十余床古琴为研究对象,对其断纹、款识刻工、髹漆、形制风格等方面对古琴进行鉴定与考证。 虽是目前研究省博古琴专门的研究成果,但是尚有几处误处存在。

除此之外, 其他涉及湖南省博馆馆藏古琴的主要专著有:《中国古琴珍萃》(紫禁城出版社 1998 年版), 收录湖南省博馆馆馆藏 古琴五床--“独幽”、“寒泉漱石”、“万壑松风”、“祝公望”、“鹤鸣秋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南卷》(大象出版社 2006 年版), 收录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古琴九床--“马王堆 3 号墓七弦琴”、“独幽”、 “万壑松风”、“鹤鸣秋月”、“蕉叶琴”、“七弦琴 4 件”;《今虞琴刊》(上 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 2009 年版),其《古琴徵访录》与《杂录》部 分收录与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同名古琴, 且均曾经由湖南琴家李伯仁收藏的“飞泉”,“独幽”,“万壑松风”,“凤皇”琴。但以上所录之琴, 是否即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古琴,还须进一步考证。 此类记录湖南省博馆藏古琴的专著, 其撰写体例大体相似, 即描述所收古琴的收藏、斫制年代、式样、断纹、漆色、铭文、款识、历史流传等方面的基 本信息,皆侧重于物质形态的描述。

其他涉及湖南省博馆馆藏古琴的主要论文有: 王迪、 顾国宝 《漫谈五弦琴和十弦琴》(《音乐研究》1981 年第 l 期)、许健《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乐器--琴、瑟、筑、竽、笛》(《乐器科技简讯》1975 年第 3 期)、凌其阵《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古琴》、郑珉中《湖南省博物馆送北京展出的两张古琴》(《紫禁城》1991 年第 3 期)、《唐琴辨--再论唐琴的特点及其真伪问题》(《文物》1993 年第 1 期)、 《漫谈<中国古琴珍萃>中的唐琴 (中)》(《收藏家》2001年第6期)、 《古琴辨伪琐谈》(《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 年第 4 期)、于兵《雅音传千古 湖南省博物馆藏唐琴两种》(《收藏家》2008 年第 9 期)、 乐声《古琴三千年名琴今世传(下)》(《人民音乐》1994 年第 3 期)等。 另 有两篇硕士论文,章瑜《浏阳祭孔音乐探源》(湖南师范大学,2008 年)、宁江滨《湘籍琴家邱之稑、杨宗稷、顾梅羹考略》(湖南师范大 学,2009 年)。此两篇文章都涉及到浏阳礼乐局所用古琴。以上论文中, 郑珉中和李美燕的文章侧重于对湖南省博物馆的藏琴的考证 与鉴定,其他涉及馆藏的文章,亦以描述为主。




3 馆藏部分琴器

作为古琴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琴器,汇集了先辈斫琴技术、 审美观念、精神信仰、文化涵养等诸多方面的智慧,是研究历代古琴艺术的钥匙之一。 现全国流传下来可考的馆藏和私藏古琴约一千余床。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上自汉代下迄民国时期的古琴约五十三床,位居我国馆藏古琴数量之首,这些琴跨越千年,经汉、唐、明、 清同展一馆。 笔者未能亲覩所有藏琴,以下就馆藏个别古琴简要列出。

3.1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七弦琴

这是馆藏年代最早的琴,属西汉初期物。 出土于上世纪 70 年代发掘的马王堆三号墓中,因该墓葬的下葬时间为公元前 168 年, 故此七弦琴系于该年,其斫制时间或为更早,这是湖南省境内出土的唯一汉代七弦琴。 据笔者收集整理的资料显示,除湖南省、湖北省外,其他地区没有出土汉代以前的琴实物。 而其他地区出土了汉代以前大量的抚琴俑等文物,这恰好是湖南省与湖北省所没有的。

这种现象甚为有趣,但笔者在此不作深究。 除马王堆汉墓琴外,目前国内已出土的汉代以前的琴主要有:1978 年出土的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五弦琴;1993 年出土的湖北荆门郭店楚墓 七弦琴;1980 年出土的长沙五里牌战国琴。 这些出土的琴与后来传世古琴在形制上有很大得区别, 目前 对这类琴有两种 界定:

一种认为这些琴是传世古琴的前身;一种认为是与传世 古琴属“同宗异族”关系的“类琴实物”。 多数学者认为从琴器本身 来看,欠缺作为演奏乐器的功能,故第二种可能性较大。 通过对出土的琴的实物与文献记载相印证,在琴定型以前,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与衍变,曾侯乙十弦琴、五弦琴;荆门郭店七弦琴;马王堆汉墓 七弦琴这些出土的实物都是在琴发展过程中时代的产物。

3.2 唐琴“独幽”与“飞泉”

郑珉中先生将“独幽”视为“鉴定唐琴的标准器”。 该琴最初为 明末清初的衡阳王夫之先生所拥有,《玄楼弦外录》有相关的记载, 但“独幽” 琴如何流入到王船山先生手中并不得知,琴后归民国时 期的桂阳李伯仁。 琴上龙池内有隶书腹款“太和丁未”四字,即琴斫 于公元 827 年。 琴上有李伯仁琴师杨宗稷的题识及李伯仁本人的 题字。 杨宗稷在《琴学丛书·藏琴录》中称“独幽”为“鸿宝”,从李伯 仁遗稿中记录的文字来看,他亦非常珍视“独幽”琴,视之如拱璧。 此琴曾经与“鹤鸣秋月”琴一同送往北京进行展览,为目前全国十 余床唐琴之一, 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古琴中的镇 馆之宝。

“飞泉”琴是李伯仁于民国初期以百金购得,在《玄楼弦外录》 中有较详细的购琴始末。 此琴也为李伯仁所偏爱,游玩、出访都曾 携带在身,也曾将“飞泉”琴赠予他的女儿李琬玉。1944 年“飞泉”琴 流入到程宽先生手中,先生于 1979 年将琴捐赠给国家,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现湖南省博物馆藏有同名、同铭、同印鉴的“飞泉”琴, 这两张琴的出现又将如何解释? 历代都不乏名琴的仿制,两“飞泉” 中其一为仿并非没有可能。

3.3“朝阳鸣凤”琴

琴内腹款云“大明嘉靖甲子岁夏五月之吉”、“益国潢南道人获 古桐木雅制”。 大明嘉靖甲子年为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 即公元 1564 年。

卢家炳先生藏明益王琴“九霄环佩”。 龙池内纳音两旁有墨笔 楷书一行“大明甲子获古良材,益国潢南道人雅制” 。斫琴时间与湖 南省博物馆“朝阳鸣凤”琴属同一年。 唐健垣先生云“题大明甲子者 尤多,可知此年益王得到古良材,故命工制琴特多” ,并列出民国初 年有招学庵、庄湛岩、孙森、杨时百、杨守敬、卢家炳 6 人藏有 7 张 益王琴。 其中招学庵的益王琴为“征鸿”,得于 1926 年客居上海之 时,时隔 11 年作识文一篇。 琴龙池内有朱书“大明壬申获古良材, 益国黄南道人雅制”, “审为益藩所斫” 。

龙池两侧行书云“朝阳既升,巢凤有辉,朱弦一奏,天下文明”。 与此琴铭文相似的琴尚有台北同名明琴“朝阳鸣凤”,琴铭仅有一 字之别,“辉”作“声”。 另香港卢家炳先生藏有“鸣凤”,龙池两旁有 文“朝阳旡升,巢凤有声,朱丝一奏,天下文明”。 唐健垣先生按语云 “旡是‘既’字,朱丝即琴弦。 红色的琴弦名为朱弦。 此铭文第二句隐 藏朱明二字,盖明帝姓朱也,此与都梁琴以朱色纪念明朝有异曲同 工之妙” 。 “则以朱代明为先民之习惯也” ,唐先生考证琴铭为明末 潞王朱常淓所刻,“隐喻反清复明之意”。

3.4 写心琴

琴上轸池和龙池之间有圆印,其中有“写心”二字,龙池下方有方印“恒斋珍藏”。 省博物馆称该琴应为清康熙年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所收藏。

李文炤(1672-1753),清代经学家。 字元朗,号恒斋。 湖南善化 (今长沙)人。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任岳麓书院山长。 《恒斋文集》 卷五“与人论文书”有“相别数载长亭偶遇写心之幸实出望外” 句, 另有《熊子逾三假击壤集戏赠》有“皇王帝伯写心印雪月风花”句, 此为李文炤在《恒斋文集》中仅两处提到的有关“写心”二字的资 料。 但在文集中有多处提到琴,卷八丙子年所写《憶叔父克家翁》诗 有“人琴俱去已三时,此夜清秋更可思”句。 又如《水阁夜坐赋得座 上泛潇湘》“万壑龙吟地轴摇, 千岩松啸山灵怒......澄清六合炎威 改,扁舟一叶五湖波,烟水苍苍听欸乃”,又如《题朱中天小像》“挟 剑携琴坐石间,素书一卷启琅函”。 至于“写心”琴是否为李文炤曾 经的藏琴,笔者未作进一步地考证。

除上述琴外,湖南省博物馆还藏有“鹤鸣秋月”、“祝公望”、“寒 泉漱石”、“万壑松风”、“山左昌乐石凤桐制”、“养中和性”、“海月清 晖”、“九霄环佩”、“醉涛”、谭嗣同“崩霆”、仲尼式无名七弦琴、左宗 棠仲尼式琴、“凤皇”、“炎陵文梓”、 浏阳礼乐局所制十六床古琴等 等。 笔者期有更多更详细的研究成果供人参考。


注释:

[1]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考辨与研究》载于《湖南省博 物馆馆刊第二辑》。

[2]因马王堆三号墓的下葬时间为公元前 168 年,因此从中出 土的琴暂系该年。

[3]“鹤鸣秋月”琴的琴式在历代均不见,《中国古琴珍萃》将此 琴命为“鹤鸣秋月”式。

[4]《琴府·下一》,唐健垣编纂,联贯出版社,第 1667 页。

[5]《琴府·下一》,第 1668 页。

[6] [7]《征鸿》见《今虞琴刊·杂录》,第 324 页。

[8] [9]《琴府·下一》,图 264-265、文第 1666 页。

[10]《恒斋文集》卷五,乾隆刻本,四为堂藏板。


参考文献:

[1] 项阳.“飞泉”鸿宝清角遗音--程宽先生与唐琴[J]. 音乐爱好 者. 1994(4).

[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古琴珍萃[M].北京:紫禁 城出版社 1998.

[3]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之考辨与研究[J].湖南省博物 馆馆刊第二辑.2005.

[4] 高至喜、熊传薪.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南卷[M].湖南:大象 出版社 2006.

[5]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之考辨与研究(续)[J].湖南省 博物馆馆刊第四辑.2007.

[6]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之考辨与研究(再续)[J].湖南 省博物馆馆刊第四辑.2007.

[7]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古琴珍萃[M].北京:紫禁 城出版社 1998.

[8] 今虞琴社.今虞琴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 2009.

[9] 宁江滨.湘籍琴家邱之稑、杨宗稷、顾梅羹考略[J].湖南师范 大学.2009.

[10] 郑珉中.蠡测偶录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汉代古琴》
马王堆七弦琴真的是古琴吗?未必!这个就是证据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战国
11. 湖南省博物馆【一级博物馆】
四大展览重磅来袭 湖南省博物馆展陈体系全面升级|湖南省博物馆|古琴
琴、瓷、画三展同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