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颅内肿瘤一例:强化明显,很容易忽视炎性假瘤【确诊丨医学影像经典病例337】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25岁。

主诉 : 反复头痛、呕吐1月余。

现病史: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痛呈间歇性发作,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同时感右侧肢体乏力,无视物模糊,无肢体抽搐,无听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左额叶占位性病变”,门诊拟“左额叶占位性病变”收住院。患者自起病来无昏迷,无癫痫发作。

既往史: 体健。

实验室检查: 无阳性体征。

超声: 无。

CT/MRI扫描: 女性肿瘤7项CEA、AFP、CA125、CA153、NSE、CA153、CA724、 Cyfra 211 均(-)。
MR扫描:采用SIEMENS公司MAGNETON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
扫描部位:头颅平扫+增强。
扫描序列:T2WI:tse-tra;T1WI/T2WI压水:tirm-tra-dark-fluid;T1WI增强:tse-fs-tra-p2-320。

查体: 无。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

医看

答案解读:E

解析:从T1WI横断位看,脑皮质明显受压推移,与上矢状窦相贴,符合脑外肿瘤的征象,但从增强扫描矢状位上观察,肿瘤整体与颅骨内板成锐角,符合颅内肿瘤的征象,本病定位诊断困难,手术证实为脑内。

问题二

行下列哪项检查对灶周水肿的原因能够提供帮助(单选)

A CT

B DWI

C MRA

D CE-MRV

E MRS

答案解读:D

解析:

CE-MRV能够较好的观察病灶与上矢状的的关系,上矢状窦有无压迫,该病灶的水肿为肿瘤压迫回流不畅所致,故应用CE-MRV检查。

问题三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MRI表现,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 淋巴瘤

B 脑膜瘤

C 浆细胞瘤

D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E 血管外皮细胞瘤

答案解读:D

解析:

手术所见:肿瘤位于额叶内侧部,与硬膜粘连不紧,基底不在硬膜,肿瘤表面部分覆盖较厚蛛网膜及薄层脑组织,表面光滑,肿瘤呈实性,成灰褐色,大小约3.8X3.5X3.0cm,质稍韧,血运丰富,由多支胼缘动脉分支供血, 肿瘤内侧与上矢状窦及大脑镰紧邻,但不粘连 。

病理所见:肉眼观:(颅内肿瘤)破碎肿物一堆,共4X6X1.5cm,灰白,质中等。镜下检查:在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的背景上见梭形细胞增生,部分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免疫组化结果:Vim(+)、ALK(+)、HHF35(散在+)、CK(-)、PR(-)、CD68(-)、CD1a(-)、CD31(-)、CD34(-)、Mum-1(-)、CD3(-)、SMA(-)、S-100(-)、Ki-67(+约5-10%)、CK8/18(-)、CD21(-)、CD56(-)、CD79a(-)、κ、λ(部分+)、CD43(-)、LCA(-)、Pax-5(-)、CD30(-)、CD15(-)、EMA(-)、desmin(-)。原位杂交示:EBER(-)。

病理诊断:“(颅内肿瘤)符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该病灶MR表现为左额叶类圆形肿块,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晰,病灶邻近及压迫上矢状窦,灶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未见脑膜尾征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本病例发现病变较为容易,本病例基本征象为类圆形、边缘清晰、信号较均匀、灶周水肿明显,邻近脑皮质受压,明显均匀强化的占位性病灶。

(2)定位诊断: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判断是颅内还是颅外病变非常重要。本病例的定位诊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从T1WI横断位看,脑皮质明显受压推移,与上矢状窦相贴,符合脑外肿瘤的征象,但从增强扫描矢状位上观察,肿瘤整体与颅骨内板成锐角,符合脑内肿瘤的征象,另外脑外肿瘤一般水肿不明显,该病灶周围水肿明显,考虑为压迫静脉窦回流不畅所致,本病例的定位诊断较困难,因此该病例的诊断关键在于对病灶的定位。

(3)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25岁年轻女性,病程较短(1个月),肿块较大,若考虑脑膜瘤,发病年龄、病程短,肿块较大这些不太支持,但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与脑膜瘤强化方式相似。因此,在定位诊断困难的前提下不容易定性诊断,但综合考虑,该病例位于颅内的征象多于位于脑外。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年轻女性患者,病程短,临床表现为反复头晕、呕吐。 MR表现为左额叶类圆形肿块,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晰,病灶邻近及压迫上矢状窦,灶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未见脑膜尾征。在考虑脑膜瘤的诊断时,要分析不符合、不支持脑膜瘤的地方。如开阔诊断思维,并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当病灶既同时有脑内及脑外占位征象时,考虑诊断要全面,而不是先入为主局限于脑膜瘤的诊断。建议该病例诊断为左额叶/额部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可能性大。本例术前误诊为脑膜瘤。

鉴别诊断

(1)脑膜瘤:影像表现部分重叠,发生于硬脑膜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脑膜瘤鉴别困难,需靠病理。发生于脑实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主要是靠病变定位来鉴别,脑膜瘤钙化多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少有钙化,另外好发年龄、病程与病灶的大小亦有一定提示作用。

(2)淋巴瘤: CT多呈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肿块。 T1WI成等和稍低信号,T2WI呈等和稍高信号,可见“尖角征”,“脐凹征”,增强扫描较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楚,MRS可见脂质峰。可见渗透性骨质破坏,骨皮质破坏相对轻而软组织肿块明显。

(3)浆细胞瘤:局限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信号及密度较均匀,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一般明显强化。无广基底,病变与脑实质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瘤周多无水肿。

(4)血管外皮细胞瘤:好发于前颅窝、小脑幕、矢状窦、大脑镰旁,坏死囊变常见,可见血管留空影,强化方式较明显,MRS见肌醇波升高。

病例供稿:海南省人民医院 陈锋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以往叫炎性假瘤,2002年WHO重新命名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成纤维细胞、血管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混合形成的“瘤样”软组织结节或肿块。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较为罕见,文献多为个案报道。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多见于青年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轻者无症状,重者主要是肿瘤压迫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典型者MR扫描TI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发生于硬脑膜的炎性假瘤与脑膜瘤影像鉴别困难,主要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鉴别(脑膜瘤脑膜细胞成瘤性增殖、免疫组化人类上皮膜抗原 EMA为阳性)。 术前及影像诊断非常困难,极易误诊为脑膜瘤。回顾本例临床与MR影像表现,青年女性患者,病程较短(一个月),MR提示为颅内较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的诊断证据欠充分。像本例颅内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十分少见,需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和鉴别诊断知识,诊断时多方面考虑,才能避免误诊。

点评专家:华山医院 姚振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痛头晕,MRI特点为右侧顶颞枕部脑膜强化、以软脑膜强化为主,怎么诊断?【确诊丨医学影像经典病例35...
较为复杂的颅脑病例,注意鉴别诊断!【确诊丨医学影像经典病例328】
【病例分析】颅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赞”学堂038】
2例颅内青少年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病例赏析 | 颅内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脑膜瘤给影像科医生带来的困惑—— 附典型脑膜瘤病例和误诊病例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