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八怪郑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userphoto

2023.12.26 山东

关注
ZHENG  XIE

“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郑板桥画兰竹画是寄托思想情感和直抒胸臆的途径,是他身分逆境中所持坚韧性格的写照。

众所周知,许多艺术家会倾向于使用自己偏爱的特定艺术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了他们作品的独特标志。

例如,草间弥生以其经典的波点图案令人瞩目,梵高的向日葵则是他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而徐悲鸿的马则体现了他的精湛画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些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关键在于他们找到了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艺术意象。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这位传统文人也不例外,他所欣赏的除了四季常青之竹还有空谷幽兰之美。

这些意象不仅与他的审美偏好密切相关,更体现了他坚定的人格特质和追求纯净、孤独与自由的内心世界。

想要探寻板桥绘画中的兰竹个性品质必须要回到他的绘画中去。

不容荆棘不成兰

自古以来,兰花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清翠的外观、洁白的花朵和芳香的味道,一直受到世人的热爱和追捧。尤其在宋朝时期,宋徽宗建立了皇家书画院,对花卉情有独钟,引发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花卉题材的浓厚兴趣,兰花成为了他们赞美的对象之一。

在众多绘画对象中,郑板桥的竹画无疑占据了首要地位。然而,他的兰画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郑板桥笔下的兰叶独具匠心,多取自荒山原野,展现了大自然中天然合成的兰花的神韵。

他在绘画中注重对兰的细节描绘,运用重墨和草书的运笔方式,将绘画和书法完美结合,使画面豪放而不失细腻,杂乱而有法度。

通过画笔,郑板桥成功地表现了他心中兰花的率直可爱和无拘无束的特点。他的兰画不仅传达了对兰花的怜爱之情,也展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独特视角。因此,郑板桥的兰画成为了他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他的竹画共同构成了绘画领域的杰出代表。

《兰竹荆棘图》

这幅画展示了嶙峋山石间生长着的挺拔细竹和纤弱优雅的幼兰。

初看之下,这幅画是典型的文人风雅之作,让人以为郑板桥只是想用劲竹和幽兰来表达自己的坚毅品格和高尚情操。但是,仔细观察这幅画就会发现,其中还穿插着细细密密的荆棘。这样的画作让人难以理解,甚至可以被视为一幅“怪画”。

对于那些看惯了兰芝君子相伴而生、宇宙之间正气浩荡的传统画者们来说,这三种意象同时出现可能是不可接受、荒诞离奇的。

然而,郑板桥是一位善于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画家。只要看一下他的题画诗,欣赏者就不难理解他的真实想法。

这首题画诗写道:“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知佛法浩漫漫。”

的确,容不下荆棘的兰竹必定无法茁壮成长。正是荆棘的存在让兰竹更加具有生存危机感,最终充满竞争的活力,根深叶茂,香飘四溢。

秀叶疏花见姿致

清代诗人土铨赞郑板桥的画:“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郑板桥笔下的“石”具有独特的特色,其在绘画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郑板桥的作品中,石并不是作为独立的物象出现,而是作为陪衬与竹、兰等元素互相组合构成画面。这并不意味着石在画面中的地位不重要,相反,石在画面布局中起到了衬托兰、竹姿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陪衬物体。

当然,郑板桥在作画时也并非始终以石头作为陪衬。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少数情况下是以石头作为主体物出现的。

他在画石头时,通常先用淡墨勾勒出石头的外形轮廓,然后运用侧锋技法进行皴擦,以表现石头的纹理和质感,却不点苔,他认为,点苔可能会使画面显得俗气,不能起到美化的作用,反而可能破坏画面的美感。因此,在郑板桥的竹石题材中,点苔技法的出现极为少见。

《兰竹图》

取法郑思肖、陈淳和石涛,但却是“取其意之法而成为自成体”。

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摇曳。

石、兰、竹三者组织安排得完美和谐。当中以石为龙脉,把一丛从分散的兰竹有机地统贯一气,显得既严整而又富于变化,三者不分主次,浑然天成。

壁岩以放染间施的笔法运筹,空白以见平整,峰峻以显倔巍,用笔、用墨、用水都恰到好处地显示了元气凝结的峭岩体势。

浓墨劈兰撇竹,兰叶竹叶偃仰多姿,互为穿插呼应,气韵俨然,疏枝劲叶,极为醒目。

可见,郑板桥画石、兰、竹确实取法于古人,所以才会有郑思肖的峭拔,有陈淳的潇洒,和石涛的沉雄秀发,但却没有全部接承,而是“十分学七要抛三”,所以形成了自己苍劲挺拔、磊落脱俗的独特风格,给人一种清高拔俗、自然天成的趣味。

扬州八怪以相示人,他们惯以隐晦画作为外衣去保护自己,但当我们拨开他们怪诞的外表去触及其内心,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与经济发展状况去观察,便不难发现他们其实是一群率性可爱之人,更是时代的先锋者。

郑板桥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所言:“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板桥“怪”艺术观的书画创新价值研究
郑板桥墨竹画
扬州八怪郑板桥的兰竹石
怪人二三事
论郑板桥绘画风格及形式表现特色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