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姆到底有多矫矫不群?看看他22岁的时候写了什么

在这世上,有谁敢说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笔不好?敢写文讽刺狄更斯的个人作风?毛姆敢。又有谁能被加西亚·马尔克斯、乔治·奥威尔、董桥奉为自己最钟情的作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天生会讲故事的人?毛姆能。

那么,毛姆到底有多么矫矫不群呢?

也许《作家笔记》这本书能对此作出回答。毛姆一直有写笔记的习惯,这部回忆录是耄耋之年的毛姆从自己厚厚的十五册笔记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从18岁到70岁,在这部回忆与悼祭之书中,我们可以与那个八岁丧母,十岁失怙,仰仗叔父供给的毛姆狭路相逢,见证这位十七岁入海德堡大学攻读哲学及唯美主义,一年后返英,后又弃医从文立志写作的少年的叛逆、困惑、求索与成长,以及时移事往,他对家庭、道德、伦理、时政、文学、艺术及中西文化交流所持的见解的嬗变。

喜爱他的人都知道,这位作家之所以毒舌并非为了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在他的犀利之下,折射出的是他对人性敏锐的洞察力,那些睿智的话语,充满了启示。以下这些人生感悟,有些人可能一生都不曾参透,然而,它们却出自22岁的毛姆笔下。

1

智力是如此灵活全面的武器,人一旦拥有它,就几乎放弃了所有其他能力;不过,在本能面前,智力可没有多大功效。

2

人们给饥肠辘辘者提供食物以便在享用盛馔佳肴时不被打扰。


3

人在亢奋、狂暴时,文明中那些常见的清规戒律就都失去了效力,他们重又奉行起“以牙还牙”的古老规矩。


4

认为美德就要牺牲个人意愿且美德之为美德就在于这种牺牲,是错误的。行为高尚并不是由于这一行为让人不快。


5

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不过是无尽的操劳,给儿女一个家,为他们烹煮烘焙;而等孩子们长大成人,也将营营役役,将祖辈的生活再活一遍。


6

越有头脑的人越担得起痛苦。


7

女人在痛苦中较少流露情感,并不证明她们更经得起折磨,毋宁说她们对苦痛不够敏感。

8

爱主要出于人类的生殖本能。这一点在下面的事实中有所体现:绝大多数男人任由自己去爱,错过了第一个让自己中意的女人,可不久,他就又转向另一个女人。男人几乎不能始终不渝地爱。即使能,或许也只说明他的性本能不是很强。

9

生殖本能一旦得到满足,令恋人目盲的疯狂随即消失,留给他的是他满不在乎的妻子。


10

我不明白抽象美是指什么。美是激发出艺术家审美感觉的人、事、物。今天艺术家认为美的,十年后所有人都会觉得美。不久前,人们还说没什么比吐着黑烟的工厂烟囱更丑的;但画家们发现了这一景象的装饰美,于是烟囱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起初,人们对此讪笑不已。渐渐地,人们看出了这些画的美,凝视之下,也体会到美之所在。如今,已无需什么了不起的洞察力即可从烟囱林立的工厂这一画面里获取愉悦的颤栗,就如从开满鲜花的绿野中感受到的一样。

11

世人对诗人艺术家的浪漫生活叹赏不已,但他们更应赞美诗人艺术家的表现力。那些故事若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无人闻问,但若出现在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生活中则能令人兴味盎然。当事人决定那些事的意义。

12

人对自己在大自然中地位的认识错谬至极,这一错误难以根除。

13

要是善良的人不那么沉闷枯燥该多好!

14

哲学家就像一个登山者,为了看日出不辞劳苦,可爬到山顶却只见一片迷雾;于是他慢悠悠地下山。要是他没跟你说那边风景独好,那他就一准是个老实人。

15

不管社会的认可程度如何,男人和女人非婚同居的通常结果是,男人变得比他未曾这样做时更狭隘更猥琐。

16

男人理想中的女人仍是童话里的公主,七重褥子下面的一粒干豌豆都能让她辗转难眠。男人害怕沉着的女人。

17

爱最能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因为新的观点主要源自新的情感。它是激情的结果而非思想的产物。

18

人有一半的麻烦和犹疑出于每个问题他都试图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无论“是”或“否”可能都不中肯,因每一方都有其“是”亦有其“否”。

19

生活满是疏误错谬,身陷其中而能破围而出,这总是让我忍俊不禁。对我来说,打破从少时起形成的种种偏见,这本身既是工作也是消遣。

20

人们执意用违心的行为来毁掉自己的生活。

21

几乎没有人想过,为高尚的目标在雨中静坐的人同酩酊大醉回不了家而露宿街头的酒鬼一样可能得风湿——甚至更可能。

22

热衷于细节和事无巨细的记忆是最为突出的女性特征。女性能够准确、详尽地复述和朋友多年前一次无足轻重的谈话;而更糟的是,她们居然还真这么做。

23

痛苦有伤自尊、令人难过;以为痛苦使人高贵是荒诞的。将苦难神圣化的尼采如同寓言中那只丢了尾巴的狐狸。他的痛苦让人强大这一论证可解析为历经苦难者的报复心。而他视为力量的东西则只是将自己所曾忍受的暴戾强加于人时的快感。

24

尽心尽力的父母常有无情无义的子女。这并不是孩子的错。把父母为自己做出的牺牲视为自己的权利,这对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他们怎么知道这世上只有付出才能得到?

25

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来说,没有理由支持一个人应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别人这一说法。

26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像轮盘赌。社会是庄家。个人时赢时输,而庄家则总是赢。

27

人常说,痛其所痛,久而久之,会麻木,乐其所乐又何尝不是如此?

28

愿死用夜色掩去我的沧桑。


相关图书

《作家笔记》

[英]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著

陈德志 陈星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中处处皆是敏锐的观察、自传性的笔记,以及毛姆很多最杰出作品的萌芽。《作家笔记》是我们对于一位伟大作家的活跃的心灵,得以进行令人愉悦的窥探的独一无二的窗口。在这部日记里,我们看到了毛姆无可比拟的洞察力,以及他作为一名作家的非凡职业生涯的萌芽与发展。年代跨越他在伦敦作为一名青年医科学生,到他成为经历丰富的世界旅行者。

《月亮与六便士》

(英)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著

陈逸轩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

“我”是一名作家,认识了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一家。这个家庭看上去美满幸福,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先生总是显得缺乏活力。不久之后思特里克兰德离开了家庭,去了巴黎,决心寻找自己的“艺术”。

“我”找到思特里克兰德,他决心挣扎出这种生活。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后来找到了谋生的技能,过得很好。五年之后“我”在巴黎见到了思特里克兰德,他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从未觉得后悔。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他的才能也渐渐得到认可。

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决定抛弃文明生活,来到了接近原始的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与“我”偶然相逢。思特里克兰德娶了一名土著姑娘,并且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

后来孩子们死了,他也得了麻风病。最后在失明的时候在墙上完成了一幅力作。土著妻子埋葬了他,并且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作予以销毁。尽管“我”惋惜不已,但也在他的绘画中理解了他的追求。

《人性的枷锁》

[英]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著

徐进 雨嘉 徐迅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长篇半自传体小说,于1915年出版。

菲利普天生跛足,自幼失去双亲,自卑的心理深深植根在他的生活中。他在伯父凯里牧师和伯母路易莎的抚养下长大,伯父对其较为冷淡,但伯母悉心照料,给予他母亲般的温暖。

菲利普自幼酷爱文学,在伯父的书房里找到寄托。他不顾伯父的反对,远赴德国海德堡求学,在那里结识了英国人海沃德和美国人威克斯,开始对神学产生质疑。

之后,菲利普到伦敦成为一名会计学徒,但他对枯燥的生活感到厌倦,很快就转而到巴黎学习艺术,在巴黎学了两年绘画。但他最终意识到自己在艺术上资质平平,不会有所建树,而伯母的死讯传来,菲利普回到英国,并决定去伦敦学医。在伦敦,菲利普爱上了女招待米尔德丽德,但米尔德丽德并不喜欢菲利普,而且天性自私,拒绝了菲利普的追求,同他人发生关系并怀孕。在追求失败后,菲利普转向女作家诺拉的怀抱。之后米尔德丽德被人抛弃,又找到了菲利普,菲利普同诺拉分手,努力接济米尔德丽德生活。但米尔德丽德随后恋上了菲利普的朋友哈利并再次离开……

《刀锋》

[英]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著

秭佩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44年,在二战的硝烟中,《刀锋》出现在饱受战争煎熬的读者面前。实际上,本书的写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作者在美国游历时写就的。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青年莱雷为好友在战争中猝然死亡,而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深刻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拉里在故乡感受着美国建设一个“宏伟而繁荣的时代”的热潮,却难以置身其间。他执拗地要寻求心中那个让他难以割舍的疑问。他在书籍中发掘,在静思中梳理。为此,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远遁法国,再后,开始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东方的《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札记之——《人生的枷锁》(毛姆)
作家毛姆:学会转弯,任何经历都不会白费……
简爱&?人性的枷锁 【英】勃朗特?&毛姆
拿毒舌遮情怀的傲娇聪明人
毛姆:我是最好的二流小说家
通往内心世界的自由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