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功臣庙二十一功臣”全介绍:徐达排第一,汤和排第六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后,为了表彰和纪念大明开国功勋们的功绩,命人在南京城外的鸡鸣山修建了功臣庙。功臣庙建成后,朱元璋通过反复斟酌,按照功绩大小,依次圈定了二十一位开国功臣,而李善长、冯胜、傅友德、蓝玉、胡惟庸等开国功臣因未能善终,都不在功臣庙的功臣名单里。对于已经去世的功臣,朱元璋命人将他们的塑像供奉在功臣庙里,让后人瞻仰和纪念,对于还健在的功臣,朱元璋也让人为他们留下了位置。

下面我们就按照功臣庙排位顺序,依次看下这些功臣们的功绩。

  • 一、魏国公徐达

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他们自小便是好朋友,他还曾用自己替换朱元璋当人质,他与朱元璋之间的感情无人能比。朱元璋在濠州参加红巾军后,奉命回家乡招兵,徐达很高兴的响应,并参加了红巾军。后来,朱元璋觉得在濠州没有发展前途,便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耿再成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去外面开创新的局面。离开濠州后,徐达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定远、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势力。在攻占南京后,朱元璋又分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邓愈、汤和等将分别攻占了周边各地,至此,朱元璋成为当时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

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邓愈、冯胜、傅友德等将北伐元军,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他们又顺势荡平了山西、陕西,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明军占领,至此元朝灭亡(后文将元朝残余势力简称为“北元”)。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领邓愈、汤和等将出征讨伐北元。明军此次出征大胜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攻克了北元应昌府,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派遣三路大军再次讨伐北元,其中以徐达统帅的中路军被北元打败。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北元军队袭扰明朝边境,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前去清剿北元来犯军队,这次明军大胜,完成了战略计划。

徐达一生智勇双全,战功卓越,少有败绩,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徐达在功臣庙位列第一,名副其实!值得一提的是,徐达和朱元璋还是儿女亲家,徐达的长女许配给了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次女许配给了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四女许配给了朱元璋第二十一子安王朱楹。

  • 二、鄂国公常遇春

常遇春本来是绿林大盗,在和州劫掠时,正好赶上朱元璋的军队攻打和州。他听说朱元璋为人仗义,治军严明,便投靠了朱元璋。投靠朱元璋后,常遇春作为先锋,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力量。在攻占南京后,朱元璋又分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邓愈、汤和等将分别攻占了周边各地,至此,朱元璋成为当时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

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邓愈、冯胜、傅友德等将北伐元军,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他们又顺势荡平了山西、陕西,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明军占领,至此元朝灭亡。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常遇春和李文忠率军讨伐北元,北元军队听到消息后向北逃窜,常遇春、李文忠率军奔袭千里,大获全胜,并占领北元上都开平。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常遇春突然病逝。常遇春一生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在战场上英勇无敌,战功卓越,在功臣庙位列第二,理所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常遇春和朱元璋也是儿女亲家,常遇春的长女许配给了朱元璋长子太子朱标,即朱标太子妃。

  • 三、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在朱元璋成为红巾军将领后,李文忠跟着父亲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把李文忠当成亲生儿子来养,还让李文忠跟随自己姓朱,改叫朱文忠,后来又复姓李。在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后,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开始跟着朱元璋征战天下。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又跟随徐达和常遇春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紧接着又奉朱元璋命令,与汤和、廖永忠、胡廷瑞等将领分别带兵平定了陈友定割据势力。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李文忠作为副将军,和常遇春率军讨伐北元,北元军队听到消息后向北逃窜,常遇春、李文忠率军奔袭千里,大获全胜,并占领北元上都开平。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常遇春突然病逝。常遇春病逝后,李文忠奉命代替常遇春统率军队。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军出征讨伐北元。明军此次大获全胜,打败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其中李文忠率军攻克了北元应昌府。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派遣三路大军再次讨伐北元,其中以徐达统帅的中路军被北元打败,以李文忠为统帅的东路军与元军打平,以冯胜为统帅的的西路军大获全胜结束。如果说徐达打仗善谋略,常遇春打仗善突击,那么李文忠打仗就是善奔袭,李文忠是当时除了徐达和常遇春外最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 四、卫国公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自小跟随父亲和哥哥起兵抗元,后来因父亲与哥哥均战死,17岁时便掌管兵权继续领兵抗元,19岁时率领麾下1万多人投奔了朱元璋。投奔朱元璋后,邓愈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力量,使朱元璋成为当时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名的洪都战役中,邓愈作为大都督朱文正的副手,协助朱文正守卫洪都85天,打赢了洪都守卫战,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立下大功。

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邓愈、冯胜、傅友德等将北伐元军,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他们又顺势荡平了山西、陕西,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明军占领,至此元朝灭亡。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军出征讨伐北元。明军此次大获全胜,打败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攻克了北元应昌府,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这次邓愈也随军出征他率军招降了吐蕃。

明洪武五年(1372年),广西各族叛乱,朱元璋任命邓愈为征南将军,吴良为副将军,出兵平叛,征战数月大胜而归。明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任命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军,带兵征讨吐蕃反抗势力,他们领兵深入吐蕃腹地,平定了吐蕃的反叛势力,邓愈在班师回朝途中因病去世。邓愈一生战功赫赫,为建立明朝立下功劳,他在功臣庙位列第四位。值得一提的是,邓愈和朱元璋也是儿女亲家,邓愈的长女许配给了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

  • 五、信国公汤和

汤和与朱元璋是从小一起玩大的伙伴。长大后,汤和在濠州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并给朱元璋写信,邀请他也加入了红巾军。不长时间,朱元璋因功被郭子兴提拔为镇抚,官职在汤和之上。后来,朱元璋觉得在濠州没有发展前途,便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耿再成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去外面开创新的局面。离开濠州后,汤和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力量,使朱元璋成为当时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

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又跟随徐达和常遇春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之后,朱元璋派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等分别带兵攻打方国珍,迫使方国珍割据势力归顺。紧接着朱元璋又派遣汤和、廖永忠、李文忠、胡廷瑞等将领分别带兵,平定了陈友定割据势力。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军出征讨伐北元。明军此次大获全胜,打败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攻克了北元应昌府,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这次汤和也随军出征。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任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分道伐蜀,迫使四川的明升割据势力归降。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派遣三路大军再次讨伐北元,其中以徐达统帅的中路军被北元打败,以李文忠为统帅的东路军与元军打平,以冯胜为统帅的的西路军大获全胜结束。这次出征,汤和跟随的是徐达的中路军。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北元军队袭扰明朝边境,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前去清剿北元来犯军队,这次明军大胜,完成了战略计划。汤和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功臣庙位列第五。值得一提的是,汤和和朱元璋也是儿女亲家,汤和的次女许配给了朱元璋十子鲁王朱檀。

  • 六、西平侯沐英

沐英是孤儿,自小颠沛流离,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进攻集庆(今南京),13岁的沐英这次跟随朱元璋出征,自此沐英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后,沐英又跟随朱元璋兼并了陈友谅割据势力。在方国珍割据势力归顺朱元璋后,朱元璋派遣汤和、廖永忠、李文忠、沐英等将领分别带兵平定了陈友定割据势力,此时,沐英已经成长为朱元璋身边的主要将领。

明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任命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军,带兵征讨吐蕃反抗势力,他们领兵深入吐蕃腹地,平定了吐蕃的反叛势力,回师途中邓愈病逝,沐英率领军队返回。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朱元璋任命沐英为征西将军,与蓝玉带兵讨伐西番,大获全胜,俘虏西番十八族头领阿昌失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北元军队袭扰明朝边境,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前去清剿北元来犯军队,这次明军大胜,完成了战略计划,这次沐英跟随徐达出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的北元残部,这次出征平定云南全境。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诏命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朝,而留下沐英镇守云南。因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叛乱频发,沐英镇守云南期间,一直致力于云南的平定与治理,为明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沐英一生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为大明建立立下战功赫赫,为大明云南边疆稳定作出巨大贡献,他在功臣庙位列第六。值得一提的是,沐英和明成祖朱棣是儿女亲家,他的儿子沐昕娶了明成祖的女儿常宁公主为妻。

  • 七、胡大海

胡大海很善于用兵,智力过人,曾向朱元璋推荐过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名士。在朱元璋攻占滁州后,胡大海投奔了朱元璋。此后,胡大海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势力。在攻占南京后,朱元璋又分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邓愈、汤和等将分别攻占了周边各地,至此,朱元璋成为当时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

胡大海在攻下严州府(位于浙江省西部)后,苗族将领蒋英、刘震、李福等带兵前来归附,胡大海十分欣赏他们的骁勇,就把它们留在了自己的麾下。但蒋英等人都不是真心降服,密谋叛投张士诚。公元1362年2月7日,蒋英等人将邀请胡大海等人到八咏楼视察士卒演习,趁机杀害了胡大海及其次子胡关、将军耿再成等人,朱元璋为胡大海被杀感到十分痛惜和愤怒。之后,李文忠率军攻打杭州时,抓住了蒋英等人,朱元璋命令杀了他,用他的血来祭奠大海等人,并为胡大海写了祭文。胡大海善于用兵,并且善于向朱元璋推荐名士,是朱元璋前期起兵时的主要军事将领,他在功臣庙位列第七。

  • 八、冯国用

冯国用,濠州定远(今属安徽定远)人,名将冯胜之兄,精通兵法,善于用兵。元朝末年,他与弟弟冯胜组建武装保卫乡里,后来归附了朱元璋,并力劝朱元璋夺取南京作为基地,因此受到朱元璋的信任。此后,冯国用兄弟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势力。公元1359年4月15日,冯国用在参加攻打绍兴的战役时,突然暴病,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听到后痛哭不已。冯国用是朱元璋前期起兵时的主要谋士和军事将领,他在功臣庙位列第八。

  • 九、赵德胜

赵德胜,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最初在元朝临时组织的汉人武装当兵,后来觉察到元军必败,便投奔了朱元璋。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势力。公元1363年,江浙地区的义军领袖张士诚派兵攻打在安丰的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自率军救援,江西、湖南一带的义军领袖陈友谅乘机率领六十万水路大军进攻朱元璋地盘,首当其冲的便是洪都城(今南昌),赵德胜和邓愈跟随大都督朱文正誓死守城,硬生生地率领洪都守军坚守85天,等来了朱元璋率领的援军,打败了陈友谅的进攻。在洪都守卫战中,赵德胜因重伤去世,年仅三十九岁,朱元璋为他的去世感到十分痛惜。 赵德胜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誓死守卫洪都城,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立下大功,他在功臣庙位列第九。

  • 十、耿再成

耿再成,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朱元璋在濠州郭子兴麾下时,就归附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觉得在濠州没有发展前途,便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耿再成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去外面开创新的局面。离开濠州后,耿再成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定远、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后来跟随胡大海攻打严州府(位于浙江省西部),攻下后又随胡大海镇守严州,此时,苗族将领蒋英、刘震、李福等带兵前来归附,胡大海十分欣赏他们的骁勇,就把它们留在了自己的麾下。但蒋英等人都不是真心降服,密谋叛投张士诚。公元1362年2月7日,蒋英等人将邀请胡大海等人到八咏楼视察士卒演习,趁机杀害了胡大海和耿再成等人,朱元璋为此感到十分痛惜和愤怒。之后,李文忠率军攻打杭州时,抓住了蒋英等人,朱元璋命令杀了他,用他的血来祭奠胡大海、耿再成等人。耿再成是朱元璋前期起兵时的主要军事将领,他在功臣庙位列第十。

  • 十一、华高

华高,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元朝末年时局动荡,华高和俞通海、廖永安等人在巢湖组建水师自保,在朱元璋攻占滁州后,华高与俞通海、廖永安等人率领巢湖水师归顺了朱元璋。归顺朱元璋后,华高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兼并了陈友谅割据势力。后来因病去世,华高在功臣庙位列第是十一位。

  • 十二、丁德兴

丁德兴,濠州定远(今属安徽定远)人,很早就投奔了朱元璋。投奔朱元璋后,丁德兴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定远、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又跟随徐达和常遇春率军前去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在即将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时去世。丁德兴是朱元璋前期起兵时的主要军事将领,他在功臣庙位列第十二位 。

  • 十三、俞通海

俞通海,庐州巢县(今安徽巢湖)人,元朝末年时局动荡,俞通海与廖永安、华高等人在巢湖组建水师自保,在朱元璋攻占滁州后,俞通海与廖永安、华高等人率领巢湖水师归顺了朱元璋。归顺朱元璋后,俞通海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之后,他作为水军总指挥,跟随朱元璋兼并了陈友谅割据势力,其中在鄱阳湖之战中功劳最大。之后,跟随徐达出征张士诚割据势力,在即将荡平张士诚割据势力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八岁,朱元璋十分伤心,亲自率文臣武将前往祭奠。俞通海归顺朱元璋后,作为水军主帅,功勋卓著,他在功臣庙位列第十三位。

  • 十四、张德胜

张德胜,出身巢湖水军,在朱元璋攻占滁州后,张德胜跟随华高、俞通海、廖永安等人归顺了朱元璋。归顺朱元璋后,张德胜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之后,在与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作战中,大败赵普胜,三战三捷,立下平生最大战绩。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出征陈友谅(杀徐寿辉,建立陈汉割据政权)割据势力,参加了龙湾之战,立下大功,最后在追击陈友谅败军时战死,他在功臣庙位列第十四位。

  • 十五、吴良

吴良,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吴桢的哥哥,很早之前就和吴桢投奔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觉得在濠州没有发展前途,便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耿再成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去外面开创新的局面。离开濠州后,吴良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定远、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公元1357年,朱元璋派吴良率军占领江阴并让他镇守江阴,吴良镇守江阴期间,多次打败张士诚军队的进攻。明洪武五年(1372年),广西蛮族叛乱,朱元璋任命邓愈为征南将军、吴良为副将,出兵平叛,征战数月大胜而归。吴良,战功卓著,被朱元璋称赞是当代的吴起!他在功臣庙位列第十五位。值得一提的是,吴良和朱元璋也是儿女亲家,吴良的女儿许配给了朱元璋七子齐王朱榑。

  • 十六、吴桢

吴桢,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吴良的弟弟,很早之前就和吴良投奔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觉得在濠州没有发展前途,便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耿再成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去外面开创新的局面。离开濠州后,吴良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定远、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之后,又跟随徐达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跟随汤和带兵攻打方国珍割据势力,迫使方国珍割据势力归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他镇守登州(今山东蓬莱),统率水军,督理海运。明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听说沿海有倭寇入侵,任命吴祯带兵出海围剿倭寇,使得明初沿海地区再无倭寇。洪武十一年(1378年),吴桢在镇守辽阳期间病逝。吴桢战功卓著,在功臣庙位列第十六位。

  • 十七、曹良臣

曹良臣,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早年曾率领乡里组建武装保卫乡里,在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带人归附了朱元璋。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军北伐元军,曹良臣随军出征,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徐达命曹良臣驻守通州。曹良臣在驻守通州期间,率领少量的守军击退了北元丞相也速率领的骑兵。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军征讨伐北元,曹良臣随军出征。明军此次出征大胜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攻克了北元应昌府,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任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分道伐蜀,最后迫使四川的明升割据势力归降,曹良臣这次跟随汤和出征。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派遣三路大军再次讨伐北元,其中以徐达统帅的中路军被北元打败,以李文忠为统帅的东路军与元军打平,以冯胜为统帅的的西路军大获全胜结束。这次出征,曹良臣随副将军李文忠统帅的东路军出征,东路军经过殊死战斗,最终击退元军,但曹良臣等人战死。曹良臣战功卓著,在功臣庙位列第十七位。

  • 十八、康茂才

康茂才,湖北蕲春人。元朝末年时局动荡,康茂才领人组建武装保卫乡里,力量逐步扩大,后来元朝廷册封他为淮西宣慰使和都元帅,让他带兵驻守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等地。在朱元璋带兵攻打采石矶时,康茂才被常遇春率军打败,后归附朱元璋。归附朱元璋后,康茂才跟随朱元璋攻占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又跟随徐达和常遇春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

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军北伐元军,康茂才随军出征,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他们又顺势荡平了山西、陕西,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明军占领。至此元朝灭亡。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军出征讨伐北元。明军此次大获全胜,打败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攻克了北元应昌府,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这次康茂才也随军出征,在回军途中病逝,时年五十七岁。康茂才战功卓著,在功臣庙位列第十八位。

  • 十九、吴复

吴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早年曾率领相邻组建武装保卫乡里,后来,在濠州归附了朱元璋。吴复归附朱元璋后,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后来,朱元璋派吴复镇守常州,吴复在常州多次打败张士诚军队的进攻。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军出征讨伐北元。明军此次大获全胜,打败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攻克了北元应昌府,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这次吴复也随军出征。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任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分道伐蜀,最后迫使四川的明升割据势力归降,吴复这次跟随傅友德出征,。明洪武五年(1372年),广西蛮族叛乱,朱元璋任命邓愈为征南将军、吴良为副将,出兵平叛,征战数月大胜而归,这次吴复也随军出征。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朱元璋任命沐英为征西将军,和蓝玉、吴复等将带兵讨伐西番,大获全胜,俘虏西番十八族头领阿昌失纳。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的北元残部,吴复也随军出征。这次出征平定云南全境,后来吴复在普定伤口复发去世。吴复战功卓越,在功臣庙位列第十九位。

  • 二十、茅成

茅成,濠州定远(今属安徽定远)人,在朱元璋攻占和县后加入朱元璋队伍,在常遇春麾下效力。加入朱元璋队伍后,跟随朱元璋军队连续攻克定远、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力量。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军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大军吞并陈友谅地盘后,跟随徐达讨伐张士诚割据势力,在攻打苏州时阵亡。茅成战功卓越,在功臣庙位列第二十位。

  • 二十一、孙兴祖

孙兴祖,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投靠朱元璋后,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势力。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兼并了陈友谅割据势力,其中在龙湾之战中立下功劳。后来跟随徐达攻克泰州后奉命守卫海陵,并多次打败张士诚军队的进攻。

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带兵北伐元军,孙兴祖 出征。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按朱元璋安排,设置燕山六卫,留兵三万人,让孙兴祖和华云龙留守。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军出征讨伐北元,孙兴祖率领燕山六卫随军出征。明军此次大获全胜,打败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攻克了北元应昌府,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但此次出征孙兴祖战死。孙兴祖战功卓越,在功臣庙位列第二十一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功臣庙实力榜:冯胜排第四!傅友德排第七!蓝玉排第八
朱元璋开国十大功臣,刘伯温排第四,第一名无争议
盘点明朝以武封公爵的5大名将,仅一人受猜忌被赐死,其他皆善终
明朝的几大功臣
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
明朝开国六公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