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用艾灸防治新冠感染

我们知道,医圣张仲景非常重视灸法。以《伤寒论》为例,其中的三阴经病证多用灸法。为什么要用灸?因为三阴病以虚证、阴证为主,而灸能借艾火以温阳通阳养阳,当然可以治疗三阴病。

但仲景亦告诫我们:“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其理由是:“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筋伤骨,血难复也。”

仲景的意思是说,若属阴虚火旺之虚热者,其津血亏虚,若再以艾火灼津,阴血更虚,火热更盛,热亢津竭,导致“血散脉中”,肌肤失养,焦骨伤筋。

有人因此而害怕用灸,认为艾灸有伤阴之弊端。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一些思考,愿意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其一,灸法有着极好的养生及治病效果。

古人有云,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

从临床来观察,艾灸得艾之火力,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古代医家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杨继洲等均十分重视其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灸法对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均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并且,艾灸有很好的解热、抗炎、镇痛、抗肿瘤的功效。

我们要充分肯定艾灸的功效,这是临床推广应用艾灸的基础。事实上,我临床常用艾灸,不但用艾灸来治病,亦用艾灸来养生。我用艾灸所治疗的病种十分广泛,包括不少内伤及外感诸病,都会用灸,我观察到,施灸后效果非常好。

其二,艾灸最适合于阳虚寒盛体质者。

艾灸有纯阳温热之性,若施灸于虚寒性体质者,灸后如同人体之“少火”,能起到“阳和之火则生物”,实现阳生而阴长,燮理阴阳。

由此说,艾灸最适合于阳虚寒盛体质者。此类体质者往往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肚腹喜暖、常用腹泻等不适。

​再者,就奥密克戎感染来说,明显是偏于风寒,病人出现明显的恶寒、身痛、头痛、发热等症状。对于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用艾灸。事实上用上艾灸会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其三,艾灸会伤阴吗?

理论上讲艾灸能温通阳气,而生命以阳为本。若阳气健旺,则生命更有活力。之所以说艾灸会导致伤阴,当源于两个原因:

一是艾性纯阳,阴虚体质者偏于阳亢,而艾灸若用于阴虚体质患者,艾灸之温性犹如“壮火”,“亢烈之火反害物”,会导致血燥生热,如同火上浇油。

《内经》认为,壮火为邪火,火邪内攻,灼耗阴血,最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因“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

二是过灸或重灸。《外台秘要方》言:“凡灸有生熟”,其意思是说,需要考虑灸量,即艾灸的刺激量,包括艾灸的壮数和艾柱的大小。

古人所谓的艾灸,多指化脓灸。其特点是火力足,局部皮肤破溃而脓水淋漓。显然,这样的灸法其火气非常猛,有伤阴之弊端。

其四,艾灸伤阴的一些表现。

我从临床及生活中观察到,不少人因为艾灸过度而出现一些伤阴的表现。比如,艾灸后出现口干咽燥、心烦、不寐、耳鸣、指甲脆薄、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易脱、便秘等等。

另外,女性若过灸亦可能导致经期提前、经量变少、闭经等等。

从中医来分析,艾灸之火进入体内,会形成伏火。或伏于肝肾,或伏于血脉,持续在体内产生作用。若素体阴虚,火邪内攻,就可能焦骨灼筋,导致阴血更加受损,进而产生各种变证。

由此说,若辨证不清时,不能盲目使用灸法。特别是不能盲目使用化脓灸法。

其五,用灸而不滥灸。

清代大医王孟英在一则医案中说了这样一番话:“夏间或劝以灸火,云可以除百病,盖未知灼艾之可以除百病者,谓可除寒湿凝滞、阳气不能宣通之证,非谓内伤外感一切之病皆可灸而除之也。故仲景有“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之训,正以艾火大能伤阴也。”

王孟英的这段话说得很好!这里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灸能除百病,主要指的是能“除寒湿凝滞、阳气不能宣通”的百病,而不是所有疾病都可用灸;二是需考虑到艾火伤阴的问题,不可滥施艾灸。

我的观点是,施灸时要根据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刺激量。一般来说,体质偏阳弱,或气虚者可适当多灸重灸,比如可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以培补元气,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大体说来,可根据病情轻重来决定艾灸量。比如,病情轻者可少灸,病情较重者可多灸、重灸。

亦可根据不同施灸部位来决定不同强度的灸量。比如,头面是诸阳汇聚之处,胸膈是君火之地,不宜施加过多的火气,阴虚有热者腹背也不宜多灸。

更重要的是,今时艾灸的方法有很多,既有传统的化脓灸,亦有艾条灸,有盒灸,有悬灸(我们选择中医工作室定制的一种灸法,非常平和,几乎无烟)有麦粒灸等等。

我的观点是,艾条灸、悬灸的刺激量极小,几乎人人都可施灸(不管阴虚阳虚皆可),且不伤皮肤,不留疤痕。若每个穴位灸15分钟,连续灸三两个穴位,穴位处皮肤略红,则绝无伤阴的弊端。

​比如,感染奥密克戎后若出现高烧,即可灸身柱穴。用艾条灸身柱20分钟许,使局部皮肤微微发红,即有速效退烧之功。若有人感染后发烧,用诸法而烧不退者,不妨试用灸法。而且此法尤其适合于小儿发烧。

麦粒灸亦可用,比如在穴位上灸三两壮,亦不会有伤阴之弊。只要壮数少些,即使是阴虚者亦可用。而且此法可用于治疗几乎所有疾病,不管是外感病还是内伤病,都有极好的效果。

事实上我自己常用麦粒灸法,我常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双侧施用麦粒灸,多时一次会做至上百壮,灸后只觉神清气爽,并不感觉燥热或伤阴。

化脓灸属于刺激性极强的灸法,毕竟要把穴位灸至化脓,需要持续灸多壮,其火力甚强,若滥用则有伤阴之弊。但若用于阳虚体质,则是最好的。比如,预防奥密克戎感染,即可用此法。我推荐艾灸足三里,让足三里穴位脓血淋漓,这样可以极大地保持人体避免受到奥密克戎侵袭,并且亦可在感染后施灸,有助于早日康复。

唐代孙思邈有言:“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艾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病邪的侵袭,因此,灸法有预防传染病之功。吴蜀泛指南方湿热疫气较重之地,人易感之而成传染病。亦可引申为传染病流行季节当用灸法。

​再如,癌症以及肿瘤患者即属阳虚体质,推荐应用化脓灸法,有扶阳抑阴,扶正祛邪之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常上火的人到底能不能做艾灸?
分清体质再艾灸 李 静
艾灸保健效用好,但禁忌同样多!
三伏天老上火?口干?还咽疼?快试试这个方法!
【热点】三伏灸,究竟是何功效?
学习灸法的相关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