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作家最不好名的是巴金
老实说,巴金的作品,除了那本薄薄的《憩园》,其余我是读不下去的。包括至今还不乏名家推崇的《随想录》,平淡寡味到难受。但巴金这个人,我觉得是极其可贵的。他这辈子,一是真诚无隐,基本言行一致;二是淡泊无私,相较而言,是真正的不好名——这一点自制尤其难办。
 
但凡文人,去名比去利难,这是铁律。天下读书人,很多牛人可以清高到金山银山崩于前不动心,胸中惟名心一段锄不尽。推究道理也简单,一个人会自甘堕落地选择去写作,本就是存心希冀留名的。老子、庄子这等顶级高人一样看不破,生平能淡泊到放弃一切身外物,可走前终究要写些文章,奢念千秋万载还有后人会记挂其名,才甘心。对待名,庄子老师的心思,其实和丁春秋是差距不大的。巴金就不太一样。他虽毕生也以写作为业,但几乎每一篇都是有用途的,就是希望能改变世界、影响人心,是一种事功的态度,并非为个人求名求利,初衷和那些同行很不一样,甚至相反。这种很淳朴的理想主义,他保持了一生。
 
比如,他很反对以自己名字建什么基金会、设文学奖、搞纪念馆。当代文苑成家者,能坚拒此类一切花哨的,以我之所闻见,大概只有钱锺书与巴金。现在的无锡新街巷30号有座“钱锺书故居”,上海武康路113号有个“巴金故居”,其实都是违背他们本人意愿的。名义上都为纪念一代文魁而设,实质上是极大的不尊重,满足的无非是一些于他们逝后还有需求的人们,“欲尊而反卑之矣”。说起来也是好笑,当今文化名人,不管学问人品好坏,几乎清一色好名,眼巴巴颠倒梦想“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方式还很别致刁钻:稍有条件的,就大撒冤枉钱、抢夺公共资源、拼占风水宝地,一窝蜂学魏公自造生祠,搞花样百出的“XX纪念馆”、“XX学术馆”、“XX文化馆”等等,骤然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了。一介酸儒而已,挖空心思把自己名字刻在巍巍高楼上,除了自投罗网给房地产商当冤大头,真能保住啥?钱巴二老抵制这个,我以为是能显示真正文人风骨的。
 
当代文坛宗师,排号是“鲁郭茅巴老曹”,六人中唯独巴金未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不是他分量不够(早在1993年四川方面就动议要设一个“巴金文学奖”了,甚至海外华人都在谋划),而是他生前就立下“死嘱”,不允许任何人任何时候拿他名义搞这些博名之事。他的四川老家,在如今的成都正通顺街上,那是一条了不起眼的市井小巷。犹忆2014年夏,偶然路过此街,口渴蹲着买了一块西瓜,起身一回头,发现眼前正立着一块小木牌,上书“巴金故居原址”字样,一代文坛大家,竟低调沉寂素淡至此,不禁大吃一惊,内心是有冲击感的。回去查阅资料才知,1985年省府决议原地重建故居,仍然是巴金暗中叫停的。反复交涉,拗不过,才让步同意在墙上钉一个小牌子,上书:“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字样。30年后我的所见,说明四川方面是遵守了这个约定的,没有为了搞文化旅游产业多挣钱,背信弃义暗算乡贤,同样难得。
 
巴金与钱锺书,还有一样共同点,就是视钱财如敝履,真不好利。钱杨夫妇是把所有收入都捐了的,巴金更狠。解放前,他立志不做官;解放后,受命有了公职,毅然宣布不领取一分钱薪水,只靠自身稿费过活养家;1976年后,他重出江湖出书,从第一本书起,就主动放弃全部稿费(老妻已去,女儿能挣钱),让出版社拿去底下扶持穷困作者去了。这三条,会这么做且这么彻底的,多如鲫的作家中,也就巴金一人而已吧。据经手的编辑说,巴金岂止稿费不要,连样书都是自己掏钱买,出版社为他冲洗照片,竟坚持从上海寄钱付费。古今文人,哪位能做到这地步呢?
 
所以,以当下文学趣味看,巴金的书或许不合时宜了。但他这样的文人风范,定是罕有人及的。他活了101岁,一生都是纯粹的好人、知识分子的表率,正直、热情、善良、无私、侠义、重情,几乎找不出一处黑点,也远离一切狗血事。就连“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文人最严重”的花边新闻、风流韵事,他都是片叶不沾身的——其妻萧珊去世后,他不仅从此单身,还执意将骨灰放置卧室33年不离身,这么情深似海者,谁能找出第二人来?《随想录》本身写的一般,文字与思想实际都平平泛泛,但能感动一代人,就在于有一个潜在因素:这样的好人、善良老实至极的人、如此纯粹的知识分子,中年时分也要无端历尽波折,难道世事还不够残酷与不堪吗?同一部《随想录》,换一个作者,影响力都要逊色太多。
 
巴金晚年,出版文集,在后记中说,“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欺世盗名的骗子”。这话像“落了一滴泪珠”写的,特别感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人民的文学家:巴金
周立民:巴金116岁了,他是对面走过来的老头儿丨朵云书单
文学圣地 | 走近巴金故居——武康路113号
文学市集进社区,沪上书香悦读节不止有《收获》《萌芽》
巴金故居和他的《随想录》
嵌名对联忆巴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