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查理·芒格曾说:“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意思是说,人对
查理·芒格曾说:“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意思是说,人对世界的想象,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框架。

框架越少,想象空间就越小。当头脑里只剩下一种思考框架时,人就不可避免地要拿着这一套框架,往所有的现象上生搬硬套。最终,便造成思想上的偏狭。

今天的大多数人,甚至知识从业者,很多都还活在各自思想的偏狭中。

这种偏狭可以具体体现为“现代人认知的四大割裂”:

1.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割裂,体现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学科的学者或学生之间,他们很难就观点达成一致,甚至都无法理解对方的前提。

2.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割裂 ,其背后是价值观的分野,面对同样一个社会问题,不同的人,往往只愿意基于自己的价值体系,作选择性的判断。

3.知识与思想之间的割裂,看似“知识渊博”的学者,却无法将知识内化为见识,无法针对现实做出深刻见解;而缺乏基本知识的“键盘侠”,却经常针对严肃思想信口胡诌,大发谬论。

4.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割裂,其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当属那些“何不食肉糜”式的砖家。他们最擅长站在思想道德制高点上,针对社会、制度大谈其谈。但当涉及:如何将建议落地为现实?他们立马就会显出原形。

以上四种割裂,让求知和思考变成了一个“思想牢笼”,它封闭了人们的综观视野,也加深了人们的思维偏见。

而在当下,却有一部书,它既能横向打通“思想牢笼”之间的坚固壁垒,又可以“鸟瞰”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是走出“思想牢笼”必备、必读的一部书。

这部书,便是彼得·沃森的思想史——《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

在沃森之前,人类所有关于思想史的著作,都严重地“偏食”。人文、社科、自然以及内部的分支学科,无论是在思想的定义,还是在对思想史的写作上,都各执一词,所有的偏狭、分裂、误解,也全都因此而起。

彼得·沃森思想史,用全局视野“鸟瞰”思想在长时段历史中、在各个学科中的不同用法,弥合分裂、消融误解。

在这严格意义上,彼得·沃森思想史称得上是人类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整全的思想史。

沃森将人类智力史的全貌在书中一网打尽,让读者在“综观”思想全貌时,真正实现“知识大融通”。
他被西方知识界广泛地赞誉为“思想英雄”,这套恢弘巨著,更被视作“知识分子们的梦想”。

这套《思想史》在引入中国后,豆瓣评分一直高居9.0,多位读者留言说,这本书的“深度与广度令人震撼”,不仅融合了人类所有的重要思想,且绝不是维基百科式的科普,而是不断将思考推至极限。

其不仅兼具深度与广度,还有极强的可读性、趣味性,有读者评价说,他是“一口气读完”。

书中的新材料、新视角、新观点,也不断刷新着以往的认知,无论是对有志于学术者,还是关心文明进展的读者,都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分享]彼得·沃森思想史系列(4册)#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 一部拒绝“简化”的思想史
芒格:当你手上有一把锤子 你看啥都像钉子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一部拒绝“简化”的思想史
1200页的书会有人读吗?
《20世纪思想史》全景式阅读,为大脑打开无数扇门窗
康德是罕见的天才思想家,​但为何却写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