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5年授衔后,陈赓直奔西花厅,对秘书说:快给我和小超照张相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两点半,中南海紫光阁内,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全军大授衔仪式在国务院礼堂隆重举行。

在万众瞩目之下,在全场庄严的国歌声中,周恩来总理将“大将军衔命令状”,依次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张云逸9位将军。

他们和正在大连疗养治病的徐海东,便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大将。

1955年授衔仪式

仪式结束后,礼堂内依旧人声鼎沸,大家聚在一起相互道喜祝贺、谈笑风生。

不过人群之中,原本性格开朗、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陈赓,却只是简单同人寒暄了几句,便急匆匆离开了。

他直奔西花厅,熟门熟路来到周恩来家里,一进门就挽住邓颖超的胳膊,兴奋的对秘书说:

“快,给我和小超照张相!”

陈赓与邓颖超

见状,周恩来在一旁忍俊不禁的笑出了声,气氛和乐融融。

如此值得纪念的时刻,陈赓为何选择与周恩来夫妇共度呢?三人间有何特殊情谊?

因戏结缘

周恩来和陈赓两人相识于1924年秋天。当时周恩来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他来到学员宿舍,正准备进行视察。忽然间,耳边传来一阵嬉笑声。

青年周恩来

周恩来循声来到一间宿舍外,定睛一看,只见一个学员正在表演吃面。他先是饿得愁眉苦脸,看见面条又喜笑开颜。他伸长脖子直咽口水,端起面前压根不存在的碗,迫不及待的吸溜了一口。

不料这根面超乎想象的长,怎么吸都吸不完。他急得把碗往地上一放,干脆爬上桌子低头猛吸。结果“嗝”、“嗝”几声异响,面条突然卡住喉咙,他拼命挠着脖子,脸色通红的向后倒去。

一番活灵活现的精彩表演,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捧腹大笑。而这名表演者,正是陈赓。

陈赓于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其祖父陈翼琼因幼年家贫,12岁便投奔湘军,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诰授“武显将军”。

得益于将门出身,陈赓自幼练功习武,跟祖父学了一身拳脚功夫。他嫉恶如仇又灵活机敏,经常带领一群“娃娃兵”,四处惩恶扶弱。

不仅如此,祖父人情练达、幽默诙谐、豁达开朗的真性情,也在陈赓身上传承得淋漓尽致。这些都为他将来的从军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陈赓

和祖父一样,心系沙场的陈赓,13岁就毅然弃学从军,加入湘军鲁涤平部第6团2营当兵。

那时,陈赓的个头很小。他就扛着一杆比自己还高的大枪冲锋陷阵,参加了讨伐吴佩孚、驱逐张敬尧、护法运动和湘鄂之役等战役。

只不过,身体上的苦和累、流血流汗,充分能够战胜;扎在陈赓心头的刺,却越来越深,无法拔出。

因为湘军本质上是封建军阀,割据一方、极度腐败、鱼肉百姓、欺凌乡里,是百姓为之畏惧、憎恶的存在。这与梦想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陈赓,根本“志不同不相为谋”。

于是在1921年,陈赓果断脱离湘军,只身一人来到长沙闯荡。他在粤汉铁路湘局找了份办事员的工作,努力赚钱养活自己,然后利用业余时间补课学习。

也正是在此期间,陈赓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并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之下,陈赓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并于1922年12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赓

为了提升能力,次年陈赓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接受军事训练。1924年5月,他又从2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尽管陈赓才只有21岁,但他上战场杀过敌,步入过社会自食其力,阅历非常丰富。再加上开朗健谈的性格,很快就成为了军校的风云人物。

回到开头,一群学员聚在宿舍内,为陈赓的表演欢呼喝彩。宿舍外,周恩来也看得津津有味。

周恩来向来有“艺术总理”的美誉,十分热爱和重视文艺工作,尤其对话剧情有独钟。早在天津南开中学上学期间,他就曾反串女角,出演了《恩怨缘》、《仇大娘》等多部新剧。

眼下看见陈赓这么个好苗子,周恩来喜不自胜,当即大加赞赏:

“你演得真好!我在南开也演过戏,可没你演得像!你这个水平能进戏班子了!”

青年周恩来

有想法就实践!很快,周恩来便亲自指导成立了“血花剧社”,并点名由陈赓担任剧社主要负责人。

而在相互交流文艺工作的过程中,陈赓与周恩来也越发熟识起来。

源于这层关系,以及在军校期间表现出色,陈赓刚毕业就被指派为周恩来的警卫副官,两人由此结下不解之缘。

同生共死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屠刀对准了共产党员。

血腥的白色恐怖之中,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等革命先烈,接连壮烈牺牲。短短半年时间,中共党员人数就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六万人锐减至一万多人,革命力量遭受毁灭性打击。

面对如此危机,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议,须建立一个情报保卫专门部门,来捍卫党组织、中央机关的安全。这正是著名的中央特科。

周总理

事实上,早在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不分青红皂白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的行为,就已经让我党意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我党有情报人员,能提前获悉蒋介石的阴谋并及时防范,情况不至于如此严重。

于是同年9月,党中央便精心选拔出一批党员,送至苏联“契卡”组织学习。其中就包括陈赓和顾顺章。

要知道,契卡可是“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前身。

此后5个月的时间里,陈赓等人全方位学习了秘密战的知识与技能,其中不仅包括情报、保卫工作的理论知识,还有化妆、跟踪、窃听、密写、解锁、暗杀、爆破等大量特工技能。

凭借高情商高话术、灵活应变的反应能力,以及炉火纯青的演技,陈赓在情报工作方面简直如鱼得水。

也正因如此,1927年11月14日中央特科成立后,周恩来便亲自点将,任命陈赓为情报科科长,同时担任主要负责人顾顺章的副手。

至此,陈赓开启了与周恩来并肩作战的隐蔽战线生涯。

陈赓化名王庸,长期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特别的是,陈赓没有卧底潜伏国民党内部,也没有低调隐藏在人群之中。反倒遵循“灯下黑”的原则,凭借强大的亲和力,成功和一些国民党人士打成一片,不仅从他们手中搜集到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还曾帮助恽代英、彭湃等人虎口脱险。

此外,陈赓还开办了训练班,并亲自编写特工教材。将相关理论、技能以及自己的亲身经验倾囊传授,努力培养情报人员,以扩充组织力量。

可以说,是陈赓一手建立起中共情报网,在历史上谱写下“红色特工”传奇。

陈赓

1931年,随着“中共头号大叛徒”顾顺章叛变,为了避免行踪泄露、遭敌人毒手,陈赓紧急离开上海,转而进入鄂豫皖苏区,担任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18团团长。

至此,陈赓从地下隐蔽战线,走到了战场前线浴血奋战。他先随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又于1934年10月随主力部队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长征期间,陈赓还救过周恩来一命。

那是1935年8月,红军部队途经四川毛儿盖时,周恩来突然发起高烧,陷入长时间昏迷。

随后经军医诊断,周恩来患上了肝脓肿。这是一种由细菌、真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发的肝脏化脓性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但这可是在长征路上,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最艰难的时候,渴了只能吃雪,饿了还得啃树皮。别说开刀穿刺、进行手术治疗了,连退烧药等药物都奇缺,一时间军医们都有些束手无策。

眼看周恩来的病情日益加重,危急时刻,陈赓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护卫周恩来的重担。

长征时期的周总理

当年领导中央特科情报工作期间,陈赓曾在上海开设了一间诊所。为了实现完美伪装,他还专门学了医,且有不少实战经验。

陈赓明确指出:

“首先要降温,这样高烧不下去不行。赶快弄些雪来,给他肝区和额头实行冷敷,兴许有救。”

在他的指示下,战士们用油布缝了几个袋子,然后徒步到60里外的小山背阴处,成功取到了雪。

随后,陈赓将雪敷到周恩来肝的位置,在降低体温的同时,尽可能控制炎症、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反反复复冰敷数个小时后,周恩来奇迹般的苏醒过来。

陈赓

事实上,早在1927年的会昌战斗中,陈赓的左腿中了三弹,险些截肢,最终落下终身后遗症。

但此番,陈赓硬是不顾腿脚不便,一直紧跟在周恩来的担架旁,照料他、密切关注他的病情变化。直到走出草地,周恩来被妥善安置疗养。这在当时,可是传遍全军的佳话。

陈赓与周恩来,在文艺工作上志趣相投,是交流密切的师生;在革命事业上并肩作战,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如今又有了过命的交情,感情之深厚毋庸置疑。

可以说,两人对彼此而言,都是非常值得信任与依靠的存在。是那种无论什么时候,遇到难事或喜事,都会第一个想到的朋友。

至于陈赓与邓颖超之间,他们的初识其实也很有意思。

亲密无间

1925年,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的邓颖超,因领导抗议“五卅惨案”的集会活动,遭到国民党通缉。随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赶赴周恩来所在的广州。

邓颖超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中,由于共同坚定的革命理想,两人互生情愫。

尽管1920年11月,周恩来便赴法国勤工俭学,但两人的心却跨越大洋彼岸,始终紧紧连在一起。

期间,周恩来还给邓颖超写了一封非常特别的情书:

“愿我们两个人,和他们两个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一样,将来共同走向断头台。”

总之,阔别数年终于能够重逢,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十分激动。

周总理邓颖超夫妇

8月7日这天,周恩来起了个大早,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特意买来两盆花放在窗台上。由于公务实在繁忙,周恩来拿出一张珍藏许久的邓颖超照片,委托陈赓帮忙到码头迎接。

不料,因为照片实在有些老旧、模糊,陈赓伸长脖子等了很久,直到下船的旅客都走光了,也没能找到邓颖超。

原来,邓颖超本以为周恩来会亲自到码头接自己。下船后四处张望没见人,意识到对方有事在身后,便直接找来了黄埔军校。

陈赓回到军校,了解来龙去脉后,立马来了一段诚恳致歉,然后双脚立正、抬起右手,“啪”的行了一个漂亮的军礼。那副正经又诙谐的模样,逗得邓颖超开怀大笑。

邓颖超

接着,在周恩来回来之前,陈赓一直陪着邓颖超。为她安排饭菜;给她介绍当地情况;并将周恩来为迎接她做的种种准备,和难以掩饰的雀跃之情全盘托出,安抚了邓颖超因“被冷落”而小失落的情绪。

不仅如此,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粗心大意,陈赓还主动请缨,说要帮忙操办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事宜。

只不过,周恩来和邓颖超一致决定婚礼一切从简,8月8日这天在太平餐馆摆了两桌,就算办了婚宴。所以陈赓并没有帮上什么忙。

相反,陈赓的婚姻还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一手促成的。

周总理邓颖超夫妇

1922年底,陈赓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来到上海工人夜校讲课,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当陈赓讲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时,当地纱厂17岁的工人领袖王根英突然站起来发表反对意见,强调“工人阶级的力量”。

一来二去的争论中,陈赓对王根英心生好感。而当1927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期间,意外与之重逢时,陈赓埋藏心底的喜欢彻底转变为爱意。

他鼓足勇气,一连写下3张小纸条,向王根英示爱并求婚。不料都被王根英以公开张贴的方式拒绝。

王根英

事实上,王根英并非毫无动心。只是她全身心都扑在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上,不愿为儿女私情分心,才狠心拒绝。

然而,“事不过三”这条规则,在陈赓这儿并不适用。他直接公开发话:

“你们谁要是去王根英同志面前说一句'陈赓是好人,不是坏人’,说服她和我结婚,我就给那个人磕个头。”

周恩来与邓颖超明白陈赓的真心,便亲自出面找王根英谈心,以自身为例给她答疑解惑,成功打消了王根英心中“革命与爱情难以平衡”的顾虑。

当完媒人后,邓颖超还亲自给陈赓和王根英布置婚房、操办婚礼,圆满促成了这段美好姻缘。

王根英与儿子陈知非

从一起谈论戏剧到各自结婚成家;从黄埔军校到地下战线;从漫漫长征路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再到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陈赓与周恩来相知相伴30余年,几乎共度了人生所有重要时刻,而大授衔这个光辉时刻,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1955年9月27日这天,前脚刚从周恩来这里收到“大将军衔命令状”,陈赓后脚就跟在周恩来身后,跑到西花厅与邓颖超合影,想与这对至亲挚友私下分享自己的喜乐。

只可惜,短短6年后,即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突发心脏病在上海溘然长逝,年仅58岁。

陈赓

得知挚友去世的噩耗,正在广州出差的周恩来,情绪瞬间崩溃。

据耿飚回忆:

“总理得知陈赓大将去世后,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待了很久,我在门外一直听到总理抽泣的声音!”

那天,周恩来哭了很久,待情绪好不容易稳定一点后,他专门致电国务院办公室说:

“陈赓同志的追悼会一定要等我回去再召开,我要亲自主持他的追悼会!”

然后第二天,周恩来就放下手里的工作,乘坐专机飞往北京,亲自在机场迎接陈赓的骨灰。要知道,周恩来一生只为两位将领迎过骨灰,足以可见陈赓于他而言的特殊和重要。

3月25日,陈赓大将的公祭大会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隆重举办。仪式结束后,他的骨灰被护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值得一提的是,陈赓大将骨灰盒上的字条“陈赓同志之骨灰”,也是周恩来总理眼含热泪一笔一划写下的。这也算是两人友谊的永远延续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公布他生前的三个请求,内容让人想哭
1988年邓颖超给已逝的周恩来写下情书,9年后情书公开感人落泪
1956年陈赓带少年去北京,警卫询问身份,陈赓:他是周总理的故人
55年大授衔后,陈赓直奔西花厅,对秘书说:赶紧给我和颖超拍个照
1961年,陈赓突然病逝,周恩来悲痛中给陈锡联打电话:你先去北京
47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一级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