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希伯来圣经》,分析古代以色列人的宇宙观是如何形成的?

在《希伯来圣经》里,尤其是由五卷书构成的托拉,呈现了古代以色列人对整个世界的洞察与体验。

这本书也被古代以色列人口口相传,由此所构筑的宇宙观值得深思。

六日创造的叙述

圣经有两个版本的创世神话,他们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宇宙观。

它们基于各自不同的历史处境,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言说宇宙的创造,体现了古代以色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与宗教的自我反思。

通常,创世神话有其典范的模式,因为它要宣告一个新宇宙或原初事件的出现。

它要述说宇宙如何被创造,以及如何开始,于是,便回到起初。

宇宙起源神话论及宇宙的产生或创造的秩序,或描述宇宙的起始秩序。

这样的神话出现在大多的文化传统中,为世界的创造给出想象性的描述,也为文化生活中的各种创造活动提供基础。

《创世记》的开篇首先描述了上帝进行创造时宇宙的样貌:幽暗、混乱与洪波淼淼。

经文并不在意于描述上帝如何“无中造有”,而是要强调上帝如何从众水的混乱中创造出秩序来。

因此,经文交代了上帝决定赋予宇宙功用与形状时,也就是上帝塑造宇宙的行动发生之前,宇宙的样貌如何。

其中,有四样东西已经存在。它们是虚空的地、黑暗、水,还有风。

如此,上帝在混乱中逐次造出一个有序的宇宙。

东方的伊甸园

在第二个创世神话里,希伯来圣经以不同的方式描述了人的来源和世界的景象。

人不再是创造的高点,也不是按上帝的形象而造,而是来自地上的尘土,且要归于尘土。

关于创造者的圣号,后者用的是耶和华,因此,这个创世神话被认为是耶典作品。

耶和华开始创造时,干旱无雨,地上没有草木,也无菜蔬。

耶和华似一位技艺超群的工匠,他以尘土造人,把生命的气吹进他的鼻孔,他就成了有生命的人,名为亚当。

从字面意义上说,人存在的角色就是侍弄土地,人与土地注定要相互交织。

接着,耶和华像个园丁,他“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这里的“东方”,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此外,园中有生命树与分别善恶的树。耶和华吩咐那人不可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

这个发生在伊甸园的故事,呈现了人神之间的根本差异。

其对世界的想象与建构,追溯于伊甸园,使伊甸园成为世界的源头。

其中的两棵树,以及滋润园子的四条河,更重要的是,位于“东方”的伊甸园,都体现了古代以色列人对原初生存空间的定位,以及对自我小宇宙的建构。

依据《创世记》对四条河流的描述,伊甸园由不确定的某个“东方”的地点被具体定位到耶路撒冷附近。

尤其是“环绕古实全地”的基训河,作为耶路撒冷的一条小河,也出现在圣经的别处。

这说明伊甸园与耶路撒冷的关联,特别是同圣殿的关联。

在古代以色列人的观念里,耶路撒冷的圣殿即是神圣乐园。

奥斯陆大学的圣经学者斯托达伦引用《以西结书》、《撒迦利亚书》与《传道书》的经文,说明伊甸园可能是对耶路撒冷的指涉,是理想化的耶路撒冷,远离此世。

此外,通过对伊甸园流出的四条河的分析,他认为它们具有宇宙的象征,而伊甸园具有乌托邦的性质。

将耶路撒冷象征化为伊甸园的愿景,体现了在社会上受压制的精英们规范古代希伯来世界并划定边界的策略,属于一种象征的宇宙观。

在希伯来圣经里,“东方”作为一个方位词,在空间的建构上,对古代以色列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在这里,“东方”规定了耶和华所建造的伊甸园的位置,但由于它没有明确的参照点,它成为一个笼统的方位。

不过,根据园子里流出的四条河,《创世记》提到在伊甸园东边设置的基路伯,以及《创世记》中该隐住在伊甸园东边的挪得之地,尤其是巴别塔叙述中的“东方”,“东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愈发清晰。

在巴比伦被掳时期,“东方”被用来指代巴比伦所在的两河流域,而及至波斯时代,“东方”的指涉可以扩展到波斯地。

伊甸园被放逐,呼应了巴比伦被掳并失去土地(伊甸园)的主题。

因此,基于巴比伦被掳事件的反思,圣经晚期时代的编修者对世界的建构与想象,不仅受到巴比伦被掳事件的塑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呈现了古代以色列人对回归故土(耶路撒冷)的殷切盼望。

献祭仪式所象征的世界

耶路撒冷的圣殿,是古代以色列人进行宗教仪式最为神圣的空间。

很大程度上,仪式是一种交流的形式,涉及救赎、权威、伦理法典、宇宙观与集体记忆。

其中,献祭是以色列宗教最为核心的仪式实践。

依据《创世记》,伯特利体现了以色列圣所的宇宙功能:雅各梦见立在地上的梯子,梯顶通天,神的使者在那里上下。

雅各得到神的祝福,即刻意识到那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并在这个可畏的神圣之地立柱浇油。

伊利亚德认为:“雅各枕着石头睡觉的地方正是天地相交之处,正是类似于'天门’的'中心’。”

雅各在梦中所见到的神,正是他祖先的神。

如此,伯特利的圣所成为神人相遇的宇宙轴心。

在神圣的时间与空间里,耶路撒冷的圣殿具有相同的功能。

作为古代以色列宗教仪式实践的核心,献祭所供奉的祭品与相关的规范,体现了以色列人对世界万物之分类或分层的认识,以及对宇宙结构的理解。

在六日创造的叙事里,上帝在混沌无序中创造出有秩序的世界,呈现了由陆地、海洋与天空构成的宇宙。

《利未记》继承了这一宇宙的架构,将生物置于这三界中去裁决它们。

古代以色列人不仅注重世界的分类与有序,而且,重视个人与世界的圣洁。

在西奈山的旷野,耶和华神圣显现,呼唤摩西,要摩西晓谕以色列人:

“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

又见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

可以说,古代以色列人以自我为中心建构整个世界,通过赋予自己圣洁的品性,将自己从别民中分别出来,从而建立与世界的独特联系。

简言之,律法规范着世界秩序。

在希伯来圣经里,除酵节(逾越节)、收割节(五旬节)与收藏节(住棚节)是三个最重要的节期,成年以色列男子每年要带着祭品,去耶路撒冷圣所完成三次朝圣的义务。

其中献给耶和华的祭品,必须是头生的牛羊,或初熟之物,当是圣洁的。

《利未记》的开篇,对动物祭品的选择、宰杀、鲜血的处理,以及祭品的顺序、摆放和次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重构了一种由圣山、圣所与祭品为要素的神话宇宙观。

祭品有天上的,地上的,也有水中的,其所涉及的生物,与《创世记》中造出的生物形成呼应,而且,当初挪亚带进方舟的,有洁净的,也有不洁净的。

有残疾和破损的祭品,不可带入圣殿。

圣洁就意味着保持创世之物的独特性。

因而,它也就包含着正确的界定、区别与秩序。

违背了秩序的,就是对圣洁的冒犯,就会遭致灾难。

因此,“圣洁是一种秩序,而不是混乱”。

那些进入圣殿的人,也都必须是圣洁而完整的,身体上不可有任何瑕疵。

比如,大祭司不可蓬头散发,无论如何不可接近死尸,残疾的人不可进圣所献祭。

在道格拉斯看来,《利未记》中的“身体”是一个宇宙符号。

她指出:“身体即祭坛,祭坛即身体。”

污染祭坛就是污染以色列人的身体。

如此,以色列会众的身体被视为是祭坛的类比,处于神圣律法的约束之下,不洁净的食物不可吃,保护圣所洁净的规则同样适用于献祭者。

在西奈山的旷野,耶和华颁降十诫,要与以色列人立约。

于是,以色列人筑坛献祭,举行血祭的立约仪式。

伊利亚德认为:在神话中,原初之物的献祭使宇宙诞生,而筑坛献祭也是建立在这种宇宙创生神话的形态上。

其中,灵魂的转化,只能透过一个血的献祭。

于是,耶和华指示摩西要建造圣所,成为耶和华临在的象征。

西奈的圣山成为以色列民族诞生之地。

旷野中的圣所又称为会幕,是一个流动的神圣空间,其宏伟的规划包含有外院、圣所与至圣所。

在神圣象征的意义上,“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而耶路撒冷的中心则是圣所,圣所的中心是约柜”。

在这个层层递进入微的世界里,人神关系的建立和维系成为最为重要的要素。

而这个在神圣的时间与空间里建构的人神关系,以古代以色列人为中心,通过确定其文化身份而呈现其与整个世界的关联。

结语

对于古代以色列人而言,人类始祖栖居的东方伊甸园,大洪水中的诺亚方舟,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西奈山,会幕中的至圣所,耶路撒冷的圣殿,都被建构成为宇宙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而神圣历史的救赎就是要重复神圣力量的创造作为,使原初的宇宙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产生新的意义,赋予古代以色列人新的盼望,以及生生不息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彼得·科尔斯著,罗阿理译:《认识宇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第6页。

2 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天象论·宇宙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75页。

3 姜振帅:《非祭司文本洪水叙事中的作为“象征空间”的“方舟”》,《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第189-19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渊源和冲突
先祖与先知
《世界哲学源流史》埃及和西亚哲学之三:犹太教哲学
小编们推送已用尽洪荒之力:古代巴勒斯坦
犹太人和犹太教启示录
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宝藏——所罗门王宝藏,上帝给人类的唯一信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