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有件国宝, 被当作菜缸使用了几百年, 后来怎么发现的?

人类历史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古至今,世界上普遍得到认可的、并且具有财富价值的,要数金银、玉器之类的东西了,这在东西方的历史上,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选择,看到成堆的金子放在眼前,谁都会两眼放光。

同样玉器也是相同的效果,很早之前,人们不仅发现了玉器整洁美观的装饰功能,还发现玉器具有防腐的实际用途,所以很多王侯将相的墓穴中,都放置了大量的玉器制品,比如闻名于世的金镂玉衣,有些甚至还用玉器将人的七窍堵塞住,说是这样可以万年不腐,也能够留住人的灵魂,可以在机缘适合的时候起死回生。只能说,这些古人的脑洞很大,科技不发达,想象力无穷。

所以虽然有些时候夸大了玉器的功用,但整体来说,精美的玉器也是贵重的宝物之一,其中有些最为突出的代表,堪称镇国之宝。元代时期就有这样的一件玉器,无论从体积大小还是硕大的造型,都可以说是镇国玉器之首,它的名字叫做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的制造,还和元世祖忽必烈有关。当年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后,有时间玩乐享受了,他就让工匠招来南阳独山玉,南阳独山玉在中国玉器界中享有盛誉,是中国四大美玉之一。忽必烈招来的这块南阳独山玉,块头很大,忽必烈一高兴,直接对工匠说,给我造一个大的酒容器好了,这就是渎山大玉海的由来。

渎山大玉海造好之后,里面盛满了美酒,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酒缸一样,看来忽必烈有些暴殄天物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样的一件国宝,命运坎坷,在元朝灭亡之后,宝贝流落到了民间,后来被北京真武庙的道士们得到了。

在那个年代,道士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能够吃饱穿暖,所以第一眼看到渎山大玉海的时候,有人就高兴地笑了,说这可是个好东西,庙里面道士们太多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腌菜容器,这下好了,用它当腌菜缸,物尽其用。

就这样,从酒缸到腌菜缸,渎山大玉海如果有意识的话,也会郁闷万分,怎么就上不了台面呢?看着自己还不错,就缺乏慧眼识珠的有缘人。但抱怨归抱怨,从明朝开始,真武庙里的渎山大玉海只好老老实实地充当它腌菜缸的角色,一转眼就是三百年。

等到乾隆上台的时候,他早就从相关的史料记载中留意到了渎山大玉海的名字,后来竟然在无意中发现它藏身于真武庙中,赶忙派人寻找,还不错,虽然玉器上面有火烧的痕迹,一股子霉菜味之外,基本上完好无损。

乾隆很高兴,让人将渎山大玉海从真武庙搬到北海团城这里,并专门为它修建了一座玉亭,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作为爱好写诗的乾隆来说,自然看见什么都不会放过,这件玉器上面,也留下了乾隆的墨宝。如今,作为有皇帝题写诗歌,而且本身就价值贵重的渎山大玉海来说,每天都要迎接游人的观赏,诉说着自身传奇的身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憋屈”的国宝,被道士当腌菜缸!
最命苦的无价国宝,重达七千斤,做了300年咸菜缸
浙江一位老太太发现自家的腌菜坛子不见了,原来是被一小偷当成值钱的老古董给偷走了,结局可笑
这件元代镇国之宝,竟被当作腌菜大缸,后被乾隆花千金买下
它由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入选九大“镇国级”国宝,被道士当成咸菜缸用了300年
​中国最“憋屈”的国宝,流落民间竟然成道观“腌菜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