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人要合群。
不合群就被认为是不好相处,被大家排斥。于是,很多人为了表示自己不孤立,陷入了一种“假装很合群”的生活状态。
人,一定要合群吗?
明明不喜欢闲聊八卦,为了合群,加入所谓某圈的八卦;明明下班后想休息,为了合群去和同事喝酒应酬,蹦迪狂欢;明明周末和家人约好出游,为了合群和一帮朋友开黑吃鸡,或打牌至天亮!
孤独不可耻,伪合群才是真的悲哀!
孤独,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孤独并非是空虚和寂寞。孤独者,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让自己安静,都能自得其乐……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总处于社会状态;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接近自然状态。
孤独是自己走向自己。当我们不用被迫与他人对话,才有时间与自己对话。
社交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外在价值,但孤独却能塑造一个人的内在价值。
对于孤独,古人有诸多的诠释。
1
《秋夜寄僧》
【唐】欧阳詹
尚被浮名诱此身,
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
月照千峰为一人。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欧阳詹为僧友弘济所写:我在远方隐约的感觉到你独自深居在檀溪湖边的群山之中,今夜的月光洒满整个山林,只为你一人闪亮。
2
《小重山》
【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关于岳飞的诗词,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满江红》,那种冲天的豪迈和霸气,让无数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然而岳飞这位盖世英雄也有伤感的时候,这首《小重山》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岳飞壮志难酬的不平。这样的岳飞,孤独的让人心疼。
3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4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
同时在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5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每念及这首诗,就好像看到诗人站在幽州台上孤傲决绝,遗世独立的身影,让人感动万千!
6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天地之间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7
《双调·殿前欢·客中》
【元】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
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前程渺茫,鬓白斑斑,一生都在风雪千山中漂泊,最后却只得了这半纸功名。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太和正音谱》将张可久誉为“词林之宗匠”。
8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孤独与合群,其实都是个人选择。
不迎合,未必不可爱。
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浩瀚宇宙中,作为个体的人,在这时空里卑微如尘土。听从自己的内心,才能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与荒芜。
孤独,也可以成为人生的一种姿态,是我们行走于纷繁世间的姿态。不急不缓,享受一季花开的明媚,守候一季飘雪的纯澈;不被浮名蒙蔽双眼,不让虚伪遮住心灵。
我们谦恭,温雅,与世无争,但我们有傲骨,有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