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钟爱这8平米小屋,亲自取名“三希堂”,到底是哪“三希”?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在1736年登上皇位,成为一国之君。

或许因延续了康熙时代的太平盛世,乾隆能展现治国才干的地方不多,于是他把许多精力和才华,都放在书画艺术领域施展。

尤其对书画收藏,他一直十分痴迷。据统计,在乾隆全盛时期的收藏中,就有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

可以说,乾隆是名副其实的皇室收藏家。

在浩如烟海的珍贵藏品中,乾隆对三幅作品尤为珍爱,并专门将其收藏在心爱的“温室”中。

乾隆的这间“温室”,位于养心殿西暖阁,其实是他的小书房。

说来让人惊讶,这个“小”书房,面积的确很小——只有8平方米!

三希堂

在紫禁城的九千多间房屋中,这间小室几乎可以忽略。

然而,这却是乾隆最喜爱的地方。

与之相隔不远的养心殿,是他批阅奏折、指点江山的所在;而这间小小“温室”,却是专属他一人的精神田园。

乾隆御笔题写的匾额

乾隆十二年(1746年),乾隆将这间“温室”改名为“三希堂”,并御笔亲书了匾额。

此后,这间斗室被赋予了精神内核。

为何改名为“三希堂”呢?

众所周知的一个原因是,乾隆集齐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是藏品中的稀有珍品,他便将收藏三帖的温室,就此改名为“三希堂”。

这的确是“三希堂”的一个来由,但也不完全如此。

乾隆十分热衷书画,更痴迷于收藏书画作品,尤其喜爱王羲之的墨宝。因此他即位以后,曾专门下诏征集王氏书法。

他的诏令得到不少文人雅士、收藏家们的响应。后来,他获得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

在1746年,他喜得王珣的《伯远帖》,禁不住龙颜大悦,因此赐温室“三希堂”的名号,有“三件稀(希)世珍宝”之意。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

王珣的《伯远帖》

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

——乾隆《三希堂记》

因为有了这三件墨宝,这间供自己休憩的小室,立刻变得气质非凡。

乾隆闲暇时间,就会歇息在“三希堂”中,对着这三幅墨宝仔细赏玩,这是他珍贵的独处时光。

三希堂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温室改名为“三希堂”后,仅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就曾收藏晋代之后134位名家的340件墨宝。

这间朴素的斗室,成了集天下大成的艺术博物馆。

不过,小室名为“三希堂”,还不仅仅是因为三件墨宝。

学养深厚、胸怀天下的乾隆,自然不会轻易给书斋取名。“三希堂”还有另一番深意。

首先,是乾隆在向一个人“致敬”。

这个人,就是他的恩师蔡世远。蔡世远是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并在雍正初期成为弘历的老师。

蔡世远像

可以说乾隆深厚的学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蔡世远的教导。

蔡世远曾命名自己的堂号为“二希堂”。这可不是因为他的书斋中有什么稀有藏品,而是因为他十分仰慕两个人:范仲淹和真德秀。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范仲淹

真德秀,字“希元”,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

真德秀

蔡世远视这两位为偶像,因此取他们字里共有的“希”,将堂号命名为“二希堂”。

为了致敬自己的恩师,乾隆也采用了这种模式。不过,他的堂号为何比师父的堂号多了一“希”呢?

当然不是因为他是皇帝,身份比老师尊贵。这“三希”也是有出处的。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曾在《通书·志学》中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意思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因此乾隆取名“三希堂”,也有激励天下士子并自勉的意味。

三希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看去——乾隆的书房和三希墨宝!
中华国宝之谜:乾隆纳宝 三希法帖御藏之谜
乾隆《弘历临三希帖》高清附释文
三希法帖御藏之谜
快雪时晴丨养心殿,乾隆的镇斋墨宝
我的收藏 乾清宫珍藏 1 王羲之 兰亭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