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南锣鼓巷居民的自述:游客们是游玩,对我却是侮辱

南锣鼓巷北首的拥挤状况,不仅胡同里水泄不通,连鼓楼东大街都跟着堵车。摄于2015

小编按:12月23日,“我是胡同”刊发了一篇《胡同2018盘点:回到那个有味道的老北京》,对即将过去的2018做了些盘点,很多网友发来评论,有些内容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今天小编摘发其中一位网友的评论,看看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心声。

南锣两侧,商铺夹杂着民居。摄于2018

以下为评论全文:

我打小住南锣,首先这是居住区,从临街住户出租或自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已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入保安,胡同禁止停车,小区化管理等等这些措施并没有一条能直接改善居住状况。平房的居住条件本身就很差,比如要去胡同上公共厕所,无集体供暖,居住面积小,停车位困难等等问题没有解决,又因为南锣的火爆引发了垃圾乱扔,厕所排队,游客进院,噪音扰民等等新问题和加重了看问题。如果南锣还算旅游景点,我不知道我们这些住户们算什么,动物园里的动物吗?供人参观?我们的生活空间不断被挤压。周边物价奔着旅游景点走,经营范围朝着网红打卡去。虽然这里是首付(都)的市中心,但居住环境比不了任何一个楼房小区。之前所谓的腾退三百户对于一个院就好几十户的胡同来说杯水车薪。举个例子,我们院腾退走了一家三口,但引入物业后安排进了六个保安给他们做宿舍,人反倒更密集了。胡同不让停车,给安排到南锣鼓巷南口停,但没有固定车位,节假日根本不敢动车,回来就没地。不仅不敢动车,人都动不了,回家寸步难行。。来南锣一天,对游客来说是玩,是逛,是凑热闹。对于我来说,是煎熬。是栓在玻璃房子里,被一双双眼睛看透的侮辱。

以上为网友评论全文,结合这个评论,我也补充几张这些年拍的图片:

正如网友所言,这样拥挤的现场是南锣常态。摄于2018

现在仍存的部分民居不堪其扰,只好挂出禁止入内或禁止参观的提示牌。摄于2018

很多人会怀念以前的南锣,有正常的居民生活,也有文化氛围,游人数量适当。摄于2007

以前不需要做车辆和人流控制,我竟然还能拍这种车轨,而且记得要等好久才等到一辆车过去。摄于2007

安静的咖啡时光,已经跟南锣无缘了。摄于2007

以前的南锣充满文艺,是设计师的天堂。摄于2007

今天的南锣是快消的天下,全球游客都来了,购买力不是提升而是下降,只有便宜的快消才能养得起房租。

图中可以看到的都是包子、抄手、北京特产这样的店铺。

多数宅院都改了店铺,有的则一直住着原住民。像9号院。摄于2007

这是2018年初的9号院。这些原住民生活在嘈杂的“景点”中,可能就是文中网友的生活感受。

最后,小编对网友上述评论申明几点:

1.上述评论为网友评论全文,小编只字未做更改。只是做了相关配图。

2.上述内容不代表小编观点,也不能代表所有居民观点。但很多事实值得思考,值得有关部门重视,也值得胡同文化相关人士关注。

3.上述内容再次说明胡同问题的复杂性,比如之前小编也发布过一个南锣鼓巷周边胡同里另一位居民的自述,其对胡同生活的评价与这位网友反映的内容,很多是截然相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谁对或谁错。

4.上述反映的内容,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对于游客来说,一定要尊重胡同居民的生活,尤其像网友最后所表达的“来南锣一天,对游客来说是玩,是逛,是凑热闹。对于我来说,是煎熬。是栓在玻璃房子里,被一双双眼睛看透的侮辱”,让人感慨万千。

我们常说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什么才是换位思考?!胡同命题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换位思考的警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锣鼓巷地区】住胡同,停车问题很关键!
老街坊眼中南锣古巷变味儿了 满街鸡排奶茶能是老北京?
大咖:南锣鼓巷该怎么办?
免票的虚名让南锣鼓巷进退失据,“臭豆腐”等小吃已经撤离
南锣鼓巷该回家了
南锣你该回家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