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基础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基础放线  

2010-11-09 16:20:37|  分类: 建筑知识 |字号 订阅

 

 


    10.1.1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给定的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是确定平面位置和开挖茂盛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心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工程较多,基础开挖范围较大,开挖区内的各种中线或轴线桩均会挖掉,而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又需准确、迅速地恢复轴线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直面内。故建筑物定位放线中,要首先考虑主要中线或轴线桩的准确测设和长期稳定的保留问题。为此,在建筑物定位放线中,首先根据测设“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它是测设在距基槽外1~5m(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平等于建筑物的矩形控制网。
    10.1.1.1 确认和检测定位依据当定位依据是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在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现场当面交桩后,要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定位之前,应校测所用点位,以防误用有碰动和沉降变位的桩位。
    10.1.2 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测设与放线
    10.1.2.1 矩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建筑物定位条件和矩形网距建筑物四廊轴线关系以及现场情况来决定矩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
    10.1.2.2 轴线控制桩的测定在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边上,测定建筑物各大角的中线或轴线控制桩(也叫引桩),测设时要以各边的两端控制桩为准,量通尺测定该边上各轴线控制桩线后,再校核各桩间距。
    10.1.2.3 大角桩和轴线桩的测定
    根据各中线、轴线的控制桩测定建筑物各大角和中线、轴线桩,在校测各桩间距和格方后,若高层竖向使用外控法施测时(详见后说明),还要将主要轴线准确地延长建筑物高度以外、能稳定保留桩位的地方,或附近现有建筑物的墙面上。
    10.1.2.4 基槽灰线的撒设根据建筑物各轴线桩或控制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这项工作精度要求不高,但很容易出差错。因此,在经自验合格后,必须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有关部门验线。
    10.1.2.5 验线验线时首先要检查定位依据的正确性和定位条件的几何尺寸,再检查
    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和建筑四廊尺寸及轴线间距,这是保证建筑物定位条件和本身尺寸正确的重要措施。验线时决不可只检查建筑物的自身四廊尺寸,而不检查建筑物的定位情况,这样可能会造成建筑物位置不漏检,致使整个建筑物定位不正确。此外,验线时不仅要检查建筑物矩形网和各大角桩位、槽线情况,还要检查各轴线、尤其是主要轴线的控制桩(引桩)桩位是否准确和稳定,因为它是挖槽后,各施工层放线和高层竖向控制的基本依据。另外,、超红沿规划红线兴建的高层建筑,在放线后,还要由城市规划部门验线,经验线合格后,方可破土开工,以防新建高层建筑压线。
    10.1.3 建筑物的基础放线基础放线是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关键,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严防出现错误。
    10.1.3.1 基础放线
    10.1.3.1.1 轴线控制桩的检测根据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角,检测各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方可使用。当建筑物轴线较为复杂,如60°柱网或任意角度的柱网,或测量放线使用平行借线时,都要特别注意防止用错轴线控制桩。
    10.1.3.1.2 四大角和主轴线的投测根据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四廓轴线和主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10.1.3.1.3 基础细部线位的测定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桩位线、集水坑线等。
    10.1.4 验线首先要检查各轴线控制桩有无用错和位移,再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即基础的定位),然后再实量四大角和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整个基础在基槽内移动错位。另外,验线时还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基础验线时的允许偏差如下:长度L≤30m 允许偏差±5mm
    30m<L≤60M 允许偏差±10MM60M<L≤90M 允许偏差±15MM90M<L 允许偏差±20MM撂底线经有关技术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10.1.5 高层建筑标高精度要求
    10.1.5.1 施工允许偏差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标高允许偏差(测量工作称为允许误差), 每层 ±10mm ;全高 ±30mm。
    10.1.5.2 测量允许偏差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 30m< H≤60m ±10mm60m< H≤90m ±15mm90m< H ±20mm
    10.1.6 高层建筑标高测法和要点
    10.1.6.1±0.000 以下标高测法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0 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高层建筑的基础一般均较深,有时又不在同一标高上,为控制基础和±0.000 以下各层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应在基坑四周的护坡钢板桩或混凝土桩(选其侧面竖直且规正者)上各涂一条宽10cm 的竖向白漆带。用水准仪根据附近栋号的水准点或±0.000 水平线,测出各白漆带上顶的标高;然后用钢尺在白漆带上量出±0.000 以下,各负(-)整米数的水平线;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四周护坡桩上各白漆带底部同一标高的水平线,当误差在±5mm以内时,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条白漆带上的水平线以作校核。
    10.1.6.2 ±0.000 以上标高测法:±0.000 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测量。一般高层建筑至少要由3 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是:
    10.1.6.2.1 先用水准仪根据二个栋号水准点或±0.000 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0m 标高线)。
    10.1.6.2.2 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10.1.6.2.3 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mm 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10.1.6.3 标高施测中的要点
    10.1.6.3.1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测设水平线时,最好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则可直接用
    
     19铅笔标出视线标高点,然后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这种测法比一般在木板上标记出视线再量反数的测法能提高精度1~2mm,但只能测出各层在+1.300m 或+1.400m 处的标高线,
    10.1.6.3.2 由±0.000 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钢结构不加温度改正)。
    10.1.6.3.3 为保证竣工时±0.000 和各层标高的正确性,应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明确:在测定±0.000 水平线和基础施工时,如何对待地基开挖后的回弹与整个建筑在施工期间的下沉影响,建议本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中将总下沉量在基础垫层的设计标高中预留出来。
    10.1.7 高层建筑竖向控制当高层建筑施工到±0.000 后,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其中,以建筑物轮廓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投测更为重要。为保证本工程质量,特别对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进行专门要求。
    10.1.7. 1 工程建筑竖向精度要求
    10. 1. 7. 1. 1 施工允许偏差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竖向允许偏差,层间8mm;全高(H)H /1000_30mm。10.1.7.2 高层建筑竖向投测和要点为了满足上述测量精度要求,常采用下列两类方法进行高层建筑轴线的竖向投测。无论使用哪类方法向上投测轴线,都必须在基础工程完成后,根据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将建筑轮廓和各细部轴线精确地弹测到±0.000 首层平面上,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
    10.1.7.2.1 内控法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窄小,无法在建筑物之外的轴线上安置仪器施测,故采用此法。在建筑物的首层测设室内控制网,用垂准线原理进行竖向投测,故此法也叫垂准线投测法。由于使用仪器类型的限制,所以采用吊线坠投测方法。以下是对此法的详细说明:吊线坠法是使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首层靠近建筑物轮廓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施测中,保证采取得当的措施,使用线坠引测铅直线是既经济、简单,又直观、准确的方法。一般在3~4m 层高的情况下,要求认真操作,由下一层向上一层悬吊铅直线的误差不会大于±3mm。若采取依次逐层悬吊18 层,其总误差不会大于±3mm√18=±12.72mm,此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在使用吊线坠法向上引测轴线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吊线要用编织的或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 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线。
    (3) 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 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 ~ 3mm 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 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 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10.1.8 变形观测本工程的变形观测主要是观测高层建筑施工造成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以及日照等对建筑物施工影响的变形,以保证安全和正确指导本工程施工。
    10.1.8.1 沉降观测
    10.1.8.1.1 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吊,吨位和臂长均较大。塔吊基座虽经处理,但随着施工的进展,塔身逐步增高,尤其在雨期时,可能会因塔基下沉,倾斜而发生事故。因此,要根据情况及时对塔基四角进行沉降观测,检查塔基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正常。
    10.1.8.1. 2 日照对高层建(构)筑物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本项观测对施工中如何正确控制高层建(构)筑物的竖向偏差具有重要作用。观测随建(构)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一般每30m 左右实测一次。实测时应选在日照有明显变化的晴天天气进行,从清晨起每一小时观测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测得其位移变化数值与方向,并记录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
    10.1.8.1.3 建筑物本身的位移观测:由于地质或其他原因,当建筑物在平面位置上发生位移时,应根据位移的可能情况,在其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设置观测点和控制线,用经纬仪视
    准线或小角度法进行观测。
    10.1.8.2 倾斜观测
    10.1.8.2.1 建(构)筑物竖向倾斜观测 .一般要在进行倾斜监测的建(构)物上设置上,下二点或上、中,下多点观测标志,各标志应在同一竖直面内。用经纬仪正倒镜法,由上而向下投测各观测点的位置,然后根据高差计算倾斜量。或以某一固定方向为后视,用测回法观测各点的水平角及高差,再进行倾斜量的计算。
    10.1.8.2.2 建(构)筑物不均匀下沉对竖向倾斜影响的观测这是高层建筑中最常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放线、验线总结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放线法,没有几个人会!
高层建筑施工如何测量放线?
建筑施工测量放线的流程及方法
很全很实用丨实例解析建筑施工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楼盖的正不正、直不直全靠放线控,他们一般都是这么做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