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初三杰”谁功德圆满谁惨遭诛杀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西汉初,刘邦吸取了秦朝快速灭亡的经验教训,他虽然沿用了大部分秦朝旧制,但对许多不合理之处进行了补充与修改。汉初制定的与民生息之国策很快显出了奇效,经长期战乱而凋敝的国家实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恢复,随着经济的日渐繁荣,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立国不久的大汉得以稳步向前行进。


    出身农家的草根帝王刘邦,即便已君临天下,依然褪不去满身的“屌丝”本色。 

    

    西汉的开国功臣们,被史家称作“布衣将相”,大都是一帮牧牛屠狗、趸布织席、刑徒、车夫等草莽之辈。这些人大都是沛县人,很早就追随刘邦浴血奋战,立下大功,终得以出将入相,坐在金銮殿上的他们,都有些晕乎乎找不到北的梦幻感觉。刘邦鱼化为龙,却一时适应不了角色的巨大转变,他经常在朝堂上和那帮老哥们嬉笑打闹,有时候喝高了,还没大没小的追逐嬉戏,讲些荤段子逗乐。有些脾气火爆的将领一言不合,竟当着刘邦的面挥拳动粗、拔剑斗殴,甚至还有人用剑猛砍大殿上的柱子,闹得庙堂上一片乌烟瘴气。面对这种毫无规矩、形同儿戏的乱象,跻身九五至尊的刘邦也有些茫然,但却不知如何解决。

 

    不喜读书的刘邦

一贯瞧不起儒生,然而,有些难题只有读书人才有办法应对纠偏。

    

   有“儒狗”之称,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叔孙通接到了刘邦下达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制定一套容易施行,不能太繁琐,易于掌握的宫廷礼仪。

 

   叔孙通回到鲁地,找到三十位年高德劭、学养深厚的大儒,向他们请教礼仪之道。  

 

   回到长安后,叔孙通让这三十多位儒生带着招募的百余位弟子,天天在郊外进行朝仪的演练。大家习练娴熟后,再推而广之,对所有大臣进行推广、教化、培训,在上朝觐见天子、公祭仪式等正式场合使用这套礼节,那些性子粗豪的“布衣将相”们在朝堂上行三跪九叩之礼,倒也似模似样,君臣间尊卑有序、彬彬有礼,朝堂上果然变得秩序井然,气氛也变的庄严肃穆起来。

 

   在西汉建立的艰苦过程中,萧何、韩信、张良三人居功至伟,可以说刘邦的江山是这三位人杰帮助打下来的,因此他们被史家称作“汉初三杰”。

 

   萧何是刘邦的沛县同乡,在县里担任狱吏之职,刘邦起事之初,萧何就舍命追随并始终不离不弃,帮助刘邦整理政务,主抓后勤。西汉建立后,因萧何举族追随刘邦,而且将关中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特别是保障粮草供给使西征大军不致匮乏,招收、训练新兵使汉军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竭尽全力帮助刘邦在与项羽的斗争中胜出,论功当属第一,因此被任命为丞相,并赐封酇候。然而,创业时期的刘邦好相处,成为帝王的他则走不出清除异己的怪圈,一贯忠心耿耿的萧何竟也被无端猜忌,更被视作威胁,大有除之而后快之势。有人提醒萧何道:你即将大祸临头尚且不知,还如此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打理工作,功高震主的道理你不懂吗?名声越好、声望越高越会让皇上难以心安的。萧何闻言恍然大悟。从此萧何故意仗势欺人,抢夺百姓田亩,大肆贪赃纳贿,并装作沉溺于声色狗马之中不理政事,如此这般自泼脏水,反而保全了自己。萧何“自污”并自甘堕落,虽然自损清誉,但亦是保全性命的无法之法。汉高祖刘邦见萧何自甘沉沦,贪图享乐,不但不生气,心里反而很高兴,而萧何居然靠“自黑”躲过了一场无妄之灾,最终奇迹般地得以寿终正寝。

 



   韩信在“三杰”中名气最大。他是淮阴人,自幼家境寒窘,一直以乞讨为生,吃百家饭长大的他,虽然能文能武,但长期颠沛流离,一直郁郁不得志。韩信足智多谋,犹善“万人敌”,是个“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韬武略兼备的不凡之人。后来,他以超拔流俗之奇见获得萧何赏识,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并拨给他少量人马,让他往东方去攻城掠地。谁料籍籍无名的韩信从此脱颖而出,开始了他战无不胜的辉煌人生。楚汉争霸进行的最激烈、最相持不下之时,拥兵在外的韩信自立为齐王,但他仍然唯刘邦马首是瞻,听从他的号令,最终指挥五十余万兵马击溃项羽的楚军,辅助刘邦君临天下。西汉建立后,韩信功莫大焉,被封为楚王,他手握重兵,实力雄厚,成为令刘邦寝食难安的一支地方割据势力。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韩信中了圈套,被萧何设计擒获,降为淮阴侯,并被削夺了兵权,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高祖七年,萧何、吕雉施诡计,将韩信拘押至未央宫。之后,一代战神韩信犹如虎落平阳,被一群宫女用竹枪刺死于后宫之中。韩信临死前哀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攫拔他于微贱的是萧何,以谋反罪诛杀他的又是萧何,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与韩信错综复杂的人生交集,让人唏嘘感叹。

 

   张良本是韩国贵胄之后,韩国被秦国灭亡后,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刺杀秦始皇,以报亡国毁家之恨。博浪一击未中,张良隐姓埋名藏匿民间,潜伏爪牙,静待时机,再图大事。秦末大起义骤然来临,群雄割据,鏖战不休。张良名义上辅佐韩王,但他内心更看好刘邦,于是一直暗助刘邦,后来干脆弃韩投刘。熟读《太公兵法》、足智多谋的张良替刘邦出谋划策,他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建立西汉后,张良因立有殊功而被封为留侯。张良虽然功成名就,但他生性恬淡,喜好黄老之术,曾经四处寻仙访道,修得一身超然物外的仙风道骨,因此深谙自保术的他对人间富贵并未表现出太多留恋,西汉建立不久,他辞官飘然而去,退隐山林,最后得以善终。

 

   “汉初三杰”的最终人生结局,似乎是历代功臣们无法逃避的三种命运与选择,因而极具代表性:或如萧何那样自黑、自污求存、或类似于韩信般自恃功高而执迷不悟,最终因手握兵权、功高震主被诛、或学张良洞悉人性,韬晦有术,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而得以幸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邦在外平叛,吕后与萧何设计诛杀韩信,张良为何没有出手相救?
汉留侯张良的人生秘籍
性格决定命运的汉初三杰
《易经》谦卦智慧5|经史互参,汉初三杰的不同历史结局
张良萧何韩信评传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史规律,谋圣张良为何能够得以避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