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马冰河W:姜维降魏:到底是真降还是诈降?

蜀相诸葛亮呕心沥血,六出祁山,大举兴兵伐魏,只可惜老天不佑,未得中原尺寸之地不说,还落得个蜀国疲蔽、民力耗尽、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下场。

 

    虽然北伐不成,但诸葛亮的道德操守却名噪天下,成了令世人景仰并膜拜的完人,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最终结局更令后世英雄扼腕长叹,并常常为之一掬同情之泪。令人欣慰的是,诸葛亮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姜维不负众望,尤其是在忠诚、坚持、努力、不服输方面,他的表现似乎很接近恩师诸葛亮。  

 

    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表现得比老师更猛烈、更执拗一些。遗憾的是,胜利的天枰早已向曹魏倾斜,临危受命的姜维对天下大势虽然心知肚明,但仍然做着近乎绝望而悲壮的努力。


     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在钟会、邓艾率两路魏军大举伐蜀,西蜀将破,后主刘禅献成都降魏的糟糕情形下,姜维依然一心向汉,他困兽犹斗,做着最后的拼搏、挣扎。虽然后来见大势已去,他逼不得已降魏,似乎有损名节,但也有史料说他是诈降于魏,真实的意图是为了曲线救蜀。他结好钟会,然后再寻找时机除掉钟会,最终实现自己灭魏兴汉的夙愿。

 

    由此看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不止关羽、徐庶等辈,姜维也是。像他这样一直心怀故国、始终心系前朝的人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上简直寥若晨星。

 

     从姜维的表现来看,诸葛亮相人的眼光真是奇准,除了能力比师傅稍逊以外,姜的政治信念、对蜀汉的热爱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都经得起历史检验,他殚精竭虑,筚路蓝缕,先后九次讨伐中原,也让诸葛亮的衣钵、理念得到了最好的传承与贯彻。从另一个角度看,刘汉的魅力不可小觑,尽管其气数已尽,名实俱亡,但还是有人愿意挺身而出,为其赴汤蹈火,抛头洒血,竭尽全力地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已倾。

 

    刘氏家族被很多人视为汉室之正宗,曹、孙皆是忤逆之辈,按今天的眼光看未免有些不识时务,有些滑稽,但也让人心生些许感慨。   

 

     那么,姜维降魏到底是真降,抑或是如传闻那般为救蜀汉而诈降的呢?

 

    史书《三国志》对姜维降魏一事主要侧重于钟会善待于他,对他十分友善,并信之不疑。并未提及姜维是诈降于魏,这也是正史对这件事的看法、定论。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说:“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辇,坐则同席”。钟会还对长史杜预说过,依姜维的名气与水平,就是诸葛诞与夏侯玄这样的中原名士也远远不及他啊!

 

    钟会对降将姜维等降人执礼甚恭,不光将印信、符节、车盖等象征着权力地位的东西归还与他,还与姜维情同手足,二人出则同车,睡则同榻,坐则同席,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享受着这般绝高待遇,姜维感恩戴德都来不及,还可能思念旧主、暗蓄异志,用诈降麻痹钟会,天天想着杀掉钟会并恢复蜀汉吗?

 

       由此看来,姜维降魏是时势使然下的主动抉择,是他审时度势后做出的理智举措,是真降而非诈降。

 

      关于姜维诈降一事,《三国志》、《魏略》、《三国小典》等文献均未提及。有关姜维结好钟会,再择机杀会以恢复蜀汉的传闻都是《汉晋春秋》、《华阳国志》这般私家笔记、或演义小说中记载的传闻、故事。私家笔记就是俗称的野史,演义小说指《三国演义》。按中国人的治史习惯,野史中的记载只能作为参考,因此缺乏有力的、直接的证据,不足为信,当不得真。     

 


    假如姜维真的一心要兴复汉室,他大可以引蜀军主力回撤南川,然后偏安一隅,据险坚守,假以时日,和钟会、邓艾决一雌雄,他的胜率也不是一点没有的。

 

    假如他真的一颗红心向着刘汉,也可以率兵顺流东下,投奔东吴,然后再联合吴军,伺机复国。姜维明知后主刘禅已经成邓艾的俘虏,而刘禅发出的让他归降曹魏的指令不过是照邓艾的意思办,可他还是遵令执行了,确也有些令人费解。假如他一心恢复社稷,还有许多种选择的,他却选了诈降这条看似毫无胜算、又有些诡谲离奇的弯路去实践,很不符合常理,也够绕的。以姜维的聪明,绝不会去做如此费力不讨好的糊涂事的。如此看来,姜维归降钟会,是真的投降而非诈降了。

 

     试想想,连蜀国的国君刘禅都投降了,即便姜维想抵抗到底,即便将手上的老本全部拼光,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钟会身为魏国后期的衣冠名士,自也不是傻子。从史料中露出的蛛丝马迹看,他也并不是完全不提防足智多谋的姜维,对这位潜伏爪牙的笼中虎,他也是有所戒备的。钟会将印签、节旗、车盖等权力的象征物还给姜维,与他卧同榻、食同席、出同车,看似亲密无间,其实是不放心,时时将他置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钟会疑心姜维另有所图,所以天天监视他,更时不时露出隐隐杀机。 

 

    当初邓艾奇袭阴平得手,魏军出其不意地来到成都平原,迫使后主刘禅献城出降,很有点象如今美军擅长的突袭斩首行动。然而,即便魏军得成都,姜维仍有机会翻盘,他的五万蜀军主力丝毫未损,将孤军深入的邓艾驱逐甚至消灭,是并不难做到的事。令人搔破头皮也想不通的是,姜维率领着这五万蜀军精锐主动放下了武器,基本未作任何抵抗就缴械投降了。  

 

 


    钟会深知姜维不是泛泛之辈,因此放下身段,做些笼络姿态也不奇怪,须知五万蜀军虽然归降,但假若驾驭不好的话,哗变、复叛、甚至反戈一击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钟会将姜维盯得死死的,日夜不离其左右,姜维纵有掀天本事也调动不了其蜀军旧部之一兵一卒。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对姜维日夜提防的钟会自己却反了。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钟会灭蜀后,“威震西土,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之猛将精锐尽在己手,遂谋反”。钟会灭掉蜀汉后,身心膨胀,加上手握众多精兵强将,遂铤而走险,起兵反叛。史书上说,钟会先是告发邓艾谋反,除掉邓艾后,他携手姜维,欲杀掉不同意举事的众多魏将,以五万蜀军为先锋进攻长安,然后攻击洛阳、许昌,最终占领中原。

 

    如此看来,姜维似乎参与了钟会的谋反行动,他确实似有诈降的嫌疑呢。

 

    但从事件的前因后果看,姜维不是主谋与策划者,倒更像是被钟会裹挟的被动参与者。钟会是曹魏后期的杰出文学家、军事家,司马师夸他有王佐之才,时人誉之曰“小张良” ,意思是军事才能和汉朝开国元勋张良有的一拼。这样一位智虑深远的高人,真的会在姜维的撺掇下起兵谋反吗?即便从纯军事角度考虑,钟会让姜维率五万蜀军打前锋也不符合常理。北伐中原理应由人熟地熟的魏军做先锋才对,让两眼一抹黑的蜀军作前驱,犹如驱羊饲虎,还不如让他们留守西川更合适,即便打败了也还有一块可以喘息休整、偏安一隅的根据地吧。钟会是深谙韬略的大军事家,姜维也非等闲之辈,不会连这也看不出来吧? 

 

    如此草率、弱智而近乎儿戏的行动,似乎不像是钟会所为。果然,钟会的部下还未集结完毕就发生了哗变,钟会、姜维被属下擒杀。一件看似能够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这不像是善于运筹帷幄、能决胜千里、可以和张子房相提并论的军事大神——钟会的策划。

 

    只有一种可能,钟会死于司马昭的诬陷与暗算。原来,钟会、邓艾率军灭掉西蜀,立下奇功一件,加上麾下尽是能征惯战的虎贲之士,又得五万蜀军降卒,二人又极得西蜀人心,占据西川后拥兵自重不是啥难事。钟、邓本有十余万众,加上投降蜀军共拥二十余万军队,在彼时,这是一支可以吞噬一切的强大力量。而且西川地势雄险,物华天宝,钟会、邓艾加上姜维都是谋勇兼具之辈,这几位若起二心,后果不堪设想,早有取代曹魏野心的司马昭岂能瞧不出个中厉害,而坐视其自我壮大呢?

 

    于是司马昭拿出权臣以及帝王的惯用手段,先挑起钟会与邓艾的内讧,让他俩上演“二士争功”活剧,等两只不知死活的鹬蚌斗了个两败俱伤,自己再稳稳当个坐收其利的“渔夫”。

 

     司马昭先诬陷邓艾造反,再驱使钟会击灭邓艾。钟会并未听命,而是按兵不动,观望事态发展。司马昭派来的监军卫瓘按捺不住了,他急不可耐地率军解除了邓艾的武装。邓艾被解决后,唇亡齿寒,钟会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对此过程有详细的描述:“钟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司马昭重施伎俩,他在魏王处诬告钟会起兵谋反,钟会百口莫辩,内有卫瓘、胡烈等司马昭心腹造谣惑众,一时军心大乱;外有魏军大兵压境,一时间风声鹤唳,压力山大。

 

    钟会纵然雄才大略,机关算尽,也抵不住司马昭的步步紧逼。 在内外夹攻下,他终于被逼铤而走险,最终被司马昭派兵剿灭。

  

    不久,钟会、姜维死于哗变军人之手。他俩死后,西川秩序大乱,乱兵四处抄掠,杀戮甚众,死伤枕藉,饱受战火摧残的天府之国再遭重创。曹魏最有能力、最有功勋、最有威望的两位将军身首异处,内心最偷乐的人就是司马昭,搬去自己取代曹家路上的两个最强掣肘,自己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由此可见,姜维诈降曹魏不过是个子虚乌有的“伪命题”。由于传统思维里刘汉一贯被视作正溯,因此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兴汉灭曹”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腐儒更是希望刘汉王朝基业长青,生生不息。姜维归降曹魏,做了个识时务的“俊杰”,本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亦是人趋利避害下的自然选择,却让这些希望刘汉正统永存的理想主义者很是不爽。这些自诩为心怀故国的人更愿意看到一位忠君爱国、信念执着、以襄汉灭曹为己任、不惜忍辱负重的英雄人物出现,对三国终将归于一统的大势置若罔闻,于是将错就错,把自愿归降钟会的姜维塑造成了一个忠于刘汉的英雄楷模,杜撰出一个有些漏洞百出、更有些无法自圆其说的有关诈降复国的传奇故事。

      

    愿景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历史的趣味在于赤裸裸的真实,人性的复杂更是出乎意料,真实的历史不带有一丝一毫的理想主义的脉脉温情。


    连蜀汉的象征、国主刘禅都投降了,身为臣子的姜维又能复得了哪门子国?即使他有心抗争,也无力回天了。

 

     明知没鸟用的事情再强行去做叫愚蠢,明知不可为而不为才叫智者。对于姜维这样的聪明人来说,这样无谓的抗争乃至曲线抗争又有什么意义呢?即便自己愿意为蜀国死战,手下这数万弟兄的身家性命却不得不替他们早做考虑,再说国君成了阶下囚,自己竭尽全力辅佐的对象没了,即便诈降也是徒劳无功,不如降了钟会,他日再作打算。

 

    因此,本就是魏人的他脚下只有一条路可选------投降曹魏!有关姜维诈降曹魏的情节不过是一则牵强附会、以讹传讹长达近两千年的虚构、杜撰的悲情英雄故事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曹魏悲剧不重演,钟会邓艾都是要死的?钟会高调版司马懿
姜维师承诸葛亮,为何还斗不过邓艾?老将廖化临终遗言告诉你原因
三国末期最恶毒的将领,用计除掉了3位盖世名将,晚年被政敌灭门
三国演义80回至120回简介
蜀汉最后一位大将军,悲壮殉国,到底是历史使命还是实力不济?
三国后期的三大奇才,一个特谨慎,一个爱玩险,一个有奇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