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江口海战让日本敬畏大唐一千年

白江口海战让日本敬畏大唐一千年

(2016-08-08 10:03:34)




    大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三月,朝鲜半岛上三国对峙,兵戈不息,形势纷乱。

 

   背后有倭国(今日本)支持的百济和高句丽联合起兵,多次侵入亲唐的新罗国境内,烧杀抢掠,并欲占其地。  

 

  新罗势单力薄,无力抵御,只好向唐王朝求援。彼时,唐高宗李治刚继位不久,他遣使赴朝说和,希望双方能化干戈为玉帛,谁料高句丽与百济并不买账。见调停不成,李治考量再三,决定派名将苏定方率十万水陆大军征讨百济。

 

   苏定方指挥唐军大败百济军,歼灭、招降其国兵将多达万余人。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太子扶余隆见势不妙,只得率众归降。苏定方讨灭百济后,在其地设置熊津等五处都督府,任命原百济的旧臣、诸豪酋为都督、刺史,熊津大都督由唐将刘仁愿担任,并驻兵一万协防百济。百济被唐军征服,高句丽顿失羽翼,遂收敛锋芒,早前岌岌可危的新罗得以稍安。苏定方立下奇功一件,除留下小部分兵马驻守百济外,自率唐军主力押解着被俘的百济王扶余义慈浩浩荡荡班师回朝。

 

  这样的平静局面并未维持多久。龙朔元年(661年),百济将军福信和僧人道琛渡海来到倭国,将避居于此的百济王子扶余丰迎回朝鲜半岛。

 

  百济旧臣拥立扶余丰为百济新王,定都周留城。他上位后开始策划反叛唐王朝,并派兵疯狂围攻驻守其地的万余唐朝守军。唐廷闻警迅速派遣另一员虎将刘仁轨率军进入朝鲜,他联合新罗军队,一起进攻反叛的百济扶余丰部人马。刘仁轨有勇有谋,用不足一年的时间就将百济叛军击败,并接连攻占真岘、扶余王城等战略要地。扶余丰、福信等人抵挡不住唐军犀利进攻,忙派人浮海赴倭国告急、求援。

 

   倭国齐明天皇接到福信的告急,决定率倭军渡海亲征,救援百济。不久,齐明天皇病殁于九州,继位的天智天皇派遣大将阿昙比罗率军浮海增援百济。由于倭军的介入,战场形势发生悄然转变,唐军猝不及防吃了大亏,胜利的天枰已经向着有利于百济的方向倾斜了。苏定方再次受命入朝参战,他率唐军围攻平壤不成,又在倭军与高句丽军、百济军的夹击下接连失利,陷于四面受敌的窘态。苏定方见一时难于得手,便率所部回国休整。刘仁轨、刘仁愿则与敌周旋,双方势呈胶着。就在唐军与敌人对峙之时,百济起了内讧,悍将福信被百济新王扶余丰以谋反之名诛杀,一时间,百济军、来援倭军人心大乱,实力被明显削弱。唐朝不失时机地派出援军增援早先赴朝的刘仁轨部,唐新联军信心大增,不久就击走百倭联军,一举收复了熊津诸郡。

 

  百济王扶余丰无奈之下,再次遣使赴倭国求援,天智天皇决心孤注一掷,派倭军水师倾巢渡海,救援百济。

 

   龙朔三年(663年)夏,倭国水师将抵朝鲜,扶余丰亲自率船队赴白江口(今韩国白村江入海口)迎接。唐军、新罗军在刘仁愿等人的率领下,进攻百济王都周留城。唐军荡平周留守敌后,遂一心一意对付海上进犯之倭军、百济水师。

 

   8月27日,在东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白江口水战正式爆发。

 

  《新唐书》记载:刘仁轨率唐朝水军在白江口以绝对优势一举击溃倭国、百济联军,焚毁、撞沉倭国水师舰船四百余艘,五、六万倭军兵将被击毙或溺亡,海水染赤,残余的成为唐军俘虏,唐军则伤亡不详,估计死伤比倭军少得多。刘仁轨率唐军以少胜多,干净利落的取得完胜,彻底击败了志在必得的援百日军。

 

    百济王扶余丰投奔高句丽,最后竟不知所踪,太子扶余忠胜率众归降大唐。唐军平定百济后,唐高宗诏命刘仁轨镇守百济。刘仁轨派人前往百济各地宣慰百姓,劝课农桑,并加紧训练士卒,为日后攻打高句丽做准备。

 

    大唐军队将日本水师打得大败亏输,随后攻陷王都周留城,彻底讨平百济。唐军的先进战船、灵活多变的战术与凶悍的实战能力,令倭国损失惨重,并心生敬畏。在此之后数百年,倭国再也不敢染指朝鲜半岛。

 

  之后。高句丽起了内乱,唐军在刘仁轨的指挥下乘势进击,历时两年浴血苦战,终于平定了高句丽全境,将四分五裂的朝鲜半岛重新归于一统。

 

   倭国在朝鲜半岛上与唐军屡次交锋,不论陆战还是水战,均遭惨败。从此之后,倭人的势力被彻底地逐出了朝鲜半岛。一贯敬畏强者的倭人对大唐敬若神明,天智天皇和之后的天武天皇十分注重和维系与唐朝的友好关系,他俩效仿唐律,相继制定了近江令、飞鸟净御源令、大宝律令等法典,将日本列岛快速建设成为一个律令制的、相对成熟的国家。公元701年,倭国将国号改为日本。此后数百年间,日本不断派遣唐使、留学生赴唐朝学习各项先进知识,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礼仪制度,不论从哪方面看,彼时的日本几乎就是一个微型的、参照唐朝量身定制的“翻版大唐”。

 

   中、日间的友好往来一直延续到宋,直至宋亡于元后才戛然而止。直到今天,唐、宋文化的巨大影响在岛国生生不息已长达千余年。唐风宋韵,已经深深浸入到日本人的血脉中去。

 

   经白江口海战惨败后,日本潜伏爪牙,偃旗息鼓,再不敢觊觎朝鲜。日本努力和大唐发展友好关系,并殚精竭虑地向唐朝偷师学艺,这种和谐的关系维持了一千余年。直到大明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年),日本太政大臣丰臣秀吉领幕府兵再次悍然侵入朝鲜,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率军民拼死抵抗,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却无力将日军御于国门之外。为保卫自己的藩属国,明军在李如松的带领下再次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在人数远远少于日军的情形下,用六年的时间艰苦征战,最终用优势火器击败日军,并将之逐出朝鲜半岛。战败后的丰臣秀吉内外交困,病发身亡。日本人撤回本土后,反思凭自己之力还不足以对抗强大的明朝,之后又消停了三百年的时间。而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已经在近千年的漫长时光里没有挑衅过中国了。

 

   到了清中后期,不论是作为八国联军主力还是之后的甲午海战,日军甩掉对大清的最后一丝敬畏,数次完胜清军,取得了绝对性优势。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用庚子赔款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日军在中国领土上击败沙俄,一跃成为世界性强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江口之战日军是唐朝军队的4倍,为何最后输的连裤子都不剩
历史上日本曾经制定这样搞笑的计划:迁都北京
穿越千年时空,扫描中日第一场战争:白江口海战结局及其历史意义
几小国联合挑衅,一国被中国打最惨,之后一千年不敢再对中国用兵
白江口之战后唐朝为什么不直接入侵日本本土?
《白江口之战》日军是唐朝军队的4倍,为何最后输的那么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