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假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本文回顾了中国休假制度的演变,认为目前的假日制度相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符合当前中国生产力水平。但是黄金周存在需求大量集中导致拥堵的弊端,未来的改革方向有三:第一,重点抓带薪休假落实;第二,解决假日拥堵、提高旅游质量;第三,假日旅游优惠政策应该覆盖更多的社会群体。

1中国假日制度的演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国民休闲主要受农业生产规律的制约。农闲的时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按照公历建立了一个新的节日体系,主要节日有元旦、国庆、革命先烈纪念日、国耻纪念日、国父诞辰、国际妇女节、儿童节、国际劳动节、学生运动纪念日、教师节、植树节等。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政务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每年四个节假日,元旦(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劳动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2天),法定假日总量7天,加上星期天公休1天,全年法定休息时间为59天。

1995年《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每周公休假日延长至2天,这样法定公休日由原来的52天变成了104天,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1999年国务院修订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延长至3天,法定假日总量由7天延长至10天,至此,全年节假日总计114天。黄金周能保障长途旅游,所以1999年以后,中国人有了旅游的概念。

2007年12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新假日制度在不改变现有假期天数的基础上进行存量调整,缩短“五一”长假,由此产生的假日调整到其他时间,增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国家法定节日,各放假1天;将国家法定假日与企业带薪休假相结合。新制度呈现出“1+2+5”的模式,即1个带薪假期,春节、“十一”两个7天的黄金周,以及元旦、“五一”、清明、端午、中秋5个3天的小假期。

2当前假日制度存在的问题

增加四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的政策顺应民心,但“五一”黄金周的取消,使所有的长途旅游需求压力全部转移到“十一”和春节,形成更拥挤的“钻石周”。 游客的长假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国内,大部分游客仍然偏好长途旅游。但在花费、闲暇时间的约束下,其长途选择受到限制,以短途旅游进行替代。而新假日制度的实施使游客的可选择范围进一步缩小。压抑的长途需求只能通过“十一”、“春节”、带薪假期来满足。由于带薪假期目前落实状况堪忧,因此进一步加剧“十一”、春节的旅游接待压力。近几年,每到黄金周,旅游接待数据捷报频传,固然代表了旅游发展的成就,但大量的游客导致景区容量“爆棚”,多条高速公路出现车祸,甚至已经出现了许多居民放假期间不敢出门的状况。这种状况与群众需要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有不小差距。

3假日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一,公共假日维持现状,重点抓带薪休假落实

社会总闲暇时间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因此,包括休假制度改革等有关闲暇时间的政策,必须考虑中国生产力水平现状。目前来看,中国的法定节假日总体水平已经接近国外发达水平,和我们的生产力水平相比,公共假日总量事实上是超前于社会生产力的。

长期来看,不能依赖公共假日的增加满足公民休闲需求,而应该立足于促进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并逐步延长带薪休假的时间,从而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虽然中国目前带薪假期落实状况很不好,但终归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晚一点走上正轨,不如早日走上正轨。

带薪假期目前主要抓落实,加大对带薪休假落实的监管力度。劳动人事部门应该出台相关保障措施,确保干部职工休假权益得到有效保证。对于特殊的服务行业,法定假日里不能休息的,可以规定调整到另外的日期休息等。同时建立相应的制约激励机制,对那些没有按照带薪休假制度安排员工休假的企业,应该依法制裁。

第二,解决假日拥堵、提高旅游质量,是假日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政策,表面上看起来是重要的惠民政策,但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黄金周的拥堵问题。例如,黄金周期间,旅游需求本身比较旺盛,加上高速公路免费政策,造成大量的车辆在拥堵在高速路上,虽然节约了一点过路费,但增加了时间成本以及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再比如各地区在黄金周期间纷纷推出的各种门票优惠政策,使本身就拥堵的景区堵上加堵,严重降低旅游者体验。

事实上,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全面降低路桥收费标准,而不是在短短的几个黄金周期间免费;需要的是全面降低旅游景区门票,而不是在黄金周期间减免门票。

如果做不到全面降低路桥收费标准以及景区门票,那么就应该改变当前黄金周期间的优惠政策。黄金周期间旅游需求比较旺盛,此时政策的调节方向应该是疏解局部拥堵的地区,而不是通过惠民政策“添堵”。路桥优惠政策以及景区优惠政策,更应该在旅游淡季推出。

第三,假日旅游优惠政策应该覆盖更多的群体。

当前,落实最成功的假日优惠政策,恐怕就是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了。抛开客观上造成的负面效应不谈,其针对特定人群的优惠本身就值得商榷。因为它只覆盖到了一个自驾车群体,而自驾车群体总体上属于中国中产阶级以上的社会阶层。假日制度要考虑社会公平性,必须覆盖更多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向中低社会阶层的延伸。

让社会中低阶层分享黄金周快乐,是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关注民生的要求。真正做到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用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对社会中低阶层的旅游优惠政策,主要以本地的景区门票优惠为主。因为社会中低阶层的长途出游能力有限,高速免费这些政策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可以出台一些本地的优惠政策,增加中低阶层的本地旅游需求。当前,只有很少的地区有一些本地人参观游览优惠政策,但一来是在黄金周期间或仅限于“中国旅游日”这种特殊的节日,这远远不够。导致大部分陕西人没有去过兵马俑、华山,大部分山东人没有爬过泰山,本地人对本土旅游资源一无所知,遑论代表目的地对外来客人进行宣传营销?

因此,未来的景区针对本地居民的优惠应该常态化,或者在旅游淡季推出。让社会各阶层感受到黄金周及假日优惠政策,享受休闲的乐趣,减轻生活压力,为社会创造一份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休假的三个政策在打架
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我并不主张取消除夕假期|旅游|人大
【热门】岳阳市长盛荣华“每月放5天以上长假”你怎么看?网友隔空点赞
长假过后 黄金周存废之争再起
黄金周的由来
关于节假日制度改革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